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莉
【摘要】歷史的變革時期,淺層物質生活的變化在所難免,深層精神生活的變化如影隨形。跨文化交際的不斷深入,引領著重視和加強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腳步,以期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的道德規范提供理論依據。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在全球化大背景之下進行的,傳統文化責無旁貸。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貢獻力量,是高校學生不可推卸的責任。
【關鍵詞】跨文化教育 英語教學 文化
置身全球化時代,英語作為全球性語言已成定局,在國際政治、經濟、文化、商貿和信息流通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日益頻繁的國際交往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縱觀世界,信息技術的極大發展為各國之間的信息交流提供了條件,也為教育的國際化帶來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人類文化發展沿著相互補充、相互融合的軌跡前進。世界各國越來越處于一種開放的狀態之下,跨國界、跨文化交流的機會將會空前增加。大學英語教學進行跨文化教育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對于保證國際交流的準確性和有效性以利于真正融入世界政治、經濟、科技和文化的全球化體系,較快地學習、掌握和趕上世界先進國家的科學技術至關重要。
2001年,《國家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中,“跨文化”一詞正式出現在我國基礎教育文獻。目前高校大學英語教學通過背景知識的介紹、提供大量的閱讀材料等方式強化跨文化教育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接觸英語國家的文化,感受與文化相關的語言現象和文化習俗等。但是,只有目的語文化比較受到重視。中國和國際外語教學的主流研究還大多停留在文化差異和語言差異的分析上,很少考慮其中的文化優勢問題。任何跨文化交流都是發生在雙方(尤其是心理)平等的基礎上,無視我們自己的文化傳統、風俗習慣,既不利于語言對比與文化對比研究,也不利于樹立文化平等的意識。只有對本國文化有了充分的認知,并不斷提高優秀傳統文化的修養,方可更全面了解他國的文化,進而拓展自己的跨文化心理空間。作為雙向的跨文化傳播與獲取知識過程,英語教學既要重視目的語文化,更要重視本國文化。實踐證明,語言與文化教學結合得越密切,對目的語文化的理解越深刻,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也越強。
跨文化,意為參與者不僅是依賴自己的代碼、習慣、觀念和行為方式,也經歷和了解對方的代碼、習慣和行為方式的所有關系。每個社會都有與其相適應的文化并其發展而發展。在跨文化的交往中,要想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相互了解、和睦共處,只有充分了解雙方文化的內核,才有可能真正了解彼此的文化行為。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跨文化教育重點提出了要求,強調跨文化理解與交流、跨文化知識傳播,以及開放、尊重、寬容的跨文化態度培養,是跨文化教育應該重點關注的。對我國而言,需要探討的不僅僅是如何學習和面對外來文化,還應考慮如何參照、借鑒外來文化來豐富和提升本土文化。更系統地研究基于中國的跨文化教育的理論與實踐不可或缺。
跨文化教育與研究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文化差異及其對于交際的影響;2.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之間的共同點和差異;3.跨文化接觸及場合;4.語言及文化,雙語教育及翻譯問題;5.特殊的文化模式及其對于跨文化交際的影響;6.非語言交際;7.內圈和外圈的組成以及民族中心主義;8.文化體克和文化適應;9.民族、種族和亞文化;10.對不同種族、民族和國家的成見;11.融合理論。
在國際交往中,熟悉某種語言并不能解決所有的交際問題,文化是不容忽視的重要方面。語言不能脫離文化而存在,語言是某個民族文化、風俗習慣的一面鏡子對于外語學習者而言,學習一種語言亦即學習一種文化。全球化和多元化的時代特征,敦促現代的英語教學應加快從早期的純語言技能教育,向思想和文化教育的轉變。
外語教學的任務是培養在不同文化背景下進行跨文化交際的人才,旨在實現用外語進行跨文化交際,重視語言文化差異及其對語言的影響。既要重視語言內部的形成與結構,更要重視與語言教學密切相關的跨文化教育。要把語言基本知識放在文化教學的大背景下進行,從而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
傳授必要的語言文化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文化差異方面的比較,注意詞語的文化內涵、句法功能和搭配關系的異同是了解中西思維的差異在文化及語言中的體現的有效途徑。對語言文化差異的比較分析可以自覺培養一種文化洞察力,既是實施交際教學原則的要求,也是進行跨文化教育和國際交流的迫切需要。從某種程度上講,交際能力是衡量英語水平高低的一種尺度。
發達國家文化和價值觀洪流挾風帶雨,滋生了許多發展中國家中青少年對本民族文化的懷疑與自卑情結,造成本土文化的身份與認同危機。面對網絡時代的文化滲透,要保持文化的封閉狀態是不可能的。跨文化教育應使學生認識到文化沒有優劣之分,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平等的對話、交流的資格和權力。
跨文化教育是高等教育發展的一種新趨向,有助于我們學習國外的教育理念和模式,理性地看待中國高等文化和教育,既考慮具有全球性的普遍問題,又考慮中國本土性的問題。將本土經驗與國際經驗相交融,必將極大促進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魯子問.試論跨文化教育的實踐思路[J].太原: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4).
[2]胡文仲.跨文化教育在美國[J].外語研究,1994,(1).
[3]史貴全,徐炳亭.跨文化教育一迎接國際經濟競爭挑戰不容忽視的問題[J].上海高教研究.1995,(3).
[4]張正東,杜培棒.外語立體化教學法的原理與模式[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