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志函
摘要: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而這一切都對學校教育,課堂教育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提問
一、明確課堂提問目的,使課堂提問具有針對性
在提出問題時,教師對自己所問問題能產生的效果要有預見性。同時教師設計出的“問題的類型”必須根據想要獲得答案的性質和對學生思考水平的不同來制定。所提的問題要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望。教師在設計問題時,如果想要為下一個問題“鋪橋”,或是引導學生對某一問題的理解等,都要有價值,有明確的目的。不然,提出的問題就沒有意義,因此教師在備課時需要對課堂提問的內容進行精心設計,能夠圍繞教材,緊扣主題,抓住關鍵點以及學生的特點等有針對性的進行合理巧妙的設計,在設計問題時要做到力求精當,“精”是指“精煉扼要、言簡意賅;“當”是指得當,所提問題要恰是重點、難點;還要富于思考,即緊扣教材,突出重點、難點,并有一定的思考價值,使學生理解詞句豐富而深刻的含義及作用。
二、提問要具有啟發性,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教師要抓住課堂提問的時機進行提問、選擇合適巧妙的啟發點提問,從而最大限度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觸動學生的思維神經,為學生指明正確的思維方向及方法,從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最終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作為引路人角色的教師在課堂提問環節中具體怎么做呢?
1、要抓住提問的時機進行提問。(1)在學生自讀之前發問。學生自讀前,教師可提出一些“概括課文內容”或“課文寫了哪幾件事”的問題加以引導。這樣的題型是中考記敘文閱讀重點題型,應該有所重點地進行訓練,從而提高學生自讀的效率。(2)在學生自讀完之后發問。學生在自讀課文之后,教師讓學生提出閱讀中出現的字、詞或句子等不理解之處,然后教師對提出的問題加以解答或交由其他學生回答或集體討論,最后由教師提出一些深入性或開放性的問題。在文言文的課堂教學中,采用這樣的方法較佳。(3)當學生思維處于停滯狀態時發問。當學生在讀完課文后,思維處于停滯狀態時初讀課文或提不出問題時,教師應提出一些誘導性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
2、要選擇合適巧妙的啟發點提問。(1)在課文關鍵處設點。這里的關鍵處是指能凸顯出課文思想內容或結構的關鍵段落和語句。學生如果抓住了這個關鍵處,那么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就會迎刃而解。(2)在文章看似矛盾處設點。通過提問直接引進文章的對立面,其激疑效果非常好,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思維。
三、課堂提問加強層次性,提高學生的思維深度
1、重視課文內容的層次性。語文是一門理解性很強的學科,有時一篇課文的主旨比較深奧,很難被學生很快就抓住,即使抓住了,學生在短時間內又很難把課文主旨理解透徹,面對這種情況,教師要循序漸進的向學生講解這篇課文,以課堂提問的方式,由表及里、易到難、由淺到深引導學生回答問題。特級教師錢夢龍說過:“先問一些比較易懂有趣的問題,讓學生嘗到解決問題的樂趣,然后逐步加大難度。這樣,同學們就好似登山一樣,過了一個高峰,又有另一個高峰在自己的面前了,于是他們登高的興趣會越來越濃,課堂氣氛也就越來越活躍了。”所以,課堂提問的層次性是非常重要的。
2、重視學生個體及思維的層次性。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要必須考慮到一個問題,就是使學生最大限度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這是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的絕佳時機,課堂提問的有效性與學生課堂參與機會的次數和學生回答問題的次數有關。教師監控學生的理解和參與情況是提問的目的,所以教師應該讓每一名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使每一名學生都有成功回答的平等機會,教師提問一個問題時,應該暫停一下,讓所有學生都能思考并產生答案,然后選一名學生來回答問題,特別是沒有自愿舉手回答的學生,這樣能清楚他是否參與到課堂中。
四、降低難度,符合學生實際
教師在設計問題時,如果提問太難,學生就會思維“卡殼”而無從思考,喪失信心,產生退避心理,這時課堂冷場,達不到提問的目的。所以教師應該降低難度,符合初中生的認知水平,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上提問,才能更好的促進學生由潛在水平轉化到新的水平。教師必須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年齡狀況、學生的認知水平及接受能力狀況等來設計問題,對一些難度較大的問題,要把它降低難度來處理,也就是深題淺問,可以把一個大問題分解成幾個小問題,或是把有難度的問題分解成一組組易理解的小問題,層層深入,環環相扣,把學生的思維一步步引向一個新的高度。
五、選準提問的角度,活躍學生思維
一個問題可以從多種角度去問,但最佳角度只有一個。教師在備課時,要經過認真思考、揣摩,選準一個最佳或合適的角度去問,這樣能夠很容易激發學生的潛能,活躍學生的思維,避免學生出現理解上的障礙。在教學實踐中,有的教師提問的角度適當,就會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之效,有的教師提問的角度不當,就會出現“一潭死水,微波不現”的局面。
總之,巧妙運用課堂提問的藝術,是提高語文課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語文課堂的有效提問要著重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要圍繞教學目標,設計有效的提問;二是立足課程教學內容,設計合理的提問方法。只有善于提問,精于提問,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