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輝 張愛萍
【摘 要】 目的 總結我院腹腔鏡下胃癌根治性切除術的手術配合方法。方法 回顧性總結我院2013年1月-2016年6月間16名施行腹腔鏡下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術患者的手術配合經驗。結果16例患者手術均獲得成功,無術中轉開腹的患者,術中巡回護士與器械護士配合嫻熟。結論:術中良好的護理配合是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順利完成的重要保障,能顯著縮短手術時間、提高治療效果。
【關鍵詞】 胃癌根治性切除術 手術配合 腹腔鏡
1994年日本Kitano等首次報道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治療早期胃癌以來,腹腔鏡胃癌根治術就以其的微創優勢,在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開展。我國腹腔鏡手術雖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目前施術例數、開展范圍及手術效果均處于國際先進水平。但我國早期胃癌的診斷率目前僅10%左右,我國的醫生面臨的通常是手術技術難度較大的進展期胃癌患者,盡管胃癌的標準根治術至今沒有全國范圍內的統一規范,診治仍強調早期診斷,積極推廣腹腔鏡下胃癌根治性切除術,是目前臨床探索研究的熱點問題。
2013年1月-2016年6月,我院對16名胃癌患者施行腹腔鏡下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術,效果較好,現將手術配合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
本組16例胃癌患者,男10例,女6例,年齡38-75歲,平均年齡61歲。腫瘤位于胃竇部5例,胃角6例,胃體小彎5例。術前均行胃鏡檢查,病理確診為胃癌。按國際通用的美國癌癥聯合會(AJCC)的TNM分期標準,本組包括Ⅰ期5例,Ⅱ期11例。
2 手術配合
2.1 術前訪視
術前訪視應由巡回或者洗手護師負責。主要目的是為患者提供正確的心理疏導,使患者對即將接受的手術樹立信心。填寫手術患者術前訪視評估表以評估患者及家屬對手術的認識;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及需求;掌握患者的身體狀況、肢體活動情況、靜脈穿刺區域皮膚及血管情況等。發放“手術患者及家屬須知”,填寫“手術患者術前訪視及術后回訪記錄單”讓患者獲得更多的信息,取得患者的信任。
2.2 手術設備與器械準備
2.2.1 常規設備
包括高清晰度攝像與顯示系統、全自動高流量氣腹機、沖洗吸引裝置、錄像和圖像儲存設備。腹腔鏡常規手術器械:主要包括氣腹針、5~12mm套管穿刺針(tracar)、分離鉗、無損傷腸道抓鉗和持鉗、剪刀、持針器、血管夾和施夾鉗,牽開器、腹腔鏡拉鉤、標本袋、荷包鉗,荷包縫合線,18號硅膠引流管等。
2.2.2 特殊設備
超聲刀(ultracasual)、結扎束高能電刀(Ligature TM血管封閉系統)、雙極電凝器、手輔助器、各種型號的腸道切割縫合器、3 ,4號欽夾,鏡套2個(大、小各1),彎形吸引頭,閉合器,0/4可吸收微喬線1條和圓型吻合器。
2.3 術中配合
2.3.1 器械護士配合
1手術開始前30min,器械護士即洗手上臺,與巡回護士共同檢查所有手術器械是否準備齊全,功能是否正常,氣腹針是否通暢。②將腔鏡鏡頭安裝好,用0.5%碘伏擦拭鏡頭、對白平衡,調試監視器清晰度、超聲刀,與巡回護士共同清點手術臺上的器械及物品。③在腹腔鏡胃癌根治術過程中,器械護士應密切關注手術進展情況,在手術過程中能夠準確無誤、及時地傳遞各種器械、敷料,并交替使用超聲刀、電凝鉤,這可以保證刀頭擁有良好的工作效率。④為避免異物遺留腹腔,在主刀醫師縫合腹部切口之前器械護士應該與巡回護士共同清點紗布、縫針、手術器械等物品。⑤嚴格執行腫瘤隔離技術,注意無菌操作,同時還應注意使用紗布條將腹腔內滲血蘸凈,以保證手術視野的清晰。⑥手術結束后,嚴格按照清洗及保養程序對腹腔鏡器械進行處理。
2.3.2 巡回護士配合
①連接腹腔鏡儀器、電刀、超聲刀、氣腹機、吸引器等的電源,測試各機器的性能,C02氣腹壓力設置為10-12 mmHg,選擇氣流量10-14 L/min,使其處于備用狀態;2待患者進入手術間以后,巡回護士應該按手術患者識別的“三確”、“六核”原則,與手術醫師、麻醉師、巡回護士一起,共同仔細核對患者信息,確保正確無誤。3協助麻醉師做好麻醉;與洗手護士一起清點手術器械、縫針、刀片、敷料等,并做好記錄;4全麻下對患者進行導尿,合理擺放手術體位,上肢外展不超過900,并將患者臀部移動至手術床的坐板與腿板的反折處,將患者兩腿向外展開約150呈大字形分開,妥善固定患者,這有利于扶鏡助手站在患者雙腿之間。5注意給患者保暖、電刀負極板選擇在患者肌肉血管豐富的部位粘貼,盡量靠近手術切口,注意患者身體暴露部位不能與手術床的金屬接觸,防止使用電刀時引起灼傷,將超聲刀腳踏、電刀腳踏、沖洗腳踏等放于主刀位置,術中根據需要調節頭低腳高位10-300、右側臥位10-200,將腹腔鏡影像系統移至患者頭部旁邊,便于兩側手術者觀看。6術中加強患者的病情觀察及生命體征的監測,及時提供所需的用物。
2.3.3 洗手護士配合
與巡回護士一起清點物品,采用無觸摸技術保護套隔離鏡頭線、冷光源線,連接超聲刀、氣腹管道、沖洗吸引管道并妥善固定,確認各儀器設備正常工作。建立氣腹。
2.4 術后處理
腹腔鏡胃癌手術術后的處理與傳統開腹胃癌手術術后的處理基本相同。術后18 h靜脈或硬膜外鎮痛對減輕術后的疼痛不適很有好處。腹腔鏡遠端胃癌根治術后胃管一般留置24 h即可拔出,腹腔鏡全胃切除術后可不留置胃管。導尿管、腹腔引流管盡早拔出,患者完全清醒、生命體征平穩后即可撤除心電監護儀。鼓勵患者盡早活動,一般48 h后可進流質飲食。由于患者腹壁創傷小、腹內臟器暴露時間短,術后的疼痛、不適感要小于傳統開腹胃癌手術。
3 結果
16例患者手術均獲得成功,無術中轉開腹的患者,術中巡回護士與器械護士配合嫻熟。
4 討論
腹腔鏡胃癌手術器械較多,做為手術護士,應熟練掌握各器械的性能、構成、拆卸及正確連接方法,熟悉手術操作步驟,注意力要集中,準確無誤的傳遞器械和敷料。每臺手術均檢查腹腔鏡器械的完整性及數目,各種器械消毒沖洗后都要仔細的擦拭附著的水滴,以免水多滲透無菌單造成器械污染隱患,腹腔鏡、常規器械要分開臺桌整齊排放,洗手護士需要熟練地掌握吻合器、閉合器的型號、安裝、用途等,以保證手術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 趙偉. 腹腔鏡輔助遠端胃癌根治術與開腹根治術的臨床觀察和安全性評估[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4(14)
[2] 李瑩,鐘瓊芳,謝春云,陳雯. 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護理配合中的常見問題及對策[J]. 贛南醫學院學報. 2014(01)
[3] 牟莉,錢榮. 腹腔鏡與開腹胃癌根治術在進展期胃癌中的臨床療效及對細胞免疫功能的影響[J]. 中國醫藥導報. 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