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永紅
摘 要:農村的基礎教育是中國基礎教育的短板,更是中國教育的軟肋。教育需從基礎教育抓起,更應從農村的基礎教育抓起。抓好學校管理,提高教育質量是一名校長的基本職責。
關鍵詞:農村;基礎教育;管理
一個好的校長就是一所好的學校,這話說得是很有道理的。目前,鄉鎮一級及其以下的農村學校相對來說還是比較薄弱的,無論從生源、師資、還是政府投入上都無法與縣城以上學校相比,因此,作為一個農村的小學校長,必須正確認識自己的使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設法改善學校的辦學條件,使學校的硬軟件設施得到提升,更好地為農村教育發展服務。本人認為,作為一個好校長,在平時的工作中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校長應該是教師的教師,無論在哪一方面都應該有著豐富的經驗,綜合素質要高于一般教師
校長對學校實施管理,應重點把研究學校工作作為中心,確保學校工作沿著正確方向發展。校長作為上級教育行政領導機構和學校組織之間的紐帶,其特殊崗位要求校長不僅要有過硬的思想素質、良好的文化修養、淵博的知識水平和良好的溝通能力,還要有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雷厲風行風行的工作作風、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要緊跟時代的步伐,把握時代的脈搏,不斷開拓創新。因此,作為校長,應以自身的能力、水平去感染和熏陶教師,使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得到廣大教師的認可,這樣才有利于開展工作。此外,校長在平時的工作中還要學會傾聽,要在別人說話時,善于時時處處事事去伸展自己的思維觸角,要通過各種媒體去了解當前國內外在教育理念上有哪些新有提法,新的變化,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和引發自己的思維活動,要在善于借助別人的經驗去進行類推和遷移,使之提升為自己的經驗。
二、各項工作應立足于四個“早”
(一)思想早統一。在一個學校的教師群體中,每個成員的觀念意識、文化修養、思維方式、工作能力、個性風格等都存在著不同的差異,作為校長就應該了解教師的思想動向,及早分析不同的思想、觀點,用科學的方法、正確的態度去進行正面疏導,做好教師的思想教育工作,確保教師在工作中統一思想,并朝正確的方向發展。
(二)工作早安排。在工作上,校長應做到心中有數,提前做好各項工作計劃,并根據各人的特長預先安排好各項工作,避免出現因“來得突然無從下手”和“時間緊,任務重”而無法完成工作的現象。
(三)信息早索取。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今天,作為一個校長必須隨時保持清醒的頭腦,認真學習各種科學理論,及時掌握各種管理信息,教育動態,教學方法,及時調整工作思路,向信息要質量,以便更好地指導教育教學工作向高 層次發展。
(四)經驗早總結。現在的小學校長有計劃有系統地讀書者,很少。而專心致志,努力寫作者,更少。校長不讀不寫實在是一種缺陷。作為校長,既要有出眾的口才,更要掄得起筆桿子。成功的經驗是下一步工作的起點,校長就應該善于掄起手中的筆,及時反思一天的工作得失,總結一天的工作情況,并將成功的經驗撰寫成文,投諸報刊,進行推廣,推進各項工作進程。這樣在行動上做教師的表率,工作就會充滿活力,廣大教師的工作熱情就會高漲。
三、要切實參與課題研究,做“研究型”和“學者型”的校長
教學研究是學校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之一。學校教育要創新,這是時代對教育的要求。而教育科研又是實施教育創新的重要途徑,作為一個小學校長,就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不搞課題科研的校長絕對不是一個合格的校長,是永遠落后于時代的校長,最終是會被淘汰的。不搞教育科研的學校,是無法生存和發展的。作為校長,應切實參與到學校的課題研究上來,并在課題研究中擺正自己的位置,端正自己的角色。一方面,校長要成為課題研究的領導者,組織和領導全體教師根據創新教育的時代要求,根據學校自身和教師素質的特點,確定校本研究課題的目標、方案,制訂出課題研究的長期規劃和短期目標,并調動全體教師的積極性,充分發揮教師的聰明才智,為課題研究群策群力,使廣大教師在課題研究中不僅有目標,更有充分施展才華的機會和空間;另一方面,校長要成為課題研究的指導者。校長應是教師的教師,因此應努力把自己培養、鍛煉成為一個“研究型”、“學者型”的校長。而課題研究涉及到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僅僅依靠校長一個人的努力顯然是不可能的,必須充分發揮全體教師的能力。作為校長,就必須指導教師提高對課題研究的認識,指導教師明確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確立課題研究為教育創新服務、為育人服務的意識,指導教師以創新務實的精神,發現并完善在課題實施中的不足,解決課題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和疑難;再一方面,校長要成為課題研究的實踐者。實踐出真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校長在課題研究中,必須樹立在實踐中不斷創新的理念,在創新理論指導下進行研究實踐,把課題研究作為實施教育創新的自覺行動。
四、校長應注重把培養品學兼優的人才作為學校工作的重中之
培養未來的人才是學校教育的目標所在。重。應把學生教成“五會人才”及“會學習、會生存、會做人、會思考、會創新”等能力作為宗旨,作為校長,還要在教育觀念上創新,創造出適合小學生的教育方法,而不是選拔適合教育的學生。要樹立“每一個學生都能創新,每一個學生都能成材”新觀念,真正確立與新課程相適應的、體現素質教育精神的教育觀念,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祖國的棟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