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穎璐


【摘 要】 目的:評價個體化護理在提高癌痛患者口服止痛藥物依從性的效果,總結癌痛護理經驗。方法:以2014年2月~2016年2月,醫院收治惡性腫瘤中重度癌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對照分組,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各72例,對照組常規癌痛管理,觀察組分析口服用藥不依從原因,進行針對性的護理改進。結果:觀察組第1日、第3日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口服止痛藥物依從性、療效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癌痛患者口服止痛藥物依從性差原因多樣性,需針對性護理。
【關鍵詞】 癌痛 止痛藥物 依從性
癌痛是一種常見的疼痛,是中晚期惡性腫瘤常見伴隨癥狀,發生率約為30~50%以上,晚期惡性腫瘤中重度疼痛發生率可達60%~90%,患者以頑固性的轉移部位疼痛、腹背部痛等為主要表現。癌痛危害較大,干擾患者正常生活作息,還可影響治療,誘發便秘等并發癥,加重軀體負擔,還給患者及其家屬帶來沉重的心理負擔[1]。癌痛成為癌癥患者恐懼心理的主要應激源。癌痛的主要方法以用藥、神經阻滯為主,后者適應證狹窄,用藥是控制癌痛的首選方法。但藥物存在副作用,許多患者對口服用藥存在抵住情緒,依從性差。本次研究試評價個體化護理在提高癌痛患者口服止痛藥物依從性的效果。
1 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14年2月~2016年2月,醫院收治惡性腫瘤中重度癌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未采用神經阻滯等非藥物方法鎮痛;②未合并嚴重的認識障礙。本組144例患者,其中男85例、女59例,年齡28~83歲、平均(67.2±10.6)歲。胃腸道腫瘤36例、呼吸系統腫瘤34例、頭頸部腫瘤31例、婦科腫瘤25例、其它18例。據入院順序,隨機對照分組,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各72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情等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常規組
采用常規階梯鎮痛方法,堅持超前鎮痛、多模式鎮痛原則,準確評估疼痛的程度,對于達到中重度疼痛給予藥物治療,輕度疼痛采用非藥物干預。
1.2.2 循證組
(1)口服用藥不依從的原因:①直接原因:擔心藥物成癮,如阿片類藥物;擔心藥物不良反應,如出現口苦、便秘等癥狀;既往口服止痛藥物效果較差;鎮痛藥物價格較高,處于節省經費考慮;吞咽疼痛,多見于食管癌;擔心療效不佳,要求多服;②間接原因,護士對癌痛不夠重視,對藥物認識不足,也擔心藥物成癮,處于患者配合不足方面原因更愿意采用注射用藥;藥師指導用藥不合理,不足量、不及時,導致鎮痛效果不佳,影響患者依從性。
(2)護理:①對患者開展認知-行為干預,詳細介紹藥物的藥性,口服藥物的獲益,實際上即使大劑量應用嗎啡等鎮痛藥物,成癮率也不足千分之一,幾乎不用擔心藥物成癮問題,對于有吞咽障礙、刺激痛者,若不影響療效,可碾碎兌水服用;②針對藥物不良反應,需采取更積極的策略預防,如穴位按摩、環腹部按摩等,多飲水,多食新鮮果蔬,早上可喝一些蜂蜜,針對口苦,推薦可在用藥前咀嚼口香糖,明確的告知患者這些不良反應是可以預防的,減輕患者顧慮;③針對價格較高,實際上口服用藥的價格遠低于注射藥物,及時鎮痛可減少藥物用量,注射用藥價格相對更高;④加強對護士的培養,使護士掌握疼痛評估方法,做好疼痛管理,采用NRS評分法、Wong-Baker面部表情法評價疼痛,重視認知健康教育,及時口服用藥鎮痛,可預防爆發性劇痛,提升生命質量,延長患者生命;③做好對家屬的管理,及時用藥鎮痛是患者的權利,家屬不應患得患失,做好勸導工作,不要憑自己的主觀臆測判斷是否需要口服用藥,嚴格遵醫[2]。
1.3 觀察指標
入院時、第1日、第3日,日常疼痛評分(VAS劃線法)。口服止痛藥物依從性。
1.4 療效判定
癌痛治療效果:完全緩解,達到無痛;部分緩解:疼痛較治療前有顯著減輕,不影響生活;輕度緩解,疼痛與治療前相比改善不明顯,但有所減輕,疼痛仍影響睡眠;無效:與治療前無明顯緩解。
口服止痛藥物依從性:完全依從,完全遵醫囑用藥,無拒絕用藥或主動要求用藥行為;依從:有1-2次不依從行為;不依從:經常出現不依從行為。
1.5 統計學處理
以WPS xls數據表錄入數據,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數學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描述統計,采用柯爾莫哥羅夫-斯米爾諾夫(Kolmogorov-Sminmov)檢驗法進行正態性檢驗,服從正態分布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或方差分析,若不服從正態分布采用非參數統計Mann-Whitney U秩和檢驗,計數資料以數(n)或率(%)描述統計,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與對照組入院時日常疼痛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第1日、第3日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觀察組患者口服止痛藥物依從性、療效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癌痛患者口服止痛藥物依從性差原因多樣性,按照不依從表現,可分為拒絕某類藥物,要求增加藥物等,這直接與患者及其家屬對口服鎮痛藥物認知不足、對護士疼痛綜合管理信息不足有關。護士一方面,需要加強對患者及其家屬的認知-行為干預,進行疼痛宣教,另一方面,需提高鎮痛水平,使患者信賴護士,發揮藥師的指導作用。研究中,觀察組鎮痛效果更理想,同時完全依從性更高,提示改良的護理,確實可提高患者依從性,增進鎮痛效果,可作為今后癌痛管理基本策略。
參考文獻
[1]嚴敏.癌痛規范化治療及2010年《NCCN 成人癌痛臨床實踐指南》(中國版)解讀[J].現代實用醫學,2012,24:127-129.
[2]朱晶晶,朱愛蓮.護理干預在癌痛三階梯治療中的應用[J].腫瘤基礎與臨床,2012, 25 (2) : 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