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花
摘要:在語文課堂上,評價語言的恰當運用能讓課堂充滿生機,煥發出人文氣息。恰到好處地運用好課堂評價語言和評價方式,可以讓學生客觀地認識問題,扶持學生進步。教師只有用心修煉自己的語言,使課堂評價語言豐富多彩,才能讓課堂靈動鮮活,才能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前行。
關鍵詞:課堂評價語言;激勵性;批評性;藝術性
一、飽含激勵性的課堂評價語言
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回答的正確答案、發表的獨特見解、良好的行為表現,教師應給以及時的表揚和鼓勵,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愿望和學習熱情。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不但是組織者,而且是參與者,同時還是激勵者。當學生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遇到困難停滯不前甚至想就此放棄時,教師可以采用幾種激勵性語言,比如當學生在很認真地讀書但讀得不是很有感情時,我們可以這樣評價:“老師很欣賞你讀書時專注、入神的樣子。”當學生表現優異的時候更少不了教師的激勵性評價,比如當學生精彩地為大家展現自己的朗讀水平時,我們可以這樣評價:“老師都被你感動了,你讀得比老師還要棒。真不愧為我們班的朗誦家……”類似這樣的評價語言對于學生而言,就是一種啟動思維的“催化劑”,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必然會被激活,繼而閃現出“我要學習,我要思考”的火花。當面對膽怯的學生,教師更應該在適當的時機激勵他,可以讓所有同學用掌聲鼓勵,或是全班同學伸出大拇指對他說:“棒,棒,你真棒。”這些看似不經意的舉動往往可以讓學生獲得自信,產生學習動力,激發學習興趣。
任教幾年來,曾遇到過這樣一個學生讓筆者至今記憶猶新。那筆者所教的班級中有一女生,剛入學時,膽小又沒有自信,課堂上幾乎看不到她主動發言,參與度幾乎為零。與她接觸和了解后才知道,她其實很想發言,很想參與到活動中來,不過因為特別緊張,加上膽小的性格,非常害怕回答錯誤。于是在之后的課堂上,筆者開始有目的地請她發言。一開始,她特別緊張,緊張到身體輕微抽搐,說話語無倫次,半天都搞不清楚她想表達什么。盡管這樣,為了肯定她的行為并讓她能在下次主動回答問題,筆者還是這樣評價道:“×××,你這次能主動舉手回答這道難題非常了不起哦!其他同學可要向她學習!只是如果下次你能把話說慢點,讓老師和同學們聽清楚,那就更好啦!”這樣的交流反復多次以后,這個小女生在課堂上回答問題時漸漸地大方積極了。
二、充滿善意的批評性課堂評價語言
一味表揚學生的評價方式,比如總是用“你很棒”,“很好”,“不錯”等純粹式的表揚太過泛化,教師必須對癥下藥,不可一味肯定學生的優點,必須準確地指出他的不足或錯誤之處。如“你的勇氣可佳,但你的答案還不夠準確,再動動腦筋你一定行的”,“你找的地方很正確,但是你沒有讀出此處的情感來,可以再試試嗎?”等這類具體而準確的評價語言才有效。教師的評價應在指出學生錯誤的同時,分析錯誤的原因,并能為他們提出改正方法。一次外出聽課時,聽到有教師在課堂上這樣評價道:“你這道題做錯了,是因為你有點粗心,再做一做,你一定能行!”,“看來,你得看仔細,這樣朗讀的時候才不會落字、加字……”這樣的語言雖然對學生的回答進行了否定,但卻真切感人,也讓學生明白只要自己改進方法,就一定能達到好的學習效果。可見,教師課堂上善意的批評性評價語,能夠使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明確自己努力的方向。
三、富有藝術性的課堂評價語言
1、課堂評價的語言要生動。生動形象的學生作文最受教師們歡迎,同樣,生動形象的評價語言對于學生也最有感染力,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的評價要注重語言的生動形象。擬人、排比、比喻等修辭方法的恰當使用,能使評價更富感染力。一次語文課上,筆者安排了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小稻秧脫險記》,兩位學生分別扮演小稻秧和雜草,學生讀完,筆者這樣評價道:“男同學讀出了小稻秧的可愛與善良,讓我產生了仰慕之情;女同學讀出了雜草的蠻橫與邪惡,讓我產生了憎恨之情。”這樣形象生動的語言評價與簡單的“你們讀得不錯”相比,更激起了學生朗讀的熱情,使他們朗讀的興趣愈加濃厚了。
2、評價語言要富有童趣。小學階段的學生是一群年幼的、生理和心理都尚不成熟的“傻”孩子,因此教師應盡量避免用“大道理”說教,“大道理”只會使師生之間產生距離感。富有童趣的語言會讓學生感到莫名的親切,繼而打開心扉,讓老師們的“大道理”在自己心中“飛”一會兒。
3.評價的語言要有技巧。在一次名師觀摩課上,筆者聽過一位教師上《望月》一課,她的評價方式靈動、富有技巧,令筆者印象深刻。課堂上,對于一位表現非常出色的學生,老師沒用通常的評價語言去簡單表揚,而是從另一個角度問大家:“同學們,你們猜猜看,現在老師心里怎么想呢?”有個大膽的學生站起來說:“老師可能在想自己居然沒有這位同學讀得好。”老師聽后故意反問道:“你從哪兒看出來的呢?”這時,又有一同學補充說道:“月光為它們鍍上了一層銀色的花邊,這位同學讀得輕輕的、緩緩的,我們眼前仿佛就真的看到了這幅美麗的畫面。而老師的朗讀沒能讓我們感受到哦。”老師沒有直接評價學生的朗讀,而是化作一位富有童心的孩子,與學生一較高下,一下子就激起了這群孩子的好勝心,課堂一下子變成了一場有趣的朗讀比賽。這樣的巧妙設計使得學生自己評價起自己來,在這樣輕松教學氛圍中,一股親切的暖流緩緩地注入孩子們的心田,潤澤他們的心靈,激起了學生朗讀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