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沁 蔡洋萍
【摘要】如今,隨著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斷增加,未富先老的問題惡化,養老保險作為老年勞動者的基本保障,減輕了社會相當部分年輕勞動者的生活壓力。但是基本的社會養老保險的保障額度小,保險力度低,賠付率低的狀況已經無法滿足老齡化的需求,商業養老保險應運而生。商業保險是對社會養老保險的補充,對于無法得到社會養老保險或者認為社會養老保險的保障度過低的人來說,無疑是有益的。從整個社會的角度而言,保險業的發展促使資源得到最優配置,提高經濟效率。其次,能夠為其他部門的協調發展提供大量資金。最后,也更好的為經濟發展創造穩定的環境狀況。從個人角度而言,個人對保險的需求主要來源于對未來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并且認為一旦發生會造成較大的影響的補償。作為專門從事經營管理風險的行業,國家也越來越重視商業保險的補充和完善作用,加強了立法和制度調整,為保險業的穩定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本文主要寫以下幾個部分,第一部分商業養老保險的發展背景,歷程及當前現狀。第二部分主要包括了養老保險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第三部分主要寫了未來商業養老保險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商業養老保險 老齡化 保險 對策
一、商業養老保險的發展歷程及現狀
(一)商業養老保險發展的背景
從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人口基數呈指數增長,人們生活安定安穩,而后為了控制人口基數過大,資源稀缺等一系列問題導致的經濟發展以及可持續問題。在20世紀初期提出了計劃生育改革,并在1970~1980年間,計劃生育政策逐步形成并全面推行。在長達40多年之久的計劃生育實行過程中,雖然我國的人口總數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新生兒的增長率大幅度下降,人口基數大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但是計劃生育一味的只控制人口數量,忽略世代更替,造成國家嚴重的老齡化,未富先老的格局。而且在計劃生育的影響下,青年壯年的人口也在不斷的減少。此外,當今中國的綜合實力不斷增強,經濟增長速度快,人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人均壽命也在不斷提高。在這兩方面的影響下,老齡化的不利影響逐步顯現出來,國家也在近幾年中不斷提出解決方案來解決實施老年人的保障問題。
(二)我國商業養老保險的發展歷程
1.中國商業養老保險初步探索階段(1986~2000)。中國保險業自上個世紀80年代復業以來,商業養老保險的產品就在市場上進行銷售,是保險產品的重要產品之一,在保險市場上發揮著重要的影響。隨著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老齡化問題,在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中,第一次提及實行商業養老保險作為職工養老保障的補充。
2.中國商業養老保險加速發展階段(2001~2007)。從21世紀初以來,商業養老保險的年平均增長速度達15%,超過同期GDP的增長速度。在隨后的發展過程中,政府和國家也積極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建立補充養老保險,積極發展商業養老、醫療保險等保險產品。
不僅積極發展傳統養老保險,而且對純養老型的商業養老保險的固定利率改革創新成浮動利率的養老產品,更有投資連結產品的產生,讓商業養老保險不僅僅只能提供保障,而且可以進行投資理財,獲取紅利。
3.中國商業養老保險制度明確階段2008年~至今。保監會發布實施的《保險公司養老保險業務管理辦法》,是我國第一部完整、專業的商業養老保險的法規。在推動保險行業在養老保險事業上進一步向專業化縱深發展提供了政策基礎。
(三)我國商業養老保險發展現狀
我國商業養老保險自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從幾乎沒有保險機構的產生到現在保險系統機構數增加至180個,保險集團公司機構數也有十個之多。通過長達半世紀的實踐檢驗,我們漸漸意識到保險在我們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從圖中可以看出,從2000年以后到現在,商業保險的迅猛發展呈直線上升,有著質的的飛躍。特別是到了2002年,保險密度由最早的3.16元/人到2002年的237.64元/人,凈增長了74倍左右,在此之后,保險密度都是成直線增長。再上升至如今的20235億元。如此可見,商業保險在國內金融中介機構的地位逐漸提高,這是由于(1)根據總人口基數大,老齡化增長率高這一基本國情,商業養老保險參與我國老年人的保障過程中,不僅可以提供企業年金的資源配置需求,而且可以彌補僅僅由社會養老保險在實際運行過程中賠付比率低,覆蓋面不廣等多帶來的不良的影響,滿足大眾的需求。(2)商業養老保險與經濟發展的一體化戰略構想,為我國的商業養老保險提供可靠有利的政策支持,有利于我國商業養老保險同國家經濟共同發展的經濟目標。
二、商業養老保險存在的問題
(一)產品品種不豐富,人群范圍適用較窄
商業養老保險與社會養老保險的強制性,互濟性和普遍性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是商業保險獲取盈利的一種保險產品,所以產品自然有他的規格,它大都都有一定的門檻和限制條件,比如投保人的年齡,生活工作環境,最低的保費要求等,產品的種類比較單一,而且有較多的限制因素,選擇范圍小。因此商業養老保險是一種補充性的養老保險,對于收入較高的人群而言,可以通過商業養老保險獲得比社會養老保險更多的保障和補償收入。對于一些個人收入水平低的家庭來說,他們即使想增加商業養老保險來讓后半輩子過的盡可能安穩,但是由于較高的保費而打消這個念頭,故適用人群較窄。
(二)老齡化趨勢加深,賠付金額增大
國際上通常看法是,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7%,即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處于老齡化社會。從圖表1可以看出,在2005年時,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就有10055萬人,占總人口130756的7.69%,更是隨著時間推移,在近十年內,老齡化比例從7%左右到8%再到如今的10%,老齡化程度日漸加劇,他們的一切生活保障問題亟待解決。但未來幾十年里,老齡化浪潮將會席卷中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例將會迅速提高。
(三)受稅收政策支持力度影響
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未富先老”的問題不斷突出,養老保險作為一種調節社會經濟發展的經濟制度,其覆蓋面不足,保障力度低等缺點,勢必需要進行大力度的改革。稅收優惠政策力度低主要體現在一是優惠比例較低。二是優惠地區有限。只有在進行優惠試點的地方才能享有優惠待遇,但是其他地區的并不能享受此優惠。三是渠道單一。目前,根據國家有關政策規定,我國的養老保險的稅收優惠政策的保費繳納只能從企業的自有資金或者說是獎勵福利資金中支出,對于其余的資金投入并不能獲得相應的稅收優惠,這對整個商業保險機構而言都是都有抑制作用,不利于商業保險公司擴大經營渠道和業務范圍。
再者商業保險機構作為營利性機構,為了達到營利性,流動性和安全性三性原則,對個人購買養老保險會有一定的要求,雖然國家一直大力鼓勵商業養老保險,提高保障力度,但是并沒有考慮到個人購買商業養老保險稅收的優惠力度。一是對個人購買作為第三支柱的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沒有稅收優惠。二是對企業年金個人繳費部分沒有稅收優惠。
三、商業養老保險發展的對策
(一)創新養老保險產品,提升其競爭力和吸引力
保險業,在近幾年的快速發展下為大多數人熟知,雖然業務量增多了,但是養老保險的產品品種還是沿用過去的產品品種,對商業養老保險的發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首先,我們應該增加同種保險險種,不同保費和保額的商業養老保險,針對不用收入水平和需求的老年人而言,提供不同收益和繳納保費的養老保險產品。其次,保險公司可以對保險期限進行調整,對年齡,最低保額限制等適當放寬,擴大銷售途徑和范圍。
(二)加大商業養老保險稅收政策優惠
稅收是國家政策之一,也是國家實現財政收入的最大的經濟來源,而財政收入的支出也主要用于一些瓶頸問題,在當前,老齡化,養老保險是一個重要的瓶頸,尤其是當前沒有足夠的國家財力像發達國家那樣保證所有的老年人得到較高的保障。因此,中國十分有必要通過擴大商業養老保險稅收政策來穩定老年群體。不僅可以減輕國家在社會保障建設過程中的壓力,而且可以完善社會養老保障體系,促進商業保險機構的快速發展。
我國的商業養老保險稅收政策優惠可以通過(1)提高企業年金養老保險稅收優惠。對于一個企業而言,如果能夠獲得稅收優惠,可以通過除企業自由資金和獎勵福利基金來增繳以外,還可以通過其他的資金來增繳。這樣的話,不僅可以調動企業的積極性,也能促進保險機構的發展。(2)增大個人商業養老保險稅收優惠力度。在過去,對企業年金個人繳費部分的商業養老保險沒有優惠,會降低個人增加養老保險的積極性。可以放松在對個人增繳部分的養老保險的稅收管制。(3)擴大優惠區域。不能僅在試點區域能享受養老保險稅收優惠政策,在試點區域取得成功以后,擴大范圍至全國的養老保險,并且不斷根據當前基本國情擴大優惠力度,真正意義上解決老齡化的問題。
(三)普及保險知識,選擇合適的保險產品
我國從改革開放以來就是個農業大國,農民的比例占一半以上,對于文化程度而言,文盲和半文盲的人數占總人數的比例也不低,就是現在很多的大學高校,保險學課程的開設沒有全部普及。很多人并不了解商業養老保險的意義以及和社會養老保險的區別,商業保險對養老保險是一個補充作用,它并不是強制性的,而是自主靈活,是以獲得一定的經濟補償為目的。
從另一個角度看,只有在普及了大眾保險知識以后,我們在創新保險產品的過程中可以集思廣益,創新的過程就是為大眾更好的服務的過程,當更多的人投入到保險的行業當中,對保險業未來的發展必然是有益而且有效的。
(四)政府力挺商業保險進入養老產業,緩解老齡化,加強監管
養老保險是屬于國家社會基本保障制度的一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國家應該積極鼓勵和引導商業養老保險進去養老保險產業,讓家家戶戶了解商業保險對于國家和他們自身的意義,提倡在當前財政資金緊張的環境下,積極購買商業養老保險,緩解“一床難求”的局面,盡可能多的讓更多的人晚年能夠得到保障。
四、結束語
當今世界,老齡化問題成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共同的問題,但是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還是有一定的差距,雖然我國GDP總量躍居前三,但是人均GDP還是比較落后,在美國等發達國家,養老保險體制較為完善,政府嚴格監管,有一系列完善的措施施行來保證老年人的基本保障。但是在我國,老齡化程度較發達國家更深,養老保障體系不夠完善,存在無法實施人人養老保險,在財政資金不是很雄厚的情況下,積極推進商業養老保險,解決當前的撫養比過高,老齡化程度加劇,完善養老保障體制等有重要的作用。商業保險機構作為金融中介機構也應該積極配合政府和國家的政策和基本國情的需要,努力創新商業養老保險產品,推廣商保,讓更多的人能夠得到保障。另外,也要嚴格自身要求,一心為國家和大眾著想,最有效的克服我國老齡化帶給我國的困難,讓中國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不斷完善養老體系以及不斷提高我國綜合實力和經濟發展實力。
參考文獻
[1]馮曉增.應實行商業養老保險優惠[R].兩會專題,2015.
[2]任延鵬.我國城市商業養老保險的現狀及對策分析[J].時代金融,2014.
[3]李剛.我國商業養老保險機構參與社會養老保障體系建設研究[D].廣西大學,2014.
[4]李雪霜.中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研究——商業年金與稅收政策[D].武漢大學,2009.
[5]陳雪彬.我國城市商業養老保險的稅收政策改革[N].西南財經大學,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