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凱
摘 要:在我國教育事業迅速發展的新時期,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工作已經經過了多年的探索,現已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對于院校工商管理類專業來說,目前其人才培養模式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必須構建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本文首先對現階段院校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然后提出構建院校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有效策略,望采納。
關鍵詞: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院校
中圖分類號: C9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6)25-162-2
0 引言
我國高校持續擴招,院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院校工商管理類專業設置目的在于培養出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的人才,符合社會企業的要求。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是近年來教育領域致力研究的重要課題,也是提升我國教育實踐化水平的重要內容,基于此,加強對院校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
1 現階段院校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在院校自身辦學目標不斷明確的背景下,院校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不斷進行改善,但總體來說還存在一定的問題,與社會經濟發展需求不太適應,與企業的要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人才培養目標差異化不夠明顯
確定人才培養目標是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核心內容,對人才培養方法以及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影響。工商管理類專業具有較為廣泛的基礎,專業特色不像其他專業那么明顯。這導致現階段很多院校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大體相同,沒有明顯的差異,在這種無差異的人才培養模式下,學生學習的專業知識結構與企業需求發生偏差,在就業過程中難以運用所學的知識,嚴重影響了學生的理論運用水平,實踐能力差也成了一種常見的現象。
1.2 人才培養模式設計中職業化特征不夠明顯
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需要向著職業化培養方向進行,但是由于院校人才培養目標沒有明顯的差異,導致人才培養方案設計中職業化特征不夠明顯。一方面,在工商管理類專業課程設計中,尚未體現人才培養目標下職業化應用型的要求。大多數院校工商管理專業課程設置中都是千篇一律的知識結構,缺少專業性強、針對性高的實踐教學,甚至一些院校沒有安排實習環節。還有一些院校盡管具有實習環節,但大多數流于形式,造成目前工商管理類專業學生實踐性差的現狀;另一方面,在教學內容方面,院校工商管理專業教學側重于理論知識,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不夠,導致教學與企業需求嚴重脫節,學生的工商管理專業知識不能形成良好的體系,與職業化培養目標差之甚遠。
同時,在教學總體安排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社會資源等,導致工商管理類專業學期實踐、社會實踐以及實習等環節往往流于形式,教學安排不能有序進行。
1.3 人才培養方式單一
很多院校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較為單一,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不能夠開拓創新。在專業教學中,課堂教學為主體,甚至是專業教學的全部,導致院校教育活動與社會實踐嚴重脫節。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將教材作為唯一工具,課程中“照本散”現象較為嚴重,幾乎不能給學生留下自習的時間,忽視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盡管在院校發展過程中,各個院校中都配置了專門的實驗室,但是工商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往往以管理軟件模擬為主,和企業真實的運營具有較大的差別。加上目前院校工商管理類專業教材都是引用重點大學或國外教材,很多教學理論和地方院校教學存在差異性,這對院校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工作也造成嚴重的影響。
2 院校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有效構建
2.1 明確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根據院校本學的定位,將工商管理類專業定位為培養特點鮮明、個性突出、專業性強、能夠提升社會發生的人才培養基地。另外,院校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應該以適應社會經濟發展以及企業需求為依據,培養高素質、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
2.2 不斷優化院校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在院校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設計中,設置必修課以及選修課體系,其中必修課包括專業基礎課以及公共基礎課、專業主干課等,選修課則由多個和工商管理系統知識相關的專業模塊組成。設置公共基礎課的目的在于提升學生身體素質,讓學生掌握最為基礎的工商管理學內容;專業基礎課主要是幫助學生掌握工商管理學科領域中的基本知識,鍛煉學生的基本能力;專業主干課設計母帶在于提升學生的專業知識掌握。而設置選修課的目的,主要是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拓展學生的素質,增強學生的職業技能。
另外,在人才培養方案設計過程中,必須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合理的安排教學內容,注重知識的更新,及時補充新的專業知識,注重專業知識的相互配合,主義工商管理課程與其他專業的銜接問題。
2.3 建立有效的工商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在院校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應該注重實踐教學,這對于促進職業化培養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應該以職業化培養為基本導向,建立以專業課程實踐、實訓以及實習相結合的實踐培養體系。在課程實踐方面,應該保證實踐教學在整體的教學階段所占比例不少于30%,合理的安排學生的課堂實踐的時間;在學校實訓方面,應該充分運用學校的實驗室資源,采用模擬實驗、調研考證、實地考察等多種方式相結合,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開展綜合性的實驗教學模式;在實習方面,通過建立有效校外實習基地,或加強校企合作等方式,為學生校外實習提供有效的條件,鼓勵學生參與各種社會創業實踐活動。
2.4 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
為了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注重學生個性化發展,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
在工商管理課程教學過程中,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設備輔助教學,將大量的教學信息動態化、直觀化地展示給學生,讓學生獲得真實的學習體驗,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整體教學質量與效率的提升。另外,在教學考核評價過程中,也需要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模式,采用開卷、閉卷考試、論文、課程設計、實習報告等多種方式,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評價,促進學生學習創新能力的提高。
3 總結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院校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必須與社會經濟發展保持同步性,必須能夠跟上社會經濟發展的腳步,滿足企業發扎的需求。針對現階段院校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必須加強課程改革,明確人才培養目標,提高教學實踐性,采用多元化的人才培養方式,為社會培養出職業化的應用型工商管理類人才。
參 考 文 獻
[1] 邢淑丹.高職院校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研究——以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工商管理專業為例[J].經營管理者.2015,21(2):144-145.
[2] 李福勝,韓東,孟向霞.應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對外經貿.2016,21(2):99-100.
[3] 牛曉萌.基于素質教育的工商管理專業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5,2192):52-53.
[4] 寧慶寧.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辦學定位與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與研究[J].科技經濟市場.2014,16(9):133-136.
[5] 陳沖.淺析院校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及方案[J].科學導報.2014,21(2):78-79.
[6] 王睿.基于就業能力的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J].才智.2014,17(2):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