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摘 要:史料是歷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史料的學習可以增強學生的歷史真實感受,促進學生直接參與歷史問題的解決活動,但要取得較好的效果,還必須講求史料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史料;高中歷史;應用
史料是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遺留下來的信息、痕跡和遺產??蓜澐譃槲墨I史料、實物史料和口述史料幾類,是我們了解真實歷史和教學研究的重要材料。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開展史料教學,不僅是新課改的要求,也是為了適應高考以材料解析題來考核學生自主學習和歷史探究能力的發展趨勢。史料教學作為發現學習的一種模式,利用情境、設問、探究的方式可以較好的調動學生的各方面的感官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通過不斷的練習和探索有效的提高其對紛繁復雜的歷史事件的分析、比較、歸納、概括能力。
一、史料教學的必要性
(一)歷史學科的特色要求重視史料教學
學界一般都認為,史料亦即人類社會歷史在發展過程中所遺留下來的痕跡,承載著歷史信息,能比較真實客觀生動地反映歷史的本來面貌,是了解過去歷史知識的重要媒介。歷史學家都是依據相關的史料,如,歷史遺跡、文物資料和文字記載等來認識、重建過去的客觀歷史事實。
(二)新課程改革要求重視史料教學
2004年頒布的《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解讀》中(以下簡稱為新課標)。通過研讀、學習,可以看出新課標就是根據歷史這一學科的特點,對史料教學十分重視,提出了許多要求與建議。如,新課程改革要求高中歷史課程要完成的能力培養中有歷史技能的培養,那么,在新課標中具體要求闡述為“閱讀歷史材料的技能(包括閱讀文字材料和解讀圖表材料),能分清史實與史論、有效信息與無效信息,解讀圖表材料(包括歷史圖畫、歷史地圖和統計表格),要能從中發現有助于對歷史理解信息、分析或概括某一歷史事件或歷史現象的特點和規律等”,以及新課程改革要求高中階段必須促使學生歷史學習方式的轉變,能夠促使學生發現問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那么,在新課標中就明確提出能實現這種目標的方式,其中之一就是先培養學生獲得通過多種途徑最大限度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之二就是掌握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要做到“史由證來,證史一致;論從史出,史論結合”?!伴喿x材料的技能”“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證”“史”即為史料的問題,這就對歷史教學中史料的運用提出了更為明確的要求。
(三)新課程改革下高考趨勢要求重視史料教學
從開始高中新課程改革到現在,多次出現了與史料教學有關的內容,如“選修模塊以情境材料題為主。非選擇題以材料解析題為主,選擇題大多以材料入題,問題出自材料,而不是出自教材”?!袄斫庠囶}提供的圖文材料和考查要求。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獲取有效信息。對有效信息進行完整、準確的理解,形成綜合性的信息解讀”。
如果再對高考進行分析,不難發現,史料引入考試已成趨勢。如,2009年的高考,文綜歷史部分,就運用了大量的史料,設置了新情景、新材料,無論是選擇題還是非選擇題(必做與選做),13~24題,綜合題38題,與選做41題,幾乎全都是材料題,涉及學者觀點、歷史圖片、報刊報道、文獻資料摘錄、中國史料、外國史料等,史料使用都十分豐富。
二、高中歷史教學中恰當運用史料的作用
(一)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認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睗夂竦膶W習興趣為學習的鞭策器及驅動器,能提高學習效率。有的學生認為歷史過于枯燥,所以高中歷史教學首先應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著手,促使學生能夠自主學習,獨立完成學習內容,將歷史作為一部長篇歷史小說,去慢慢地品味和挖掘。例如:教學中教師可適當引用古籍、原文、詩句等史料進行講述,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可使課堂教學更具時代性,讓學生了解到歷史的靈活性和豐富性,進而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史料的運用價值。
(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
一直以來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認識均為死記硬背,許多學生在不了解歷史內容的前提下,進行大規模的背誦,這不但浪費了許多時間,而且還影響了學生對于知識的吸收和領悟,缺乏探究知識的精神。對于歷史學科來說,把史料運用到教學當中,引導學生了解歷史時間、歷史人物特點、事情發展趨勢等問題后,將內容進行整合,學生才能融會貫通達到記憶的效果。學生自身也可通過探究學習,加強對歷史內容的熟悉度,進一步鞏固回憶,最后才能達到預期的記憶效果。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發揚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引導學生利用教科書中所提供的線索,自己探索和探究史料,尋找史料中的歷史文化,進而培養學生的獨立探索精神和學習能力。
(三)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民族情懷
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民族均有自己的文化歷史,例如歐洲發展史、印第安史和阿拉伯史。而我國屬于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我們的祖祖輩輩不斷努力,才擁有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才形成。比如:鴉片戰爭、抗日戰爭、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等,史料均明確地記載著這些的歷史過程,總結出一句讓后人沒齒難忘的教訓“落后就要挨打”。高中歷史教師要以史為鑒教導學生不斷前進,同時提高學生的民族情懷和民族精神,促使學生更加熱愛我們共同建立起來的家園。
總之,歷史是一面照亮人類進程的鏡子,時刻記錄社會發展的動態。學習歷史對于深刻了解當今社會發展進程,對于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都有直接而深遠的影響。教師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要運用史料這一珍貴的資源,在教學中努力加強思路和方式創新,最大限度地提高歷史教學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