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婉璐 李萬蒙
內容摘要:當代大學生受很多外來因素的干擾,思想活躍,容易“劍走偏鋒”,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件十分緊迫和重要的事情。本文先對大學生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又從主題班會和網絡教育兩方面論述對大學生思想的教育。
關健詞: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主題班會 網絡
當代大學生有理想、有抱負、有自己的想法,他們是實現中國夢的后備軍和生力軍,對大學生的培養和教育直接關系到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命運。我在多年從教和擔任輔導員的工作中,每天都穿梭在川流不息的大學生人潮中,有意無意的總是可以聽講到大學生的心聲。
部分當代大學生的言語無道、話題低趣、舉止輕浮、著裝隨意。部分大學生認為只要考上了大學就可以了,把考學時學習的勁頭完全放棄,過上了只知道吃喝玩樂的大學生活。入學后根本就沒學過習,更沒進過圖書館,都不知道圖書館內會另有一番天地,相反卻迷戀于網絡游戲、聊天等消遣的娛樂活動中。
當代大學生自身成長的經歷與我們生長的時代有著密切的關系,伴隨著我國經濟、文化、政治各項事業的迅猛發展,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對中國文化的沖擊也是非常強勢,這對當代大學生思想有一定的沖擊和影響。由于外來文化還不適合正處于發展至現階段的我國。使部分大學生對本國文化意識尚未形成或者還是薄弱的情緒下,造成“崇洋媚外”及“盲目跟從”的現狀,使思維路線出現扭曲、是非觀念、美丑界限、善惡評價等標準模糊,以致于他們的價值觀形成帶來阻礙。
但當代大學生價值觀取向主流還是好的,健康向上的已經開始按照社會的要求去塑造自己,并且希望通過社會實踐來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但是“個人主義”、“享樂主義”、“拜金主義”思想不斷沖擊著大學生的思想底線。對當代大學生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同理想的教育極為必要,因為理想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奮勇向前進的精神動力,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沒有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就等于沒有精神支柱,就會失去凝聚力。因此,對大學生的價值觀不容忽視,需要教師的正確的引導。
所以加強大學生思想教育,非常急迫,是相當必要的事情,這就需要我們采取多種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對學生成長成才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的糾正,對學生成長遇到的不解問題及時進行解答。
1.我校開展的思政課,主要是幫助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實現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和愛國主義情意,這對大學生價值觀進行教育大為必要。思政課每周四晚自習舉辦一次,以班會的形式舉行,每次課的主題不一樣,由輔導員帶領學生一起來學習,可以是輔導員選擇主題內容來主講,也可以由學習自主選擇主題來講。內容上主要是愛國教育、家庭教育、德育教育、禮儀教育、學習經驗交流、安全教育等等。主題班會針對學生成長中遇到的切實問題,通過認真合理的選題,采取靈活多樣的組織形式,能夠及時有效地解答學生遇到疑惑問題,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認知方法和學習方法,是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有效手段。這樣也使大學生班集體發揮著它至關重要的作用,就是因為學生不愿參與思想政治理論課較為死板的學習,我們才開展主題班會形式的思政課,因此,不能再單純的是老師在講臺上講,學生被動的去接受了,要激發學生的組織能力、自我教育的積極與主動性,讓學生能夠參與進來,投入進去,才能夠真正的產生教育引導他們的效果。
2.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要求要全面加強高校校園網的建設,使網絡成為弘揚主旋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在教學中利用網絡資源,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新媒體的出現,在某種程度上使人們的生產生活都發生了改變,網絡同時也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給我們帶來了最快速與方便的咨詢知識,但同時也給我們帶來很多負面的影響,這就看我們怎么去利用它了。大學生是最容易接受新鮮事物的一個群體,網絡已成為他們獲取資源與信息的重要渠道,既然他們更容易接受和喜愛這種方式,那我們也可以在教學中運用進來,利用網絡來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網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的教育的影響是積極的,它有利于激活大學生的創新意識,便于大學生產生協同學習觀念,開闊大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習效率,節約學習實踐,符合大學生的心理特征。當然網絡也會有消極的影響,那就要求我們轉變觀念,改進手段,有得放矢地做好高等教育思想政治工作,抓住主導權掌握與網絡斗爭的主動權為我所用,不能讓其影響我們。
大學生處在人生的一個十分特殊的時期,雖說已經成年,但大多數學生還不能獨立,還需要有家人的幫助才能完成學業。雖然經過多年的學校教育,學習了比較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但他們從人生的閱歷來說還差很多,一直在上學還沒有和社會有很多的接觸,對社會的認識還是片面的、局限的。大學生的思想是活躍,自以為很成熟了其實卻是幼稚的、膚淺的,有時看起來很堅強,但其實在挫折面前是很脆弱的,這一切都說明大學生在思想上和政治上都不成熟,處在人格的形成階段,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高校的教師一定要注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為社會培養有用的人才。
(作者單位:鄭州澍青醫學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