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在經濟社會的發展過程中,創新是一個不變的命題。創新發展就是為了通過研究水平的提高以及科技應用的進步來創造一個更智能更美好的世界,企業作為創新的主體就肩負著不可替代的職責。而且面對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企業要想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具備更快更強的技術創新能力,培育起自己的核心技術優勢。如今正深刻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的互聯網、高科技等公司正是用不變的創新理念和創新熱情來不斷推動技術和科學的創新發展的。而且企業高水平的研發投入也促進了創新業績的不斷發展。因此在創新的重要性日益明顯的今天,研發投入與企業業績是否存在著必然的聯系,以及如何使技術創新服務于公司發展都是非常值得探討的議題。
一、理論分析與假說
技術研發是企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對于企業業績也必然有很大的影響。公司如何將技術研發的投入轉化成公司業績,這不僅僅取決于公司研發投入的強度,公司內部決策和運營也發揮著重要的影響。很多的學者研究表明,企業的機構投資者對于企業的決策產生著很大的影響。首先,相對于中小投資者,機構投資者因為其更大的持股比例和專業性,對企業治理和發展都能產生一定的影響力。而且研究表明,企業機構投資者能夠通過“用腳投票”等方式限制企業盈余管理等不利于股東以及企業長期發展的行為,對于改善企業治理結構、優化企業決策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因此,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影響著企業治理,也就不可避免地影響著企業怎樣去通過研發投入來促進企業業績。
由此提出假設1和假設2:
H1:企業研發投入對企業業績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H2:企業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對企業研發投入與企業業績的關系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本文以2010~2014年高新技術行業的滬深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考察研發投入對于企業業績的促進作用,以及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是怎樣影響研發投入和企業績效之間的關系的。
二、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擇
本文以2010年~2014年公布了研發投入數據的高新技術行業滬深上市公司為樣本,扣除了連續虧損的ST公司。得到的5年的樣本數共為482個,數據主要來源于Wind數據庫和國泰安數據庫。
(二)模型與變量
為了檢驗研發投入、機構持股比例與公司業績的關系,本文建立以下模型進行回歸:
模型中的Performance是被解釋變量,表示公司業績,在本文中用ROA代替。PINST和R&D是解釋變量,分別表示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以及研發投入占期初總資產的比例。
控制變量的選取參照以往文獻,SIZE為企業規模,用企業資產的自然對數表示;LEV是企業的資本結構,也就是企業當期的資產負債率;CurRatio是企業短期償債能力,用企業的流動比率表示;INDR是獨立董事比例,用獨立董事人數除以董事會總人數來計算;STATE是企業是否國有控股的虛變量,是為1否則為0;TOPSH是高管持股比例;DUAL是董事長和總經理是否兩值合一虛擬變量,是為1,否則為0。是模型的干擾項。
(三)描述性統計
從表1 的描述性統計結果可以看出,各企業之間以ROA表征的企業業績有很大的差別,研發投入占期初總資產的比例在企業之間也有明顯差別。
三、實證檢驗
針對于本文的模型,首先對于研發投入和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如何影響企業業績進行單變量檢驗,檢驗結果如表2。從表格中的顯著性數據可以看出,企業研發投入在1%的水平下對企業業績ROA有顯著的正向影響,支持本文的假說1,說明企業投入更多的研發資源會對企業業績有促進作用。
企業的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在1%的重要性水平下對企業業績ROA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說明了企業的機構持股比例越高,企業業績也越高。
本文的模型利用交叉項來研究企業業績、研發投入和機構持股比例三者的關系。從回歸的結果來看,企業機構持股比例與研發投入強度的交互項在1%的重要性水平上顯著為正,這也驗證了假說2,企業機構持股比例對研發投入強度與企業業績的關系有促進作用。
因此,企業研發投入對于企業業績有正向作用,而機構持股比例較高的企業被認為會具有更優化的企業決策能力以及治理結構,這種企業能夠更積極地進行研發投入,并充分發揮企業資源使得企業的技術創新投入更好地貢獻于企業業績增長。
四、結論與建議
本文利用2010~2014年高新技術行業的滬深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從回歸模型的結果來看,企業業績與研發投入以及機構持股比例之間存在較強的相互作用,并獲得一下結論:
第一,企業的研發投入對企業業績具有正向作用,說明企業進行更過的技術創新投入,會有利于為企業獲得更多的盈利增長點。
第二,企業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對于企業業績具有明顯的正向作用,說明企業機構持股比例約高,越有利于優化企業的業績管理,從而對企業業績有促進作用
第三,通過企業機構持股比例與研發投入的交互項來看,企業的機構持股比例對于企業研發投入與企業績效的關系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這也充分表明了,企業機構持股比例越高,越能促進企業對內部管理進行優化。同時隨著機構持股比例的提高,企業能夠更充分利用企業的一些創新資源,為企業業績的增長增添了更多的動力。
針對本文的數據模型得出的結論,本文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對于處于成長期的企業,尤其是高新技術行業的企業來說,創新是企業非常重要的競爭力之一。只靠低成本或是低質量水平獲得的市場以及利潤都是短暫的,要想要更健康持久地獲取市場,技術創新是更好的砝碼。從本文的數據分析結果也能夠看出,企業投入更多的創新研發,會帶來更高的業績。
第二,對于企業來說,一味地進行研發投入而沒有產出的話,對于企業來說研發投入就更多的是一種負擔。因此要將研發投入轉化成企業業績,首先要將更多的研發投入轉為更多的新產品新服務,從而再把創新成果轉化為企業業績,這需要企業具備更好的運營和營銷能力。
第三,以往學者研究都普遍認為機構投資者相對于個人投資者有更強的投資決策能力,因此機構持股比例較高的企業更可能具備成功的因素。反過來說,機構投資者也會因為利益的趨同而幫助企業的運營,因此企業在發展歷程中也應該更多地引進機構投資者,從而能夠幫助企業更好地進行技術創新,并實現企業業績的持久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