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鳳

【摘 要】 目的:探微孕婦產前進行胎兒肢體畸形診斷中應用超聲篩查的臨床價值。方法:回顧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間來我院進行產前超聲體檢的2300名孕婦的臨床資料,分析對比超聲篩查胎兒肢體畸形的結果以及胎兒出生后實際肢體畸形結果,判斷超聲篩查應用的價值。結果:產前超聲篩查結果為15例胎兒出現肢體畸形,胎兒畸形率為(0.65%),經孕婦產后證實,共有16例胎兒出現肢體畸形,畸形率為(0.69%),檢出率為(93.75%),漏診率為(6.25%)。超聲篩查結果顯示肢體畸形中包括雙足內翻胎兒5例,雙下肢缺如2例,四肢短小胎兒3例,人體魚序列征胎兒2例,多趾胎兒1例,雙側橈骨缺失2例,產后證實漏診1例多趾胎兒。結論:超聲篩查孕婦胎兒肢體畸形效果良好,可及早發現胎兒肢體畸形情況,值得在臨床中應用。
【關鍵詞】 胎兒 肢體畸形 產前 超聲篩查
胎兒肢體畸形是臨床中常見的先天性疾病,不僅會影響到胎兒的形態美,也會對胎兒的肢體功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1],為胎兒自身以及其家屬帶來巨大的痛苦。我國人口眾多,人口壓力相對較大,因此國家提出優生優育政策以制約過多的人口,提升人口素質,由此可見孕婦產前體檢的重要性。超聲篩查現已成為孕婦產前檢測的必要項目,為探究超聲手段在胎兒肢體畸形檢查中的價值,我院特進行了相應研究,并取得較好的結果,現做出匯報: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擇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間來我院進行產前超聲體檢的2300名孕婦參與本次研究,其中包括初產婦1302例,經產婦998例,年齡20-37歲,平均(27.3±1.5)歲,孕周為17-32周,平均(23.7±1.4)周。
1.2 方法
超聲器材:本次研究選用德國Siemens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凸陣探頭,探頭頻率(3.5-5.0)MHz。
檢測方法:孕婦進行檢查前應處于平臥體位,醫護人員需測量孕婦腹中胎兒的生長期各項徑線,認真檢查胎兒頭部、臉部、臍帶情況以及胸腹部等多個部位。通過連續追蹤法檢查胎兒的四肢形態變化,第一步對胎兒雙側肢體的長軸位置進行檢查,后順沿長軸的切面進行連續性追蹤檢測,直至胎兒肢體末端,判斷胎兒肢體和內長骨方面是否存在先天性缺陷,同時胎兒手掌、手指和腳趾數量、手足姿勢、腕關節曲度等幾方面也是超聲篩查的重點內容。此外,胎兒短軸切面也需要進行全面檢查。為孕婦進行產前檢查的醫護人員需要經驗豐富資歷高,充分了解超聲設備的使用和功能。對比產前的超聲診斷結果以及產后實際結果,統計胎兒畸形情況,計算檢出率。
2 結果
我院參與研究的2300例孕婦中,超聲篩查診斷結果為15例胎兒出現肢體畸形情況,產后證實共有16例胎兒出現肢體畸形情況,1例胎兒漏診,檢出率為(93.75%),漏診率為(6.25%)。詳情見表1。
3 討論
孕中胎兒畸形是指,胎兒在母體宮腔內因為發育、染色體出現異常情況等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引起其身體某處部位或者是某個器官出現形態學缺陷,屬于先天性缺陷,是圍生兒發生死亡現象的主要原因[2]。根據相關報道顯示,胎兒畸形在活產兒中約占3.1%,在全世界范圍內每年出生的嬰兒中大約有500萬先天性畸形嬰兒,平均每5分鐘就有一名畸形嬰兒降生,其中85%左右的畸形嬰兒出生在發展中國家[3]。在我國優生優育的政策下,人們逐漸開始重視孕婦產前胎兒肢體畸形的檢查,以保證胎兒肢體畸形早發現早治療,提升人口素質。
在胎兒畸形中屬胎兒肢體畸形最為常見,肢體畸形的發生率在全部胎兒畸形中約占25%。胎兒肢體畸形種類較多,且病因復雜,包括胎兒自身的遺傳性因素、母體因素以及外界環境因素等[4]。胎兒肢體畸形的發生會導致胎兒其他部位受到一定影響,因此肢體畸形一般表現為全身性畸形或是多發性畸形。若胎兒肢體畸形未能被及時發現,致使有先天性缺陷胎兒出生,不僅會對胎兒自身的生存、生長發育以及形態造成嚴重影響,妨礙胎兒日后的日常生活,同時在身體有缺陷的狀態下患兒易出現心理問題,嚴重者甚至會威脅患兒的生命安全。除此之外胎兒肢體畸形也會使胎兒家屬的情緒出現低沉,萎靡情況,加重其家庭的心理負擔以及經濟負擔,因此孕婦產前進行超聲篩查對發現胎兒畸形十分重要。
現階段,超聲篩查已成為孕婦產前診斷篩查腹中胎兒肢體畸形的重要方式,并且在臨床中應用廣泛。超聲篩查診斷胎兒肢體畸形的原理是,通過對胎兒肢體形態學的變化情況進行觀察和診斷,可見胎兒的形態學變化對胎兒肢體畸形的檢查準確率存在直接性影響。胎兒肢體的形態學變化浮動較小,超聲檢查難度系數則會提升,這就是造成超聲篩查出現漏診情況的主要原因,除開形態學變化原因,孕婦腹中胎兒的體位、孕期羊水量過少也是造成漏診的原因。
本次產前胎兒肢體畸形的超聲篩查應用價值研究結果顯示,我院參與研究的2300例孕婦中,超聲篩查胎兒肢體畸形診斷結果為15例胎兒出現肢體畸形情況,產后證實共有16例胎兒出現肢體畸形情況,出現1例胎兒漏診情況,其超聲檢出率為(93.75%),漏診率為(6.25%)??梢?,將超聲篩查手段應用于孕婦產前胎兒肢體畸形的診斷工作中,效果顯著,應用價值較高,且漏診原因已經明確,日后的檢查過程中可有效避免,因此超聲技術可在臨床中進一步推廣。
結語
綜上所述,孕婦產前胎兒肢體畸形檢查工作中應用超聲技術效果顯著,可及時準確的發現胎兒肢體畸形情況,有效降低畸形嬰兒的出生率,提升出生人口素質,對我國優生優育政策的實施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何冠南,羅紅,楊家翔等.孕11~13周+6產前超聲篩查胎兒肢體畸形的價值[J].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2014,22(08):634-637.
[2]查長松,黃月紅,戚麗等.產前超聲診斷胎兒肢體畸形的價值[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3,29(02):185-187.
[3]麥力艷·吾守,丁蕾.產前超聲篩查在診斷胎兒肢體畸形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01(21):177-177.
[4]石志波,耿愛紅,趙峰等.產前超聲篩查診斷胎兒肢體畸形的價值[J].中國保健營養(中旬刊),2014,03(07):4225-4225,4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