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愛軍
摘 要:開創江漢運河通航的新局面,需要適應新常態,新要求,在江漢運河航道管理工作中,提高對江漢運河航道事業發展的認識,全面深入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這五大發展理念,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發展理念;江漢運河;航道通航
中圖分類號:U61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7973(2016)08-0022-02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確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是深刻總結國內外發展經驗教訓、分析國內外發展趨勢形成的重要理論成果,是針對我國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的重要行動指南,是“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新常態,新要求,在江漢運河航道管理工作中,全面深入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意義重大。
1 高度認識江漢運河航道事業發展的重大意義,強化責任擔當
江漢運河航道,建設期名為引江濟漢通航工程,是交通運輸部規劃的20條全國內河航運主通道之一,是利用南水北調引江濟漢引水渠道,同步實施通航設施建設,溝通長江和漢江航運,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捷徑航線,為限制性Ⅲ級航道,通航1000噸級貨船和一頂二單排雙列1000噸級船隊。進口位于湖北省荊州市龍洲垸,途經湖北省荊門市沙洋縣,在湖北省潛江市高石碑鎮匯入漢江,全長67.22公里。2009年11月開工,2013年底基本建成,2014年9月26日正式通航。
作為新中國第一條運河,江漢運河科學利用水資源,形成一條新的長江中游和漢江中游間的千噸級航道,不僅縮短船舶繞道武漢的水運里程680公里,而且形成一條環繞江漢平原、內連武漢城市圈的810公里千噸級高等級航道圈,對服務長江經濟帶建設,加快沿線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基礎性、加速器作用。
江漢運河通航,助力新常態,契合新目標,是湖北交通推進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的新成果,是強省惠民的新事業。在國家戰略層面,地位獨特:一是加密了中國經濟新支撐帶;二是開辟了東西向經濟新走廊;三是催生了江漢運河生態文化旅游帶建設戰略的出臺。在經濟發展層面,作用重大:一是便捷的黃金水道,加快水運提速;二是連通兩江經濟帶,助推經濟騰飛;三是復合的戰略地位,加快城鎮化發展:船在河中行,車在堤上跑,江漢運河成為財富之河,將沿線荊州、荊門、潛江、天門4市11個鄉鎮串珠成鏈,一條以生態、文化、旅游為特色的新型城鎮帶雛形展現;四是活躍的網絡作用,暢通經濟交流。
江漢運河通航以來,在湖北省交通運輸廳正確領導下,江漢運河航道管理處按照“四個全面”總要求,適應新常態,緊扣安全、暢通總目標,講政治、嚴紀律、守規矩,強管理、硬作風、促發展,克難攻堅、競進有為,一抓到底、嚴格督辦,全面推進各項工作,確保了航道安全暢通、設施完好,無船舶污染責任事故,無違法違紀案件發生,發展呈現良好態勢。
按照湖北省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和湖北省交通運輸廳賦予的職責,江漢運河航道管理處主動擔當,依法規范有效實施航道管理;堅持預防為主,做到安全監管全面覆蓋;全面推介,廣泛宣傳江漢運河“引水興航,服務經濟”“暢通江漢,造福荊楚”的功能作用;強化規矩,確保廉政勤政風清氣正;加強黨建,提升文明創建品牌,建設和諧、文明、安全、優質、高效、清廉的江漢運河。
2015年,江漢運河航道管理處榮獲湖北省級文明單位、湖北省交通運輸廳直系統先進集體、全省交通運輸安全應急管理優秀單位、湖北省水上安全聯合應急演練活動先進集體和武漢地區企事業單位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優秀單位、武漢市水上地區企事業單位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優勝單位等榮譽稱號。
到2016年5月,全線安全運行20個月,累計通航船舶3431艘次,船舶總噸188.34萬噸,貨物101.06萬噸,效益初現。其中,2016年1至5月,通航船舶1263艘次,船舶總噸84.76萬噸,貨物38.04萬噸,同比分別增長65%、162%、74%。江漢運河“暢通、快捷”的航運優勢正轉化為“和諧、惠民”的交通品牌。
盤點通航以來的朝朝夕夕,全線工作總體運轉有序,航道安全、暢通,令人自豪;相比總體要求,亟待加油、加油、在加油。目前的通航量與設計值有差距,通航效益作用有待進一步充分發揮。我們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強化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克難攻堅,迎難而上,精細管理,深入宣傳,更好地發揮江漢運河通航效益作用,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2 全面深入貫徹落實五大發展新理念,奮力開創江漢運河通航新局面
“十三五”期,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一系列重大戰略的推進,為長江流域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巨大機遇,江漢運河航道發展有著更加廣闊的前景。湖北“一元多層次”“兩圈兩帶”等重大戰略的實施,為漢江生態經濟帶、江漢運河生態文化旅游帶的建設增加了動力,江漢運河航道發展有著更加豐富的機遇。
充分發揮江漢運河通航效益,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我們必須牢固“爭”的意識,強化“抓”的氣概,將時代機遇變為發展成果。以五大發展新理念為統領,按照湖北交通“當好發展先行官,建成祖國立交橋”的新要求,有為新常態,轉型升級、創新突破,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一是結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發展,在激發江漢運河生機活力上升級突破。深入研究當前江漢運河航道基礎設施、綜合服務、運輸裝備、運輸方式等方面存在的結構性問題,不斷創新具有江漢運河特色的航道發展理念,推進江漢運河現代化快捷通道建設,拓展沿線回旋水域的使用功能,進一步提升江漢運河航道運輸能力。發展“互聯網+”航道,促進信息技術與江漢運河航道發展全面融合。確保全線航道暢通,通航設施正常率100%。
二是結合交通事權管理改革,協調發展,在提高江漢運河質量效益上升級突破。統籌江漢運河航道、堤頂公路發展,緊扣長江經濟帶、漢江生態經濟帶、江漢運河生態文化旅游帶等戰略布局,突出江漢運河通航作用,完善運河航道、沿線公路有機銜接的聯運體系,進一步提升江漢運河航道發展品質效益,促進江漢運河溝通長江、漢江航運的優勢轉化為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品牌。確保船閘運行安全,船閘安全通航率100%,通航保證率97%。
三是結合“放管服”改革,堅持綠色發展,在推進江漢運河生態文明上升級突破。落實國家生態文明建設戰略和全面推進生態省建設的要求,主動服務江漢運河生態文化旅游帶建設,努力將“兩型交通”理念貫穿于江漢運河航道發展的全過程,建設以綠色循環低碳為特征的江漢運河航道運輸體系。深入開展低碳交通運輸專項行動,推進江漢運河船型標準化研究推廣、實施,打造綠色航運工程。推進結構性節能減排、管理性節能減排和技術性節能減排,集約節約高效利用資源,做好航道防污染工作。嚴格審查、審批轄區內與通航有關的攔河、跨河、臨河建筑物的通航標準和技術要求,注重江漢運河生態環境保護,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大力構建綠色生態廊道。
四是結合多式聯運體制機制改革,開放發展,在建設江漢運河數字化航道上升級突破。江漢運河南聯長江,北至漢江,流域涉及面廣,經濟社會發展的“走廊”作用明顯。要加快江漢運河航道智能調度系統建設,構建以信息化為依托的江漢運河航道管理體系,進一步提升江漢運河航道管理水平,提高江漢運河航道運輸效能作用。加強干部職工隊伍建設,提高信息化管理應用率,全面提升全線通航運行、安全監管、應急處置、指揮協調能力。推廣應用江漢運河電子航道圖,提高航道養護數字化水平,加強與長江、漢江航道管理的對接,發揮好江漢運河暢通江漢、造福人民的重要作用。
五是結合通航管理體制改革,共享發展,在深化江漢運河和諧共建上升級突破。江漢運河,引水興航,必須加強與涉水部門、沿線地方政府、流域企事業單位的聯系合作。加強與船主貨主的聯系,進一步廣泛推介宣傳,吸引更多船舶選行江漢運河。積極主動配合有關部門開展與通航有關河流的綜合開發與治理,負責處理水資源綜合利用中與航道有關的事宜。積極主動與調水部門協調通航水位流量,確保通航正常進行。積極探索構建通航管理協調機制,推進江漢運河社會管理綜合治理,當好發展先行官,著力將江漢運河打造為文明窗口、平安航道、黃金水道。
(作者職務:湖北省江漢運河航道管理處處長、黨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