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摘 要:我們知道,數學知識都是數形轉換的產物。數形轉換可以把抽象的數學語言、復雜的數量關系用直觀的幾何圖形表示出來,讓抽象問題形象化、復雜問題簡單化。使原先很難解決的問題得以輕松解決。由于小學生的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抽象思維尚不發達,他們習慣于借助直觀圖形思考數學問題。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變抽象為直觀,教師要引導學生去尋找一些方法、策略,把原本枯燥的數學變得生動起來,從而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在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用"畫圖"的方法理清思路、展示思維從而解決問題,符合這個年齡段學生認知以及身心發展特點,是一種直觀的、有效的、帶有趣味性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畫圖策略
在《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提出的課程目標中指出:“要使學生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著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由此可見畫圖在小學數學解題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幫助學生輕松并且愉快的學會復雜關系的應用題培養了學生的解題能力,也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為教師在教學中提供有效發方法。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畫圖能力,幫助學生找到畫圖技巧。
一、畫圖的優點
畫圖是把抽象文字通過圖像轉換成直觀的再演示過程,其好處是可以化抽象為具體;可以化難為易、判斷準確;還可以化繁為簡,發展學生的思維;借助畫圖,還可以化知識為能力。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畫圖習慣
蔡元培先生說:“教育就是幫助學生。”陶行知說:“播種行為,就會收獲習慣;播種習慣,就收獲性格;播種性格,就收獲命運。”這2句話合為一體就是說教育就是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小學生來說,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非常重要的,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的生活、學習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小學時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重要時期,因此,就要求數學教師從小培養學生的畫圖習慣,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例如:在小學生簡單的計算題中:6+8=?針對這一題,教師可以讓學生數手指,或者是先畫6根小木棒,然后再畫8根小木棒,然后通過一個一個數了之后得出答案是14。當然一些計算能力比較強的可以按照平時加法運算,最后得出答案是14。數一數針對一些相對簡單的計算,這樣可以幫助一些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找到解題方法。
三、引導學生畫圖,找到解題技巧
小學數學應用題占考試的比例還是很大的,在解決應用題時,很多都需要通過畫圖才能找到解決方法。因此,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畫圖。例1:陽光小學原來有一個長方形的操場,長50米,寬40米。擴建校園時,操場的長增加了10米,寬增加了8米,操場的面積增加了多少平方米?教師首先引導學生畫圖,如圖1所示:畫完圖以后,可以很直觀的看出長變成了60米,寬變成了48米,通過長方形的面積公式S=(長+寬)X2,分別算出擴建前的面積S1和擴建后的面積S2,然后用S2-S1就可以計算出擴建后操場增加的面積是多少了。
解:S1表示操場擴建前的面積,S2表示操場擴建后的面積,S表示擴建后增加的面積。
S1=(40+50)×2=180(平方米)
S2=[(50+10)+(40+8)]×2=216(平方米)
S=S2-S1=216-180=36(平方米)
答:操場的面積增加了36平方米。
通過畫圖,可以很直觀的看出來題目要表達的意思,很快地就找到了解題思路,幾分鐘就把題目做好了,而且準確率也高。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多引導學生畫圖,遇到這樣的題目時,想盡辦法畫圖,通過畫圖找到解題的思路,快速準確的解題。
四、鞏固練習,提升解題能力
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慢慢的形成了畫圖的習慣,逐漸能堵路畫圖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畫圖不是最終目的,而是為了更好的思維。通過畫圖,讓學生積極地尋找各數量直接的關系,讓學生學會有序的退了和抽象思維。在上完一節課后,教師應該馬上布置相應的聯系,所謂的打鐵要趁熱。例如:甲乙丙三人在銀行存款,丙的存款是甲乙兩人存款的平均數的1.5倍,甲乙兩人存款的和是2400元。甲乙丙三人平均每人存款多少元?在遇到這樣的題目時,教師第一件事就是引導學生畫圖,通過畫圖,就能很快理清題目的意思,快速的找到解題的思路,通過畫圖,少走很多彎路。
解題思路:要求甲乙丙三人平均每人存款多少元,先要求得三人存款的總數。通過畫圖,表示三個人的存款之間存在的關系。
解:那么可以計算出乙的存款為2400÷2×1.5=1800(元)
三人平均存款為(2400+1800)÷3=1400(元)
答:甲乙丙三人平均每人存款是1400元。
小學生通常都是喜歡畫畫的,通過畫畫,讓課堂不再枯燥。數學與圖形有效結合,以畫促思,最終達到化復雜為簡單,化抽象為直觀,更好的找到解決問題辦法,同時也讓同學們體會到畫圖的樂趣,并且體驗畫圖法解題帶來的成就感。
總而言之,畫圖可以更為直觀的表達出題目所要表達的意思,也能幫助學生理清思路,花最少的時間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學生在解題中經常畫圖,有利于建立圖形意向,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也有利于教師提高課堂效率,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