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審計項目計劃是指審計機關在年度周期內對審計項目和專項審計調查項目預先做出的一系列統一安排。審計項目計劃管理工作包括計劃編制與調整、計劃執行與反饋、計劃考評等環節,這些工作環節開展的效率如何會直接關系審計監督職能作用能否得到有效發揮??h級審計機關是國家審計機構的基礎單位,做好審計項目計劃管理工作意義重大。本文分析了省級以下審計機關單位實施人財物統一管理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如何做好審計項目計劃管理工作的措施建議。
【關鍵詞】審計 管理 計劃工作
一、省級以下審計機關人財物統一管理的必要性
(一)依法行使審計監督權的需要
縣級審計機關屬于基層審計機關,是政府的組成部門,人事、組織的調整,經費的提供都要依賴于本級政府,它要接受本級人民政府和上級審計機關的雙重領導,審計獨立性偏弱,且事實上本級政府的領導權力往往是大于上級審計機關,比如在同級財政審計時,只要是同級政府領導所做決策的項目,即使被發現存在違規違紀問題,審計機關也難以對其進行整改和處罰,實施省級以下審計機關人財物統一管理,可以從根源上消除審計機關對本級政府的依賴,從而保障審計監督的獨立性。
(二)實現行使國家治理職能的需要
審計,實質上是監督制約權力的一種方法,是國家治理的組成部分,而國家治理的前提是政令通暢。對于中央的政令,一些地方政府在執行時常會有存在不執行或打折扣執行的情況,通過實施省級以下審計機關人財物統一管理,一方面可以調集審計力量,高效完成規定的審計任務,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行政力量對審計的干預,從而促使審計工作更加的客觀公正,實現審計在國家治理中“免疫系統”功能的發揮。
(三)反腐的需要
實行省級以下地方審計機關人財物統一管理,可以有效的保障審計的獨立性、權威性和公正性,擴大審計監督的覆蓋范圍,及時發現和揭露重要案件的線索,充分發揮監督政府的職能,所以說審計監督是反腐敗的重要手段。
(四)實現審計全覆蓋的需要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后,《國務院關于加強審計工作的意見》中對審計全覆蓋做出了這樣的規定,凡涉及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國有資源,要接受審計;凡涉及資金、資產、資源管理分配使用的,要接受審計;凡涉及資金、資源、資產的部門、人員、單位都要接受審計。實行省級以下地方審計機關人財物統一管理,可以解決審計機關人員少、任務重的矛盾,可以調集上至審計署、下至縣級審計機關的全國審計人員力量,集中力量保證審計任務的有序進行,保證審計全覆蓋。
二、如何做好審計項目計劃管理工作
(一)審計計劃編制
我國審計職能是多重性的,但縣級審計資源又是有限的,在省級以下地方審計機關人財物統一管理的新形勢下,審計計劃編制工作非常重要,需要做到以下幾方面:第一,在編制計劃時要對整個年度的審計工作進行全盤考慮,理清思路,在實地調研及現有審計資源的基礎上,采用科學的編制方法,有側重點地確定審計目標,以確保計劃做到有針對性、前瞻性和指導性。作為縣級審計機關,要圍繞縣級政府經濟工作中心,在審計全覆蓋基礎上,根據現有審計資源,著眼于重點行業、數額大、影響范圍大的項目,突出對重點領域、重點部門、重點資金的審計監督。第二,科學確定審計項目。在確定審計項目前,要通過走訪人大、政協、紀委、財政局等相關機構和部門的方式,搜集相關經濟信息和資料,廣泛征集各方意見,并開展廣泛的調研,科學地確定審計項目。第三,要考慮中長期的審計計劃。中長期設計計劃是審計的工作方向,需要根據國家各年度的發展規定來制定合理可行的中長期審計計劃,以增強審計工作的主動性、建設性、宏觀性和開放性。中長期審計計劃的編制方法可以用國際通用的滾動式編制法,此種方法是適當的將計劃的時間向前延伸,跟短期計劃連貫起來,在覆蓋上要連接對口管轄的所有部門單位,均衡安排每年的審計工作,防止單個年度內出現審計失衡狀況。
(二)審計計劃執行
第一,在審計計劃執行過程,要控制審計程序,減少不必要的審計時間,以有效提高審計計劃執行效果。具體而言,首先是要從整體審計工作要求來分析和設計審計程序,將各種程序的重復、交叉情況減少到最低;其次,考慮程序的設計是否合理,是否對推進計劃實現有作用,以確保審計程序有計劃進行。最后,評估程序運行所需費用,盡量將能簡化的審計程序簡化。第二,創新審計模式,提高審計資源利用效率。在執行審計項目計劃時,要科學合理設置相關的機構,整合審計資源,以使審計監督的效力得以發揮。將審計和審計調查相結合,充分發揮審計調查作用,對一些重點問題進行重點審計,必要時可以對一些問題進行延伸審計與調查,對一些重大項目可以采取主審競標制,這樣可以促進審計項目資源與審計人才的優化組合,充分調動參與審計的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改變以往審計機關內部處室之間各司其職的狀況,實現審計人員的合理調配,以組成最優審計組來滿足審計項目需求。第三,充分發揮社會審計機構的力量,擴寬審計領域,在遇到一些超出審計機關人員專業判斷能力的事項而提供充分證據發表客觀公正的審計意見的情況時,可以利用社會審計機構的力量或是尋求外部專家的幫助,以實現特定設計目標。
(三)審計計劃執行考核評估
科學有效的考核評估制度可以促進審計計劃管理項目工作效率的提高,因此,審計計劃管理部門要建立規范的考評制度,制定考核審計項目計劃執行情況的指標體系和評價標準,并對違反計劃管理的行為進行處罰,從而督促相關部門自主、自覺采取有效的措施來組織計劃的實施。計劃執行評估應包括:項目目標準確性、項目執行調整情況、項目質量測評、項目審計成果評價等等,對審計項目計劃執行的準備階段、實施階段及結論報告等階段的完成情況進行動態跟蹤管理,變事后靜態考核為事前、事中動態實時考核,從而實現審計項目計劃管理工作的精細化、規范化和程序化。
三、結束語
審計項目計劃,是各級審計機關為履行審計監督職能而對計劃周期內的各項審計項目和專項審計項目作出的統一安排,它決定了審計業務工作的方位和方向,是審計機關開展審計工作的首要環節,也是依法開展審計工作的直接依據,審計計劃管理工作是否科學、全面,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審慎行,直接關系到審計監督職責的有效發揮,尤其是在省級以下審計機關單位人財物統一管理新形勢下,面對財政事務、審計業務、人事事務的統一管理,縣級審計機關的職責更加重要,因此需要做好全盤考慮、思路清晰的審計項目計劃管理工作,以提高審計監督工作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崔強.地方審計機關省級統管利弊分析與建議[J].會計之友,2016(01):05.
[2]陳紅蕊.省級以下審計機關人財物統一管理的意義和探索[J].現代審計與經濟,2015(06):25.
[3]陳韻雯.審計項目計劃管理分析[J].審計月刊,2014(08):15.
作者簡介:柳迎超(1977-),女,漢族,云南省德宏州隴川縣人,職稱:審計師,任職于云南省德宏州隴川縣審計局,學歷:大學本科,研究方向:會計,審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