廖群嚴 程晨
傳承是什麼
是壯士斷腕的決心,是推陳出新的創新
“搭棚大王”蘇汝成博士
接手家族事業後醉心搭棚工藝改良
研發出兩項專利“竹通混合棚”及“霹靂棚”
為建筑業帶來了革命性的技術突破
成就了香港棚架業第一家上市公司
今天,子承父業
匯隆第四代接班人、蘇汝成博士長子——蘇宏邦先生
正努力將公司打造成百年品牌而夙夜不懈
匯隆,真乃
匯四代人之心血,創建筑業之昌隆
醉心創新,他創下兩項建筑業技術專利——“竹通混合棚”及“霹靂棚”
在與香港距離200多公里的肇慶高要市,盛產竹子,亦盛產搭棚師傅,香港人稱“搭棚大王”蘇汝成博士的家鄉就在那里,其祖父也是一位技藝高超的搭棚師傅。“祖父曾擁有兩間搭棚公司,1930年,從廣州來到香港。後來,這門手藝傳到了父親手上。1952年,父親創建了匯隆棚廠,當年,正值我出生。”
蘇汝成博士的兄弟姐妹共11人,他排行第4,當年因兄長在華仁書院就讀的關係,順利入讀香港著名男子英文中學華仁書院,後又考入香港大學。畢業之後,他報考公務員,過關斬將,從1500名報考者中脫穎而出,成為勞工處當批次錄取的20人的一員,端上了人人羨慕的“鐵飯碗”。
在香港特區勞工處工作,蘇汝成博士經常進出建筑工地,對工地的安全深有體會,這對其之後掌舵家族企業、決意革新棚架技術埋下伏筆。
1992年,他離開了任職16年的勞工處,幫助父親打理公司。其實,他很小就開始跟隨父親前往工地巡察,無形當中,對搭棚工藝有著深厚的感情和濃厚的興趣。在任職勞工處之時,他就曾回家利用晚上私人時間幫助父親處理公司事務。正式在公司任職之後,他十分注重作業安全,首先從嚴格要求安全施工、在工地配備自家安全主任等,到發展關注棚架技術的改良,“香港多雨潮濕,若有搭建不當,竹棚很容易受重變形,釀成意外事故,引發人員傷亡,必須加以改良傳統棚架。”
因此,蘇汝成博士不斷在實踐中總結,又先後向香港城市大學、理工大學教授求助,還遠向韓國取經,經過多次嘗試終於研製出取得業界專利權的——竹通混合棚。這種新型棚架,是他接手公司後的第一大創新,用材不但輕、薄,而且具有更強的抗壓力、承載力,減少了工業意外,成為建筑界的一大突破,同時為業界帶來福音。
說到這,不得不提及蘇汝成博士發明的竹通混合棚在一場颱風中所突顯的優異性能。1999年9月,香港遭遇“約克”颱風的襲擊,這是香港最受矚目的一次自然災害,當時港澳兩地氣象部門懸掛了最高級別的十號颶風信號。颱風過境,全港海、陸、空交通皆陷於癱瘓,位於灣仔多座商業大廈的玻璃幕墻被吹毀,包括將軍澳在內的各區建筑工地的腳手架幾乎全被吹毀,而使用了蘇汝成博士發明的竹通混合棚的新鴻基工地除外,成為當時唯一一個腳手架未被吹毀的工地。
一場颱風,成為檢驗竹通混合棚的最好方式,證明了其安全性能高、穩定性好等不容置疑的實力,令業界大為驚嘆,還獲得了多家龍頭地產發展商的高度認可,如新鴻基集團當時就決定,將旗下工地高樓大廈改用竹通混合棚。同樣,竹通混合棚還贏得了駐港部隊總部的信任。兩年前,駐港部隊進行翻新工程,當中需要大量使用非常重的大石塊,而如此之重的石塊是普通的腳手架難以支撐的,從而,抗壓力好、承載力強的竹通混合棚成為了其不二之選。
“由於經濟環境的轉變,要求我們搭棚架效率更快更高,但因香港勞工匱乏,我們又開始研發另一種省時省力的搭棚架技術。”行業的需求,激發蘇汝成博士進一步鉆研新技術。眾所周知,我國最傳統的木工技藝——“入榫”,無需任何鎖扣,利用連接器之間的一凹一凸,即可實現連接合理、扣合嚴密的巧妙接駁。蘇汝成博士正是將“入榫”這一傳統工藝運用到棚架業中,發明了享譽業界的“霹靂棚”。
“霹靂棚搭建十分簡單容易,只須以連接器接駁好鐵管,即可搭起一層層的棚架,整個過程無需擰一顆螺絲,也無需用任何繩索。”他笑著說,在操作過程中用手槌裝嵌鐵枝時會發出“霹靂”的聲音,所以就叫做“霹靂棚”,而這種新型棚架可塑性強,操作簡單,無論是搭建樓梯、工作臺還是棚架都十分方便快捷,可節省75%的人力,有助改善業內勞工短缺和老化的問題,且能重復使用,綠色、環保。
多元發展,他成就了香港首家棚架業上市公司——匯隆控股有限公司
除了在棚架業領域的兩項專利技術之外,蘇汝成博士不斷拓新業務,此番舉動,堪稱是建筑業中思維超前、求新求變的典范。
“從棚架業領域擴展開去,我們在過去十多年中主要有五大塊成熟的業務,除了棚架業,還有吊船、玻璃鋼、招牌製作、精裝修。”在香港,大廈林立,需要吊船的地方眾多,一是用於清洗方面的永久性吊船,一是用於裝修的臨時性吊船,在此方面,蘇汝成博士則可專門為有需要的公司進口、設計、裝配。“當前,在香港我們擁有150多只吊船,與長江大廈等大型建筑有保持長期合作關係。”說到玻璃鋼,即是玻璃纖維強化水泥,這是蘇汝成博士近些年著重開發的業務,其優點是不易變形、強力大,適用於各種浮雕的製作,而美輪美奐、雕琢精緻、富有藝術氣息的威尼斯外墻浮雕工程即是其經典之作,而且值得一提的是,該工程自2008年完成以後都未曾修復過,完好無損,可見質量及技術過硬。
另外,澳門高級私人住宅海名居、澳門金沙娛樂場、香港的挪亞方舟等,都有蘇汝成博士帶領團隊的辛勤參與,正因為如此,它們才得以完美的姿態呈現在世人面前……多年打拼,蘇汝成博士已成功將市場廣至海外,例如美國、印度和歐洲。2001年,他掌舵的匯隆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成功上市,成為香港唯一一家以棚架業務為主的上市公司。
在建筑業競爭白熱化之下,蘇汝成先生堅守著自己的原則——“遵紀守法、安全第一、質量為先、利潤合理”。他坦言,在行業打拼多年所積累了一定的知名度,也拒絕了不少超越法律邊界的工程,“即使利潤再豐厚也不碰。另外,企業追求利潤天經地義,但如果是做社會公益,即使免費我也愿意……”這些他從業多年的原則,保證了公司依法經營,在業界闖出了一塊響當當的金漆招牌,贏得了許多信譽好、規模大的企業的青睞。
公司的成長離不開員工。在蘇汝成博士的團隊中,有一部分勞工是外籍人士,“在我們公司,外籍人士與香港同事一樣,享受同工同酬,而且我們一直致力於幫助他們融入香港社會,例如教他們學習廣東話、技術等。人數最多的時候,訓練過600多名外籍勞工。”他的一番真心,也讓外籍同事記在心中。一般在業界,外籍人士跳槽比較頻繁,而在他的團隊里,那批勞工卻堅持了15年,十分難得。
子承父業,他用心培育新一代接班人——其子臥薪嚐膽,立志書寫下一個傳奇
20多年的苦心經營,蘇汝成博士成功振興家業,將父親當年創立的匯隆棚業打造成了匯隆控股有限公司,旗下有天隆國際有限公司、匯隆顧問有限公司、漢基工程有限公司、匯聯營造有限公司、匯隆工程營造有限公司等7家公司,業務泛及建筑業多個領域。
近幾年,蘇汝成博士的兒子蘇宏邦先生進入公司,正全力訓練自己,成為公司的第四代接班人。“無論是我的曾祖父、祖父還是我的父親,他們都是腳踏實地一步步走過來的。特別是,父親多年的打拼我深有體會,這個過程確實十分辛苦。然而,他發揮無限創意,立志改良棚架技藝並成功獲得自主專利權,引領業界潮流,這種做法為我們這一代樹立了很好的榜樣。”在父親的耐心引導之下,蘇宏邦先生愛上了手中的工作,並享受解決問題、攻克困難的成就感。
忙事業的同時,蘇汝成博士亦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在中聯辦邀請之下擔任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委員,為當地的建設出謀劃策,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另外,因過去一段時間,香港頻頻出現了類似“佔中”的惡劣事件,為社會帶去不良的嚴重後果,對此,一些有心人士建議以市民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傳遞內地發展實況,如開設課程、學習班等,令到市民們認識到祖國真實的發展現況,而不為他人之左右。蘇汝成博士對這個設想十分讚同並向有關部門反映,倘若這個設想能順利進行,想必對香港實現和諧穩定、持續繁榮發展有一定的幫助。
“俗話說,‘樹高千呎也忘不了根!作為一名中國人,無論走到哪里都不能忘本,不能忘根。而身在香港的年輕人,更應多擔一點社會責任,有一顆愛國之心。平常,我也不斷地教育他們,希望他們貢獻社會,為祖國出一點綿力。”在蘇汝成博士以身作則的影響之下,他的兩個兒子亦心裝國家,是年輕的凖政協委員,為國家出力。
有見於家族事業在父輩手中得以傳承並發揚光大,蘇宏邦先生子承父業,在身負重擔的同時,亦暗暗在心中下決心:將公司打造一個百年品牌、一家百億企業。如今,他在父親的護航之下,發揮青年一代的聰明才智,步步為營。在未來,另一個傳奇即將閃亮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