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
摘要:由于生活時代的不同,很多歷史的痕跡只能通過名著體現。通過名著中提及的各種景象及事件,能夠幫助初中生了解某一時期、某一地域的生活習慣及當時的社會情況。
關鍵詞: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
名著在文學史上占據不可取代的地位。初中語文教材中明確規定了關于名著的閱讀要求。為進一步提高初中生的文學素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閱讀中外名著。通過名著閱讀,能夠提升初中生的寫作水平,拉近與作者之間的心靈距離,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在初中語文學習過程中,需要將課本知識與名著相結合,從而形成自己的科學思維方式。
一、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現狀
初中生的學習沒有高中生那樣繁重,但同樣面臨升學壓力,因此在實際學習中,教師過分注重應試教育的考試范圍,一切學習都圍繞考試進行。即使考試過程中有涉及名著的部分,都是關于名著的一些鮮為人知的東西,讓學生將關于名著的人物、事件、地點、思想等方面的知識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記憶下來,便于在考試過程中應用,卻沒有真正閱讀名著。從師生及家長的角度看,取得高分是初中生的最終目的,一切與教學無關的活動都被看做是浪費時間。即使有很多學生對名著充滿興趣,也不敢違背教師和家長的命令,課外閱讀名著被一些家長看做同玩網絡游戲一樣的行為,是影響學習成績的嚴重行為,學生的興趣被強行扼殺。
二、閱讀名著教學的作用
1、幫助學生正確認識歷史發展。由于生活時代的不同,很多歷史的痕跡只能通過名著體現。通過名著中提及的各種景象及事件,能夠幫助初中生了解某一時期、某一地域的生活習慣及當時的社會情況。例如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通過對四大家族日常行為的描寫,反映我國封建社會的基本狀況,同時最終的結局預示著封建社會必然滅亡。另外,通過《格列夫游記》,能夠了解當時英國的基本生活狀況,這篇小說到處充斥著對英國議會政治的諷刺及對反動宗教組織的批判,在這樣的狀況下,受苦受難的終究是人民。格列夫寧愿與馬為生,也不愿意再次做人,則是對當時社會的極大諷刺。作者通過《格列夫游記》對現實進行深刻批判,同時代表勞苦大眾對新社會的期盼。
2、促進語文知識的開放性學習。傳統語文教學的重點僅僅局限于課本,學生在進行文章理解時,只會對課本上出現的情感進行套用,如果課本沒有涉及,學生則顯得措手不及。通過名著閱讀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掌握各種不同的情感及文學知識,是對課本知識學習的極大補充,有利于學生綜合發展。同時名著閱讀教學有助于學生的開放性學習,不同于課本知識受到標準答案的限制,禁錮了學生思想。在名著閱讀過程中,學生能夠讓自己的思維無限擴散,通過不同角度看待問題,培養自己的創新思維及發散性思維,有利于自己日后更好地發展。
三、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策略
1、制訂明確的閱讀計劃。從學生進入初中開始,就得灌輸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閱讀名著的思想。對于初中生而言,由于其缺乏自主學習性,因此教師必須幫助學生制訂相關閱讀計劃。從長遠看,可以制訂三年計劃,即在初中三年完成一定數量的名著教學。從短期計劃看,可以制訂每個學期的閱讀計劃,并在每個學期結束的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將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的各種心得通過文字描述出來。
2、定期開展閱讀交流課。在閱讀教學一段時間后,教師應該定期開展閱讀交流課程,讓同學們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閱讀成果,發表自己的閱讀心得,并將自己閱讀的課外優秀名著推薦給大家。另外,每個人的閱讀習慣都不一樣,大家可以將自己的閱讀技巧進行分享,做以借鑒,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教師在交流課上可以給學生推薦一些優秀名著,并給予學生一定引導,區分名著與網絡小說之間的區別,避免學生利用閱讀名著的接口,閱讀一些沒有文學價值的網絡小說。通過閱讀交流,可能在班級營造一種良好的閱讀氛圍,從而激勵全員參與。
3、采用由淺入深的教學步驟。初中生受限于理解能力及三觀未完全形成,在實際閱讀過程中對一些思想比較高深的名著難以理解,因此在閱讀過程中,選取的名著應該采取由淺入深的方式,首先選取一些思想比較淺顯的名著,例如對于四大名著的安排,在七年級和八年級時可以閱讀《西游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等,這些名著都比較直接地披露了現實,思想比較直觀。而《紅樓夢》的文學境界明顯更加深奧,可以等到九年級有一定文學基礎和思想見解再閱讀。
4、教師為學生提供閱讀示范。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并推薦幾種良好的閱讀方法和閱讀技巧,讓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閱讀掌握一定知識,從而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并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及開放性思維。
四、結語
傳統初中語文教學過于依賴課本,在新課改背景下,學生必須進行一定的名著閱讀,從而補充自己的文學知識,提高自身文學素養,培養創新意識及創造性思維。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除課書上介紹的名著外,還應向學生推薦一些有價值的名著,并為學生的課外閱讀創造良好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