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微企業融資困難一直是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中的瓶頸。在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小微企業融資既有更方便快捷的途徑可探析,也面臨未知的風險。本文在分析小微企業融資現狀、互聯網金融優勢與風險的前提下,開辟宜賓市小微企業互聯網金融融資新思路。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小微企業融資
近年來,以互聯網支付、P2P網絡借貸、眾籌融資和“寶寶類”融資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發展迅速,金融創新層出不窮。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業產生了重大沖擊,它依托各種社交網絡、大數據、云計算、和搜索引擎等互聯網技術為小微企業提供了不同于傳統金融的融資渠道,保證小微企業資金鏈的完整。中小微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在宜賓市這種四線城市,其對擴大就業、促進技術改革和區域經濟增長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微企業在互聯網蓬勃發展的今天,即可尋求更方便快捷的融資途徑,探索更適合的融資途徑。如何有效整合借貸資源,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困境,促進小微企業的發展,一直是企業財務管理融資管理中的重難關口。
當前,互聯網金融作為新興的融資模式,與傳統商業銀行和股票市場融資模式相比,具有信息成本低、快捷移動支付、借貸配置效率高、數據分析能力強等優勢,阿里金融、P2P、眾籌融資等互聯網金融融資模式的出現,打破傳統金融信息不對稱的禁錮,極大的降低了信息成本,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率,為小微企業融資拓展了新的渠道,希望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
一、宜賓市小微企業融資現狀分析
銀行對小微企業“惜貸”行為是長久以來的難題。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4年統計年鑒》顯示,2014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816770.01億元,其中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54600億元,這表明銀行把81.07%的信貸資源給到了所占比例不足1%的大中型企業,而僅18.93%的小微企業能夠從銀行獲得貸款。因此,民間借貸已經成為了小微企業融資的重要渠道。根據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與研究中心(CHFS)發布的“匯付-西財中國小微企業指數”表明中國小微企業銀行信貸可得性僅為46.2%,負債小微企業中有近八成有民間借款。另外,根據宜賓市本土情況,小微企業從親戚朋友借款、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等民間融資機構進行融資也占較大比例。
二、互聯網金融優勢分析
(一)緩解借貸雙方信息不對稱問題
的傳統金融系統的征信體系基本被互聯網金融的大數據、云計算等數據分析所取代,并且信息是雙向的。企業的財務狀況數據及其他信息在大數據發展情況下被互聯網金融獲得,企業的征信評價從只在傳統金融體系中體現轉換成了在一切經濟活動中都能得以評價,并在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與金融系統之間傳遞,極大提高了數據信息的透明度,規范了企業、金融機構以及個人在經濟活動中征信行為。
(二)促進信貸資源優化配置
企業與銀行之間產生信貸分配問題的根源是信息不對稱,而信息不對稱直接導致信貸資源不能進行優化配置,降低資金運用效率。以阿里為代表的電商網貸,創立企業自己的評價模型并進行流水式審批,這是此類電商采取的主要模式。單該類審批模式的判斷以數據為依據,無法細分企業差別。其次,以宜信為代表的P2P模式,企業信用及其他信息、貸款的利率等信息都是公開的,因此,資金提供者可以依據自身的承受范圍,對借款方進行選擇。最后,處于發展初期的眾籌,以物質回報代替資金回報,又是互聯網金融下產生的信貸資源配置方式。
(三)彌補傳統金融市場不完善問題
互聯網金融現有的各種模式與傳統意義的金融市場定義不完全吻合,由于在融資過程中,互聯網金融更多的是為小微企業提供了平臺,其實質是一種“介質”,為借款者與資金提供者之間提供接觸的機會,零散的資金實現了自由流動,這就對傳統金融市場中小微企業財務融資創新提供了條件,更多的方式唄提供給企業,解決長久融資難的額困境。
三、互聯網金融下小微企業面臨融資風險
(一)互聯網金融監管法律體系缺失
互聯網金融是今年興起的新生事物,國家監管法律制度確立的滯后,讓互聯網金融存在漏洞,P2P容易欺騙事件在過去的幾年內層出不窮。目前,有關互聯網法律法規非常有限,同時,由于實踐和市場變化較快,業態并不成熟,基本處于游離狀態,嚴重擾亂金融秩序,為小微企業帶來大量不確定因素,甚至直接導致小微企業無法生存。
(二)互聯網金融主體企業存在運營風險
首先,互聯網金童企業風控能力較弱,經營不善或操作失誤都會使得信息系統共產生故障,從而無法緩解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其次,部分金融機構為謀取私利借互聯網金融模式進行非法集資,導致小微企業對互聯網金融信心缺失;最后,互聯網金融依托社交網絡、大數據、云計算等高科技,某一環節的失誤將導致數據的失真,致使互聯網金融企業和小微企業雙雙失利局面造成。
(三)小微企業對互聯網金融的過渡依賴
基于互聯網金融信息成本低、快捷、便利、來源廣泛等優勢,部分小微企業對互聯網金融過分依賴,甚至成為唯一融資來源,忽視市場系統風險以及金融機構本身存在的經營風險、財務風險等,過分“信任”互聯網金融,使得小微企業在互聯網金融公司在自身運作過程中發生風險時,不可避免的觸及小微企業,間接導致融資成本的上升以及融資管理困難。
四、宜賓市小微企業的互聯網金融融資模式探究
宜賓市屬于四線城市,小微企業占到總企業數的80%以上,互聯網金融的產生為宜賓市小微企業提供了新思路。
(一)確立互聯網金融主體意識,積極運用互聯網金融工具拓寬籌資渠道
積極運用以宜信為代表的融資中介服務商P2P模式、以阿里金融為代表的“平臺+小額貸款公司”模式以及尚處于萌芽期的眾籌融資模式為企業拓寬籌資渠道,多方面獲取資金來源。P2P是通過線下審核和線上申報相結合的運行方式。其核心運作模式是互聯網金融機構提前借款給資金需求方,然后再把債權進行拆分組合打包成各項固定收益類產品,并由金融公司根據其審核企業的調查情況決定利率,理財營銷人員再把這些理財產品銷售給投資理財客戶;“平臺+小額貸款公司”模式采取電商渠道優勢和小貸公司相結合,減少了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和獲取信息的成本。;而眾籌融資是通過互聯網平臺和相關技術,針對特定群體發起的,在特定項目的募資時間內,完成項目融資的新型互聯網融資模式,其回報可以是實物、服務或其他形式眾。籌融資面向的群體更廣泛,所以每位投資者平均分攤下來的投資額較小,承擔的風險更低。此外籌資對象明確,更易促進融資成功。因此,在互聯網金融環境下,融資雙方處于平等的市場主體地位,因此應該以市場為導向,強化宜賓市中小企業的市場主體意識,促成河南中小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優勢。
(二)大力發展宜賓市本土互聯網金融,努力分散融資風險
培養一批為宜賓市本土小微企業服務的互聯網金融融資平臺。目前,有一定規模的互聯網平臺多數是面向全國的。但是,從金融市場發展規律來看,隨著互聯網金融市場向著縱深發展,互聯網金融的地域性、針對性會越來越明顯。立足于服務本土的互聯網金融平臺也會成為市場發展的必然。首先,雖然互聯網金融是沒有區域界限的,但是立足于服務本區域的互聯網金融平臺會因為對資金的供需雙方能夠進行及時、高效的審查,會使融資效率提高。其次,資金的供需雙方都具備一定程度獲取對方信息的能力,能夠較好地跟蹤融資過程及資金的使用等情況,具有較高的安全程度。最后,立足于服務本區域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對當地的經濟、產業發展有較高的熟悉程度,出于資金的趨利避害本能,融資資金會較多地向著當地的優勢產業傾斜,能夠更好地支持當地的產業發展。
(三)積極探索研究與宜賓市產業發展相匹配的互聯網融資模式
其地區產業或企業的成熟先進的融資模式,不一定適應宜賓市小微企業自身的特質與特點,并不能簡單地移植到本區域產業中。互聯網金融模式下的新興融資方式,需要結合宜賓企業產業發展實際,探索研究相匹配的互聯網金融融資渠道、設計流程、模式,解決融資行為中遇到的阻力及脫鉤環節。
參考文獻
[1]吉喆,李宏暢.互聯網金融環境下中小企業融資策略研究.改革與開放,2015第10期.
[2]張嶺,張勝.互聯網金融支持小微企業融資模式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5第17期.
[3]洪曉燕.互聯網時代的企業財務融資方法.科技經濟市場,2015第10期.
[4]柯少葭.基于互聯網金融視角的小微企業融資困境探析.企業改革與管理,2015第15期.
[5]倪紅.基于互聯網金融的小微企業融資模式創新.商業故事,2015,第13期.
作者簡介:莫莉(1982-),女,四川宜賓人,學歷:碩士,職稱:講師,就職于宜賓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投資經濟、財務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