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林
2014年10月30日,奉賢區農委1403會議室里,一場圍繞以家庭農場為主的農業經營主體建設展開的區人大代表約見區政府及有關部門負責人會正如火如荼進行。
這是奉賢區人大常委會聚焦農業經營主體建設開展的又一監督動作。從2012年的專題審議、2013年的連續跟蹤、2014年的雙向約見、2015年的再次約見到2016年的市區聯動,本屆區人大常委會對構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工作監督始終“在線”。
深入基層接地氣,獻計發聲破瓶頸
本屆以來,奉賢區人大常委會始終重視調查研究,每年保持走訪不少于10家農業經營主體的節奏,掌握社情民意,找準問題癥結,助力突破瓶頸。一是圍繞本區家庭農場建設,先后赴7個鎮開展專題調研,實地察看15個村、16個家庭農場,并與大農戶現場交流互動,聽取政府推進情況匯報,了解存在的問題瓶頸,并征求相關意見建議。在此基礎上,梳理匯總后形成《關于加強我區農業經營主體建設的工作建議》,送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參閱,受到高度重視。二是針對奉賢區專業合作社尚需進一步規范、龍頭企業亟待提升的實際,專題走訪上海紅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一帆蔬果專業合作社等,聽取企業(合作社)具體運營情況介紹,了解困難瓶頸,并因地制宜提出若干建議,引起了區政府對本地青年職業農民這一群體的特別關注。區政府主要領導親自召集并參加青年職業農民創業創新座談會,深入了解他們創業狀態和想法,積極研究扶持政策。
對接政府強溝通,“督持”并舉促發展
奉賢區人大常委會始終妥善把握好監督與支持的關系,寓支持于監督中,做到監督到點、支持到位。一方面,專題走訪相關職能部門,了解相關工作推進情況,提出工作建議;同時將基層走訪中收集到的民情民意如實反映,就有關問題進行溝通了解,督促抓緊研處落實。另一方面,將相關意見建議向市人大反映,積極爭取市級層面對奉賢區農業經營主體建設工作的關注與支持。
雙向約見點問題,“臉紅出汗”出成效
奉賢區人大常委會始終立足充分發揮好人大代表主體作用,探索、豐富新常態下精準發力的監督方式。組織召開代表約見區政府職能部門負責人就是一次積極嘗試。第一次約見中代表們的“直言不諱”讓區政府及有關部門“臉紅出汗”,但更多的是引發對奉賢區農業經營主體建設發展這一問題的重視。雙方更達成了“一年之約”,即區政府及有關部門要深入研究并落實會上代表們提出的9個方面11條意見建議,一年之后代表再行約見聽取答復。
2015年10月26日,區人大常委會再次召集“原班人馬”,檢驗區政府的“履約成績單”。會上,區農委逐項逐條認真匯報了有關建議的落實及相關工作的推進情況,分管副區長也鄭重表態。代表們對區政府一年以來的工作成效給予肯定的同時,提出建議:“烘干庫房瓶頸取得明顯突破,標準化農機庫房也要盡快提上議事日程”;“加強與規土部門的配合銜接,摸清我區設施農用地指標的家底,再研究規劃如何落地”;“培育扶持新型職業農民不僅要體現在技能培訓上,更要解除其后顧之憂,幫助他們輕裝上陣……約見活動為奉賢區進一步推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和工作環境。
經過4年多的努力,截至2016年7月,奉賢區已組建糧食家庭農場378家,經營面積達6萬畝;經工商登記注冊的農業合作社673家,其中已創建國家級示范社22家,市級示范社58家(占全市34%),區級示范合作社74家;培育國家級農業重點龍頭企4家,市級7家,區級16家;完成新型職業農民培訓432人,獲得資格認定343人,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規模、數量、效益,職業農民隊伍建設等方面均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上海整建制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為奉賢區構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速農業現代化進程提供了有力契機,奉賢區人大常委會將始終堅守監督陣地,發揮應有的職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