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爽
摘要:不能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教學導人無懸念、無疑惑、無問題、無情景,簡單直接,很少關注學生的興趣、需要、個體經驗、新舊知識銜接等。有的教師語言欠推敲,以致造成語言不嚴密、隨意和廢話多,對學生理解知識造成一定的干擾。
關鍵詞:初中生物;高效課堂
高效課堂作為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一種教學實踐模式。高效率的課堂是指課堂效益達到了最大化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我認為高效優(yōu)質的生物課堂教學至少要具備以下幾個特點:①“課堂”還給學生,變成“學堂”;②教師成為組織者、引導者、互動者;③學生能把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三種學習方式融為一體;④學生能真正做到行動、心動(思維在動)、神動(思想在動);⑤學生能厚積知識、破疑解難、優(yōu)化方法、提高能力、高效學習;⑥學生在課堂上心情舒暢,有安全的學習心理環(huán)境;⑦每一個學生在每一個時間段都有事做;⑧信息量、思維量、訓練量適中;⑨學生實現了“三跳”,即跳出課本,不再只關注課本知識;跳出課堂,關注自然、社會、生活;跳出教師,不迷信權威、不輕信已有結論。所以,高效課堂應該是學生學會學習的課堂;是樸實、簡易的課堂;是做到了“放手學生認真自學;給予學生充分獨立的思考,相互交流;及時發(fā)現學生學習的障礙,引導解決”的課堂。高效課堂讓學生在自主嘗試、質疑問難、討論合作、自我展示、問題解決、實踐活動中探究學習,突出學生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但是,由于受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影響,特別是片面追求升學率思潮的長期沖擊,教師滿堂灌、壓作業(yè)、學生被動接受、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低效課堂依然存在,其普遍存在如下幾個問題:
一、教學語言平鋪直敘
不能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教學導人無懸念、無疑惑、無問題、無情景,簡單直接,很少關注學生的興趣、需要、個體經驗、新舊知識銜接等。有的教師語言欠推敲,以致造成語言不嚴密、隨意和廢話多,對學生理解知識造成一定的干擾。有的教師課堂用語雖然沒有語病,但語言枯燥無味,缺乏引導性、啟發(fā)性,不能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也不能很好的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
二、教師獨霸課堂
學生活動空間少教師上課即講,課堂教學多是以教師“滔滔不絕”的講、學生“綿綿無期”的聽、課后“永無休止”的練為主的“填鴨式”教學,使學生缺乏思考問題、整理習題、歸納規(guī)律的時間。教師以“講得好”為最大滿足,很少關心學生的感受、體驗和需求,很少密切聯(lián)系生活,關注學生的個體經驗,忽視學生思考、說和寫的過程。學生沒有感知的過程,對教師講的內容理解不透,囫圇吞棗,導致教師所講知識鞏固率很低,不得不依靠布置大量的課后作業(yè)進行強化訓練和重復演練來加以鞏固,使學生長期處于疲憊狀態(tài),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
三、假問題充斥課堂
不能啟迪學生的思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雖然關注了師生互動,但往往以預設的教學問題把學生納入自己預先搭好的教學框架(是“演課”而不是“上課”)。教師提問的要么是答案為“是”與“不是”、“對”與“不對”、“好”與“不好”這類不動腦筋的假問題;要么就是事實性的、學生閱讀課本就可以找到答案的問題。這類問題沒有啟發(fā)性,沒有問在關鍵處,不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從而引導學生高智力的參與教學活動。難度大的問題提出后又不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學生回答不出來立刻換人回答等(這對前一個學生的自尊心無疑是一次挫傷)。
四、教學方式單一
不能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一些教師對所教的物理概念、規(guī)律理解不透,導致對知識的講解方法單一,對學生理解知識造成較大的障礙。有些教師雖然能夠使用多媒體教學,但大多將多媒體當作了板書投影(板書內容雖然大大增加,但無法起到畫龍點睛、引起記憶和思考的作用);或者過多地使用多媒體模擬實驗代替?zhèn)鹘y(tǒng)的生物實驗,忽視真實實驗的教學作用。這樣均不能營造良好的教學、學習氛圍。除上述外,初中生物課堂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如“教學一刀切,忽視學生個體差異,學生吃‘夾生飯”、“規(guī)律、方法教學欠缺,歸納總結教學過程被弱化”等,在此不一一枚舉。為了更好的實施新課程改革,改變當前新課程實施的膚淺狀態(tài),促進新課程的實施由“邊緣”到“核心”,我們必須加強對課堂的研究和探索,努力改變現行生物課堂存在的問題和不足,著力優(yōu)化課堂教學,打造高效優(yōu)質的生物課堂教學。為實現這個目的,我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
1、“兩個結合”。即“如何設計出高質量的課堂問題”與“如何讓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相結合;“傳統(tǒng)教學手段”與“現代教學技術”相結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引導學生自主思考,主動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學習潛能。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有計劃、有準備地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做到寓教于需、寓教于樂、寓教于情,使學生始終處于學習的亢奮狀態(tài),以增強教學效果。
2、“三個允許”。即允許學生出錯,允許學生質疑,允許學生爭辯。教師要改變那種過分強調統(tǒng)一的教育理念,尊重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實施“因材施教”;教師要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努力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切實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問,發(fā)表個人見解,不要怕學生問倒自己。
3、“四個帶入”。即要把激情帶入課堂,把才智帶人課堂,把微笑帶入課堂,把趣味帶入課堂。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激情,語言要有鼓動性、感召力和調控誘導力,要善于以昂揚的激情去激活學生的創(chuàng)造熱情,用流利的普通話、得體的手勢、詳和的神態(tài)、充滿智慧的眼神、合理工整的板書、正確的演示實驗、恰當的形容、精妙的點撥和積極的評價手段,進行師生間的情感交流,為學生提供敢想、善思的良好環(huán)境,使學生以創(chuàng)造者的身份進入到課堂教學情景中去,從而實現對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對技能的訓練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