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玲
摘要: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作文教學的目的和任務始終沒有跳出“為作文而作文”的怪圈。傳統的看法是,作文寫得好,語文分數就高,語文分數高,升學的幾率就大,所以必須把作文寫好。
關鍵詞:小學作文;教學;研究
一、加強口語練習是寫好小學作文的前提
在小學就讀的學生都是健全的孩子,從小生活在書面語充斥的現代文明社會,口語和書面語發展完全分離的現象很少見到了。每個孩子生下來就具備學習所有語言文字的潛能,孩子口語超前、書面語滯后的狀況是生活和教育等后天因素造成的。因此,語文教學的任務就是,在兒童已有口語發展的基礎上,通過學習語文,促進兒童口語和書面語同步協調發展。兒童進入小學后,應該以學習書面語為主,同時提高口語交際的品位。語文教學的重點是讓兒童學習用書面語進行交流和自我交流。不明白這一點,就會人為加大口語和書面語發展的差距,影響孩子今后的學習和發展。實驗表明提前作文滿足了兒童用文字表達內心世界的需要,促進兒童的心理發育和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當然,在操作過程中,老師們必須明白,限于一二年級小學生的生理、心理水平和識字量,低段作文只能是涂鴉式的作文。提前作文以激發孩子的表達欲望和習作喜好為主要目的,標準不能過高,要求不能太死板,更不能搞“作文先導”,削弱識字和閱讀教學。否則,就會徒勞地增加孩子的負擔,撲滅孩子的習作喜好,效果適得其反。低段作文仍然以“把話寫完整”作為基本要求,但練習的時候,讓孩子在一定的情境中寫作,寫幾句或一段有意義的話,喜歡寫什么就寫什么,愛寫多少就寫多少,讓孩子覺得作文是很有意思的,是用來表達自己某種想法和情感的。這時候孩子寫出來的作文總體面貌也許是摘要:多數語句不通,前后不連貫,標點符號亂用,錯別字連篇。
但孩子是在非常放松、自由的心態下寫作,作文中總有一句或幾句話是完整的,這樣既完成了作文的知識能力目標,又滲透完成了作文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這是否比單純地重復寫“一句四素俱全的話”要有意義呢?
二、如何克服小學作文難
為什么孩子天生就不怕說話,單單就怕作文呢?為什么三歲的小孩能基本上學會語言交際,而很多學生直到小學畢業也不會寫一段連貫通順的話呢?只要比較分析一下口語和書面語學習條件上的差異,就能發現作文學習的確比口語習得要難得多。
學習機制上的差異美國語言學家喬姆斯基認為,人之所以能學會語言,是因為天生就有語言習得機制。只要給予適當的學習環境,足夠的語言刺激,兒童就能自然而然學會某種口語。而且年齡越小,語言習得機制越強大,隨著年齡的增加,語言習得機制慢慢地退化,到了青春后期,這種機制幾乎完全消失。0~3歲是語言習得機制最強大的時期,兒童學習口語可以不費一點力氣,所以,我們把口語的學習過程稱為“習得”。當兒童進入小學正式開始書面語言學習時,語言習得機制已經開始衰退,學生必須借助知識、規則、方法等理性工具來學習書面語言。盡管也有實驗(如大量讀寫、雙軌運行)表明,只要給予兒童充分的讀和寫的時間和機會,兒童也能自動提高讀寫能力,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證據表明,兒童可以在沒有成人指導和督促的情況下自動學會書面語。學生必須付出努力,才能學會使用書面語言進行表達和交流,所以毛澤東說摘要:“語言這東西不是隨便可以學好的,非下苦功不可。”學習途徑上的差異口語習得完全是生活化的,兒童通過和四周人群和環境的接觸,在非常自然的條件下學習口語,時時刻刻處于語言學習狀態中。書面語言的學習地點主要是學校和課堂,學習方式是人為的,學習內容和要求大多摻雜了成人的生活經驗,和兒童自身的生活有一定程度的脫節,生活中應用書面語的機會不多。語言要求上的差異很多父母認為孩子開始學說話,說得不好是正?,F象,成人有意識地用照顧性的語言同孩子交流,孩子只要開口說話,怎么說都是對的,都是值得大加表揚的,從來沒有人很有意識地去校正孩子的發音和語法上的錯誤。而書面語學習一開始就是高要求、高規范的。從寫一句完整的話,到寫一段總起分述的話,再到寫一篇完整的文章,我們往往要在語言形式和內容選擇上給孩子提出許多要求。老師認為,孩子文章寫得好是正常的,寫不好是不正常的,對孩子作文中的錯誤和不足非常“過敏”。練習密度和頻率上的差異兒童整日生活在口語環境之中,天天接受和輸出大量的口語信息,學習密度和頻率非常高。據探究,幼兒在開口叫“媽媽”之前,至少已經聽了4000多次“媽媽”這個詞的發音。而學習書面語主要限于幾節語文課,作文課每周才2節,某種要求的作文,其練習的機會也就這么一兩次,密度和頻率都非常低。
總之,和口語習得相比,作文的學習條件實在是非常“惡劣”的。小學作文教學改革的著眼點,就是要發揮小學生殘留的先天語言習得機制的功能,著重改進作文學習的外部環境,激發學生書面表達的欲望,培養用作文和別人交流的喜好和習慣。例如,創設充分的自主讀寫時空,通過增加合作和交流的機會滿足孩子作文的成就感,尊重和利用孩子的生活經驗,淡化語言規范重視自主表達,增加寫話和作文的密度,改變反饋形式,縮短反饋周期,發揮網絡交流的優勢,等等。眾多的作文改革實驗,都從上面的一個或幾個方面作了有意義的探索。假如把這些改革的成功經驗綜合起來,形成一個比較科學的作文練習序列,就有可能使小學作文教學出現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