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中國而言,發展分享經濟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也有強大而迫切的現實需求。分享經濟適應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的新要求,是走出發展困境、消除諸多痛點的突破口,也是實現創新驅動、推進供給側改革的試驗場,對建設網絡強國、構建信息時代國家競爭新優勢將產生深遠影響。
分享經濟在中國的發展情況如何,未來幾年將呈現什么趨勢?由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與中國互聯網協會分享經濟工作委員會制作的《中國分享經濟發展報告2016》為您解讀。
中國概覽
近年來,中國分享經濟快速成長,創新創業蓬勃興起,本土企業創新凸顯,各領域發展動力強勁,潛力巨大。同時,在分享經濟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行業自我完善、信用體系建設、市場監管機制等方面的問題。整體上,中國分享經濟仍處于發展初期,未來具有更大發展空間。
(一)有利條件
“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發展分享經濟。從現實情況看,中國發展分享經濟存在四大有利條件:
一是轉型發展的強大需求。當前我國正處于發展動力轉換的關鍵時期,加快發展分享經濟將有利于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化解轉型期陣痛,實現發展動力轉換。
二是網民大國紅利。截至2016年6月,全國網民人數已達7.10億人,互聯網普及率50.3%。上網終端逐漸多樣化,全國手機用戶數超過13億戶,手機移動端上網比例高達90%。龐大的網民和手機用戶群體,使得中國分享經濟發展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在眾多分享領域都可以輕易在全球排名中拔得頭籌。
三是節儉的文化。對于分享經濟的發展而言,節儉這種根深蒂固的消費理念是很重要的文化背景。
四是成功的實踐。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京東躋身全球互聯網企業市值排行榜前10位,有足夠的經驗供互聯網創業公司借鑒。
(二)發展歷程
從發展實踐看,中國的分享經濟實踐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見圖1):
一是萌芽階段(2008年之前):上世紀90年代開始,美國陸續出現Zipcar等分享經濟平臺,一批海歸回國創業,國內互聯網產業開始發展,開始出現一些基于互動式問答的知識分享網站,并逐步出現一些眾包平臺,如K68、豬八戒網等。這一時期分享經濟的發展仍處于萌芽階段。
二是起步階段(2009~2012年):伴隨著國外分享經濟浪潮的發展,國內眾多領域的分享型企業開始大量涌現,如滴滴出行、小豬等。
三是快速成長階段(2013年以來):分享經濟影響越來越廣泛,許多領域出現了本土化創新企業,已經有企業開始了全球化進程。總體上看,這一時期分享經濟領域的企業數量和市場規模都呈加速成長態勢。
未來,分享經濟領域的競爭將更加激烈,產業發展將在競爭、淘汰、整合的過程中走向成熟。
(三)發展態勢
2015年中國分享經濟市場規模約為19560億元(其中交易額18100億元、融資額1460億元),主要集中在金融、生活服務、交通出行、生產能力、知識技能、房屋短租等六大領域。
分享經濟領域參與提供服務者約5000萬人左右(其中平臺型企業員工數約為500萬人),約占勞動人口總數的5.5%。保守估計,參與分享經濟活動總人數已經超過5億人。
預計未來五年分享經濟年均增長速度在40%左右,到2020年分享經濟規模占GDP比重將達到10%以上。
未來十年中國分享經濟領域有望出現5~10家巨無霸平臺型企業(見圖2)。
從發展現狀和演進態勢看,中國分享經濟發展呈現以下特點:
1. 產業初具規模,未來潛力巨大。近年來,國內分享經濟發展迅速,平臺企業快速成長。根據速途研究院數據,2012年在線短租市場起步時市場規模僅有1.4億元,2014年達到38億元,2015年超過100億元,環比增長163%。分享經濟的發展速度遠遠超出傳統行業,發展潛力巨大。
2. 分享領域迅速拓展,平臺數量持續上升。從在線創意設計、營銷策劃到餐飲住宿、物流快遞、資金借貸、交通出行、生活服務、醫療保健、知識技能、科研實驗,從消費到生產,分享經濟已經滲透到幾乎所有的領域。平臺數量持續上升,一些領域在短短數年間就涌現出數百家分享型企業。
3. 交通出行發展較快,示范引領作用凸顯。由于平臺企業成長的相似性,作為分享經濟的領頭羊,使得交通領域的發展歷程、成長路徑、競爭戰略以及行業政策制定對整個中國分享經濟行業都將起到一定的示范引領和風向標作用。
4. 本土企業創新崛起,積極開拓國際市場。網絡化的特質加上中國獨特的優勢,大大加快了中國分享經濟企業從模仿到創新、從跟隨到引領、從本土到全球的進程。
趨勢展望
分享經濟加速發展的趨勢不可逆轉,并將成為人類從工業社會走向信息社會的重要推動力。未來幾年,分享經濟發展將呈現以下趨勢:
1. 內涵持續深化,外延不斷擴大。目前分享經濟主要活躍在交通、住房、教育、醫療、家政、金融等與人們生活相關的服務業領域,未來將迅速滲透到基礎設施、能源、農業、制造業等更多生產性領域。
創新實踐會引發許多新現象和新問題,需要持續跟進研究。分享經濟可能會引發經濟學范式與理論體系的重構。
2. 競爭日趨激烈,少數企業勝出。未來幾年分享經濟領域的競爭將更加激烈。網絡經濟具有贏家通吃的特點,部分發展較快的領域將有少數企業獨占鰲頭。未來幾年在中國出現若干家巨無霸平臺型企業是完全有可能的。
3. 傳統企業轉型,積極擁抱分享。傳統企業面對分享經濟發展浪潮,大致有三種表現:漠視觀望、不知所措、積極參與。企業應該認識到分享經濟會給自身帶來一定的沖擊和挑戰,但更多還是新的發展機遇。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采取不同策略適應并積極參與分享經濟,獲得新的競爭優勢。
4. 監管體系重構,社會協同治理。分享經濟的全面發展既對政府治理創新產生了顯著的“倒逼”效應,也為構建多方參與的協同治理模式提供了經驗積累、技術與數據支撐。
5. 倡導開放包容,走向信息社會。從未來發展趨勢看,支持和鼓勵創新將成為政府監管與各項制度設計的基本原則,有利于新事物成長的“試錯空間”將越來越大,分享經濟充分發展的紅利將惠及每一位社會成員,推動人類走向更加開放、包容、和諧的信息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