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瑩
摘 要:復習就是再現學習過程,將已學知識加以梳理,納入整體系統之中。復習課是教學諸環節中必不可少的一種課型。然而,復習課在教學中并不討人喜歡。復習課,目前有兩種偏向,一種是不進行知識技能的整理,以題海代復習。另一種是復習整理干巴巴,學生不愛聽。與新授課相比,師生都不鐘情復習課,教師講得累,學生聽得累。高中數學知識系統性較強,相對獨立,又密切聯系。因此,在復習中,傳統的做法往往是教師根據自己對課程標準與考綱的理解和經驗,對復習內容進行知識點的羅列整理,
關鍵詞:交流;建構;精講
一、交流
在學生作業的基礎上,組織學生交流,展示本章知識,師生共同認真研究同學展示的圖表,發現優點和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見,積極探討,加深對本章知識的再認識。學生在復習課前積極回顧,充分理解知識網絡,達到了初學掌握基礎知識的目的。由于交流的需要,同學們積極主動地進行課前準備,深入掌握知識的內在聯系。課上開展緊張有趣的展示和探討,會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解決好復習基礎知識的目的,又能促進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更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提供學生相互合作的機會,引導學生互幫互學,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學生間的社會交往(對話、協商、合作等)有助于他們相互彌補思維不足,在團體中探究、討論,有助于他們用多角度的觀點看待知識,形成共享的對知識的更高級的理解。
二、建構
在上本節課之前,留給學生課外作業:每個同學編織本章的知識網,總結本章所涉及的主要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整理并分析,以便形成科學知識網,再分組合作形成共識并形成書面材料,以便展示自己的知識網絡。
三、精講
類比推理的方法對學生來說是比較難的,很多學生不知道從何處去類比,數列是一個比較好的題材,通過有關問題的解決,既加深了對等差數列與等比數列的認識,又讓學生對類比的方法、實質有所體驗,還可讓學生體驗“大膽猜想——小心論證”的嚴謹的數學發現歷程。
這樣的教學設計,使得類比的思想始終貫穿在等差、等比數列的復習中,知識重現的邏輯順序發生了變化,不再是以前的先等差數列的通項、求和,再等比數列的通項、求和。這樣就從另一個角度把知識內容進行了整理,課中始終貫穿類比推理這一條新的線索,學生在思維上經過反復的類比、驗證,自我領悟并掌握類比的思想方法,這樣的處理方式使得這節課整體感很強,不是東敲西打,也不是面面俱到,克服了平常復習課比較容易犯的毛病,體現了教學過程中教師站在比較高的角度處理問題。
案例1《直線與圓錐曲線的位置關系》的復習課。本課圍繞這樣一個問題展開:“已知a+b=1,直線l:y=ax+b和橢圓C:交于A、B兩點,______(請你添加條件),求直線l的方程。”
在這個問題的討論中,師生也得到了很多條件,如過焦點的弦,弦的中點,弦的長度、交點與原點所連的三角形的面積等等。在討論中教師插話指出所提或所得到的結論相應的知識點。
這樣的教學設計更多地讓學生參與,這是新課程改革所提倡的,而且這種參與不僅僅是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而是與老師一起編制題目。讓學生回答問題,和要求學生編制題目,是水平不同的兩種參與。讓學生回答問題,答案是封閉的,學生的思考是很有限的和被動的。而編制問題時,學生必須回憶思考這單元的結構,對照過去的問題,可以提出五花八門的問題,是一種主動參與,思維是開放的。通過這個問題多種方案的解決,一方面可以復習相關知識,另一方面可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發現問題的能力。
這樣設計的意圖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好奇、敏銳、活潑、創新的思維特點。這里采用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解可加強學生對知識間的縱橫聯系,同時可優化學生的思維品質,一題多變,可將此題的本質特征暴露出來,而且可以對解題方法有全面,深入理解,找到學習的樂趣,消除數學的神秘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四、領悟
為了使學生對本章節知識有一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教師可指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小結:
1.本章節知識的內在聯系、本章節涉及的數學思想和方法;2.在解題時怎樣審題?應注意那些問題?
這樣就能形成知識、能力的完整的整體認知。
當堂反饋:
1.已知sinx-cosx=,則sinx-cosx=_______
2.函數y=sin2x+acos2x的圖像關于直線x=-對稱,則a=_________
通過對知識、方法等方面的復習,學生有急于檢驗自己的沖動,而檢驗的方式最為常見的是當堂反饋。這種反饋能很容易找到學生的不足和以后努力的方向。當然,老師要創造條件讓學生把自己的不足暴露出來,由于年齡的特點,學生往往不愿把自己的不足暴露出來,這實際上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特別是復習課,如果學生基礎知識有漏洞,數學思想、數學方法沒有領會掌握又沒有暴露出來加以解決,這與我們的復習的教學目標相違背。
總之,在復習中,教師應處理好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的關系,作到放中有導、導中有放、導放適中。從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及教學空間等方面,全面進行開放性教學探究與實踐。從思想上要相信學生,從行動上要放開學生,調動其積極性、主動性,使其愉快、高效地學習,才能收到較好的復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