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克偉
【摘 要】 目的:研究內鏡下高頻電凝電切術治療結腸息肉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5年12月到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結腸息肉患者30例作為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治療方法;選取同期同類型患者30例作為研究組,給予內鏡下高頻電凝電切術治療治療。對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分析和對比。結果:給予兩種不同的治療方法后,研究組的治療總體有效率以及總體滿意率均高于對照組( (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討論:對結腸息肉患者采用內鏡下高頻電凝電切術治療方法,效果顯著,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值得在臨床醫(yī)學上大力推廣使用。
【關鍵詞】 內鏡高頻電凝電切術 結腸息肉 臨床效果
臨床中,結腸息肉屬于較為常見的疾病,是癌前病變的表現(xiàn),給患者身心造成極大痛苦,嚴重降低日常生活質量。為此,即使切除顯得極其關鍵和重要。隨著醫(yī)學技術的發(fā)展,內鏡下高頻電凝電切術成為治療結腸息肉的主要方法,效果顯著,深受患者喜愛,收到業(yè)內的高度肯定。現(xiàn)本文主要是以60例該疾病患者作為代表,研究內鏡下高頻電凝電切術治療結腸息肉的臨床效果,詳細過程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2月到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結腸息肉患者30例作為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治療方法,術前行腸道清潔準備,在凝血機制無障礙的情況下進行切除。
選取同期同類型患者30例作為研究組,給予內鏡下高頻電凝電切術治療治療。對照組中,男性為17例,女性為13例,年齡最大的為79歲,最小的為23歲,平均年齡為36.8歲;研究組中,男性為20例,女性為10例,年齡最大的為78歲,最小的為21歲,平均年齡為35.9歲;所有患者均在自愿情況參與到本次調查研究活動。均排除患有嚴重的精神疾病以及不愿參加本次調查研究者。兩組患者經(jīng)過醫(yī)護人員把相關資料(性別、年齡、體質、病情)對比分析后發(fā)現(xiàn)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對比有意義。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治療方法,研究組接受內鏡下高頻電凝電切術治療方法,詳細過程如下:患者主要取截石位置,把結腸鏡緩慢插入,把殘存的糞液緩慢的吸出來,并進行常規(guī)檢查,準確找出患者息肉的位置。在內鏡下,把2-6毫升的溶液在無蒂或者亞蒂患者息肉根部進行注射,等到局部黏膜發(fā)白以及腫脹之后,進行電切或者電凝[2]。對于比較小的無蒂息肉患者來說,使用電凝頭進行燒灼或者熱活檢鉗進行夾除(通電的時間為四秒,指數(shù)一般為30-35),確保息肉和內鏡頭的距離為兩厘米,且在腸腔中切除息肉,防止與周圍的黏膜發(fā)生接觸。對于炎癥性結節(jié)病可不用處理。對于的寬基息肉患者來說,若其直徑小于2.5厘米可使用電流以及高頻電圈套混合方法進行凝切,在患者的息肉根部把圈套器套入,先進行電凝,接著再進行電切(凝切的指數(shù)為30-35,時間為四秒);對于巨大寬基息患者來說,若其直徑大于2.5厘米,結合患者實際情況,盡量使用圈套器把基底部套住,并預防出血的發(fā)生,分幾次進行切除,把切除后的息肉送檢,并仔細觀察切除的創(chuàng)面大約三分鐘,若無出血則可退鏡。患者術后禁食,臥床休息三天,叮囑禁止過度用力排便,禁止酸辣刺激食物。
1.3 效果評價
最終結果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來進行,最終的治療效果可分為顯效、有效以及無效三個等級。治療總體有效率=(顯效+有效)/30x100%。最終的治療滿意度可分為滿意、非常滿意以及不滿意三個等級。治療總體滿意率=(滿意+非常滿意)/30x100%。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使用SPSS21.0軟件包對所獲取的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運用X2檢驗計數(shù)資料,運用數(shù)±標準差(x±s)方式表示計量資料。若組間數(shù)據(jù)經(jīng)過對比后,存在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且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在接受兩種不同的治療方法后,研究組的治療總體有效率(96.7%)顯著高于對照組(83.3%),組間數(shù)據(jù)對比存在差異(P<0.05),具備可比性。其中,對照組中,治療顯效、有效以及無效的分別為17例、8例、5例;研究組中,治療顯效、有效以及無效的分別為20例、9例以及1例。
2.2 兩組患者在接受兩種不同的治療方法后,研究組的治療總體滿意率(93.3%)要比對照組要高(86.7%),組間數(shù)據(jù)對比具備顯著差異(P<0.05),具備可比性。其中,對照組中,治療滿意、非常滿意以及不滿意分別為17例、9例、4例;研究組中,治療滿意、非常滿意以及不滿意的分別為12例、16例以及2例。
3 討論
臨床中,內鏡下高頻電凝電切術是治療結腸息肉的主要方式,該術具有無創(chuàng)、操作簡單方便、費用低、并發(fā)癥少以及患者恢復快的優(yōu)點,其效果受到業(yè)內的高度肯定[4]。在電凝之前,使用L-HS-E溶液進行局部注射,不但有利于防止腸道深層組織受到熱損害。腎上腺素血管組織發(fā)生腫脹以及收縮,有利于對息肉的血進行阻斷,達到預防出血的目的。
本次研究結果可知:兩組患者在接受兩種不同的治療方法后,研究組的治療總體有效率(96.7%)顯著高于對照組(83.3%),組間數(shù)據(jù)對比存在差異(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研究組的治療總體滿意率(93.3%)要比對照組要高(86.7%),組間數(shù)據(jù)對比具備顯著差異(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果數(shù)據(jù)進一步表明,對于結腸息肉患者來說,采用內鏡下高頻電凝電切術治療方法,效果顯著,患者滿意度高。該治療方法值得患者及其家屬的信賴,值得在臨床中大力推廣以及應用。
參考文獻
[1]王希溫,李嵐. 內鏡下高頻電凝電切術治療結腸息肉的臨床效果觀察[J]. 中國傷殘醫(yī)學,2012,07:15-17.
[2]李冰. 內鏡下高頻電凝電切術治療結腸息肉臨床分析[J]. 醫(yī)學信息(中旬刊),2011,02:418.
[3]鄧天偉,薛后花. 內鏡下高頻電凝電切術治療結腸息肉657例分析[J]. 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21:5227-5228.
[4]胡威,田衛(wèi)平. 內鏡下高頻電凝電切術治療大腸息肉682例臨床分析[J]. 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4,30:55+57.
[5]王建立. 結腸鏡高頻電凝電切治療結腸息肉900例臨床分析[J]. 濱州醫(yī)學院學報,2016,02: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