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俊
從1986年“一五”普法至今,歷時30年的全民普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中的一大創舉。與之相應,市人大常委會歷來高度重視法治宣傳教育工作,已連續作出六個五年普法決議,廣泛動員社會力量,構建普法合力,積極為法治宣傳教育規劃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提供有力支撐。
今年3月至6月,根據市人大常委會2016年度監督工作計劃,市人大內司委組織開展了貫徹實施“六五”普法決議的執法檢查活動。市人大常委會對此項工作十分重視,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殷一璀率部分常委會組成人員赴浦東新區開展專題調研,就新形勢下做實法治宣傳教育、促進法治上海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為做好執法檢查工作,市人大常委會成立執法檢查組,由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薛潮擔任組長,市人大內司委主任委員沈志先和副主任委員史秋琴、陳東擔任副組長。執法檢查組先后赴9個地區和單位開展執法檢查,召開11場座談會,分專題聽取90余個政府部門、部隊、企事業單位、學校、行業協會和有關專家學者的意見建議,并委托市政協社法委聽取相關領域政協委員的意見建議,參加執法檢查活動的代表和專家共108人次。
“六五”普法工作成效顯著
從執法檢查情況看,本市各級政府、各相關部門和單位認真貫徹落實“六五”普法決議要求,法治宣教育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得到深入宣傳,法治宣傳教育主題活動全面推進。全社會法治觀念明顯增強,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明顯提高,法治宣傳教育在推進法治上海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主要表現有:
在全社會普遍開展憲法學習宣傳。始終堅持把學習宣傳憲法作為全民普法的首要任務,在全社會普遍開展憲法教育,弘揚憲法精神,樹立憲法權威。每年舉辦學習報告會、圖片展、電影展播周和憲法進社區等大型活動,推動憲法家喻戶曉、深入人心。市人大常委會制定了《上海市實施憲法宣誓制度辦法》,通過宣誓儀式,彰顯憲法權威,激勵和教育國家工作人員忠于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加強憲法實施。切實將落實國家憲法日制度作為宣傳憲法知識、傳播憲法精神和理念的重要載體,使群眾認識到憲法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權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努力把法治精神、法治意識、法治觀念熔鑄到人們頭腦中,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明顯增強,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逐步形成。
通過領導干部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帶動和促進全民普法。在堅持對一切有接受能力的公民進行法治宣傳教育基礎上,強調以加強領導干部和國家工作人員這一“關鍵少數”和重點對象的法治宣傳教育推動全民普法。制定下發了貫徹落實中組部、中宣部、司法部、全國普法辦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領導干部學法用法工作意見》的措施,將法治宣傳教育納入全市干部教育培訓總體規劃,市委黨校先后開設178門學法用法相關課程,采取情景模擬、案例教學、研討式教學、現場教學等現代培訓方式,推動領導干部學法用法從認識到實踐、從理念到制度的全面落實,帶頭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范。五年來,全市公務員學法培訓和網上考試累計超過23萬人次,法治思維和法治素養不斷提升,依法決策、依法行政、依法治理的能力不斷加強。同時,堅持法治教育從青少年這一“關鍵時期”抓起,保證教材、課時、師資、經費“四落實”,致力于提高青少年尊法守法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堅持以宣傳法律知識、弘揚法治精神、推動法治實踐為主旨,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充分發揮法治文化的引領、熏陶作用,使全民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法律。把法治文化延伸到地鐵、公園、廣場、街道、長廊、景區、綠地、展館等公共空間,依托日均客流量超過1000萬人次的地鐵網絡,開展“法治文化進地鐵活動”,開設法治文化專列和示范站點,在地鐵視頻終端增辟法治文化移動視窗,使法治宣傳教育更貼近生活、貼近群眾。不斷繁榮法治文化作品創作推廣,卡通動漫、小品、情景劇、微電影已成為開展全民普法的重要形式,法治宣傳教育吸引力、感染力不斷增強。大力開展群眾性法治文化活動,深入社區、街鎮組織開展法治故事征集、文藝匯演、書畫展覽等活動,不斷滿足市民法治文化需求。
注重新媒體新技術在普法中的開發運用。大力推動互聯網+法治宣傳教育行動,努力提升法治宣傳教育實效。開辦了全國唯一的專業法治數字電視上星頻道——SITV“法治天地”,24小時滾動播出,頻道信號已在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落地,覆蓋用戶1.64億。創辦了普法類網站、微博、微信和客戶端1200多個,其中“上海發布”微博微信訂閱人數接近800萬,“法治上?!苯Y合社會熱點事件宣傳相關法律,單篇閱讀量最高超過33萬,在微信影響力排行榜的司法行政榜單中位列第一。聯合電信運營商累計推送各類普法公益廣告宣傳短信、彩信1000多萬條,新媒體宣傳的滲透力日益增強。
“七五”普法工作任重道遠
本市“六五”普法工作雖然取得了很大成績,但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和依法治市的新要求、與人民群眾的新期待相比,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一是有的部門和單位對法治宣傳教育在全面依法治國中的基礎作用認識尚不到位,造成普法工作發展不平衡;有的執法與普法契合度不高;司法行政部門唱“獨角戲”的現象在有的地方依然存在,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大法宣”格局還未真正形成。二是有的領導干部和公務員存在學法與用法脫節問題,有法不依、執法不嚴、以權謀私、違法亂紀的現象尚未消除。三是普法工作的思路方法與社會發展變化及人民群眾實際需要還有一定差距,普法活動重形式輕實效,重理論輕實踐,群眾中遇事信訪、信權、不信法等現象依然存在。四是對互聯網時代傳播領域出現的新理念、新技術的關注和運用有待加強,對現代傳播規律研究不深不透,對如何有效整合社會資源招數不多,普法宣傳覆蓋面還不夠廣,影響力有待提升。
新一輪法治宣傳教育工作展望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對全面依法治國作出了重要部署,對法治宣傳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日前,市委、市政府轉發了《市委宣傳部、市司法局關于在本市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第六個五年規劃》,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了《關于本市開展第七個五年法治宣傳教育的決議》。本市各級政府、各相關部門和單位要按照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繼續把學習宣傳憲法擺在首要位置,切實加強重點對象普法教育,把領導干部帶頭學法、模范守法、依法辦事作為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的關鍵。要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在全社會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權由法定、權依法使等基本法治理念,引導全民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使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成為全體市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要積極推進法治宣傳教育融合創新,更加注重從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出發,善于采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提高普法工作實效。要大力推進“互聯網+法治宣傳”行動,進一步做實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大法宣”格局,加強人大監督檢查,增強普法工作合力,為“十三五”時期本市經濟社會發展營造良好法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