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小蘭
摘要:傳統教育中,教師習慣于“填鴨式”教育,生硬呆板的課堂缺乏趣味性,這使得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日漸趨下。語文是學生成長階段的基礎學科,對學生未來的學習、活動有著重要的影響。在現代教育的改革中,開展課外交流活動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本文探究了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開展課外交流活動,旨在推動語文的可持續發展進程。
關鍵詞:基礎學科;語文教育;課外交流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是語文教育改革的重點。在本文中,筆者根據實際的教學經驗對語文教育中如何開展課外活動來深入學生中,了解學生愛好和意愿,增進師生關系以及課外活動的開展方式和作用展開論述。
一、語文教育中課外交流活動的作用
1、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學生習慣于被動地接受老師灌輸的知識,學習的積極性隨之下降。而無法在快樂中學習,導致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不高,積極性再次下降,如此惡性循環下,學生便滋生了厭學情緒,阻礙了他們的綜合素質和學習能力的提高。而課外活動的開展能夠有效地增進師生關系,提升學生學習熱情,提高學習效率。學生在課外活動中也能夠增進同學間的友誼,學會聆聽他人的想法,提升表達能力,學會解決問題,從而達到全面發展的效果。
2、能提升教學水平。學生對外界事物充滿好奇心,這也導致他們很難專注于課堂。課外活動能開拓他們的視野,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學到一些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激發他們的學習的熱情,提高他們對學習的關注度。教師可以通過課外活動把簡單易懂的課文轉化到教學情景中,如《濟南的冬天》這篇課文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觀察自己家鄉的冬天來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
3、能加速教育發展速度。課外活動往往能讓學生無意間學習到很多知識,養成主動學習和深入探討知識的習慣,能為學生提供多種多樣的課外生活,進而提高學生的全面發展,擴充學生課外知識,最終推進教育改革的進程、加快素質教育的推廣。
4、有利于因材施教。學生與學生之間總是存在很多不可避免的差距和區別,比如有的學生性格較為內向,有的學生則表現得十分活潑、好動。教師可以通過課外活動來深入了解學生間的差異,并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尊重和培養學生個性。
二、開展課外活動的方式
1、開展學科知識競賽。知識競賽能在一定程度上擴充學生知識面,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學生在參與知識競賽過程中,通過查閱資料、請教老師、與同學進行討論交流等活動,可以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和學習的積極性,增進與老師和同學間的感情,有利于班集體的團結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為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比如,教師可以通過開展是詩歌朗誦活動來促進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和感悟,同時還可以激發學生的潛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擴充學生的知識面和了解學生的愛好及特長。例如,在講解《古代英雄的石像》一文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戶外進行實地考察,去發現各種石像的區別,進而加深學生印象,提高學生的興趣。
2、組織學生開展主題班會活動。班會活動常常是學生展示個人才藝、表達個人意愿的賞析課,因此,可以培養學生養成高雅的情趣,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機會,也是我們開展課外活動的有效形式。
3、開展課外實踐活動。由于成長經歷和興趣愛好比較局限,學生的課外生活是單調的。他們對世界充滿好奇卻常常不知道如何去探索,家長出于對他們安全的考慮也常常使他們的課外活動受到限制。這對他們語文學習,尤其是寫作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影響。寫作對學生知識面的廣泛程度和想象能力要求較高,課外實踐活動能為他們的寫作提供素材和增強他們的思辨能力。因此,教師可以定期帶領學生去戶外進行“春游”,去福利機構為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4、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學生在廣泛閱讀中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精讀、略讀等閱讀技巧,提高閱讀技巧和速度,對學生的寫作水平和閱讀能力都有著不可忽略的影響。課外活動的開展有助于加深學生對文章的影響,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教師可以根據語文課本的特點,安排和引導學生去閱讀相關的課外閱讀書籍。
課外閱讀是語文學習中的重要環節。語文課本上的文章雖然金典,但畢竟是有限的。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定期組織學生參加課外閱讀活動。
5、成立課外興趣小組。尊重學生的意愿是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的開端。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意愿選擇自己的組員,有利于擴大學生自主權。掙脫課堂限制的他們,更能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自主地與教師和小組成員間進行分享和交流,進而引起共鳴,尋找到志同道合的靈魂伴侶。學生在與小組成員一起進行探索和實踐的過程中,能夠提升個人的綜合素質,對學生終身學習和良好的學習意識的養成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同時也實現了共同進步的目標。
三、結語
語文課外活動的開展,可以為學生間的合作與交際提供平臺,有利于增進師生間的溝通,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為語文課堂的的高效開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希望本文的論述能夠給廣大的語文教師一點啟發,進而更好地投身于語文的教育事業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