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
摘要:培養數學課上學生良好的參與意識,需要教師不斷努力,讓我們從每一節課做起,真正地把學生看成是“發展中的人”,而不是知識容器,讓他們在老師和他們自己設計的問題情景中,通過良好的參與活動,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從而學會生存、學會發展,這將是我們每一位教師的使命和責任所在。
關鍵詞:中學數學;課堂;參與意識
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常看到這樣的現象,那就是教師布置自學或討論內容時,很多同學消極參與,被動地等待老師講解。反正老師要講的,又何必費盡心思想答案,長此以往,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的意識日漸淡薄,消極等待思想逐步抬頭。這既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也不利于學生成長的需要,造成課堂教學效率大幅下降。 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參與意識、提高學生的自主性參與性能力?我認為,在教學中可以采用如下教學策略:
一、培養自主努力目標,增強學生參與意識
教師要調整好與學生間的關系。把自己變成“一位交換意見的參與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論點、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同時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努力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接受型的被動學習為探索型、發現型的學習。意在置學生于學習主體的地位,讓學生看了學習目標就明確了本課要學習的內容和需要達到的程度,進而圍繞目標帶著問題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另外,課上不僅要讓學生明確一節課的總目標,還應該讓學生明確每個教學環節的具體目標。一般在一節課的開始,亮出總的目標,使學生有個總的“奔頭”,在教學過程中,較大教學環節的具體要求,也要通過過渡語或小黑板、幻燈等形式使學生明確。這樣把學生推到探究新知的“第一線”,讓他們自己動手、動口、動腦主動思考問題。并在探究新知的過程中,暴露他們理解新知識的矛盾和差異,把他們弄不懂的地方、錯誤的地方都擺在桌面上,再引導他們通過獨立思考,發現真理,實現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轉化。這樣,通過活動,讓學生自己發現要學習的東西,能夠積極地被同化,因而容易得到更深刻的理解。
二、激發自主學習動機,形成學生自主參與的意向
首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激勵因素。“凡是富有成效的學習,學生必須對要學習的材料具有深厚的興趣。”興趣是學生對學習活動的一種積極的認識傾向,它是學生獲取知識、拓寬眼界、豐富心理活動的最主要的推動力。教學中,把自己置身于參與者位置,服務者“地位”。真正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熱情鼓勵每個孩子,實實在在地營造出平等、寬容、尊重、理解、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課上想說、敢說、愛說、樂說,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學中還應尊重學生,相信每人孩子都能學好,允許學生發表不同見解,鼓勵學生提出疑問、異議甚至批評。正確看待學生的答錯、寫錯情況,對待學主要多寬容、鼓勵和引導,使教學過程成為一個源源不斷的激勵過程。
三、創設主動探索空間,促成自主參與學習
課堂教學效率的憂質、高效離不開全體學生的全程積極、有效參與。教師要努力創設主動探索空間,讓學生有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動筆嘗試、動日表達的解決問題和提出問題的時間與空間,使其外部活動逐漸內化為自身內部的智力活動,從而獲取知識,發展智能,以更積極的姿態自主參與學習活動。
四、明確學法指導,提高自主參與能力
增進學生自主意識的關鍵在干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和策略,讓學生由“要學”到“學會”,最后過渡到“會學”,提高學主的學習質量,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小主人。
1、加強直觀操作,指導學生初步學會抽象概括的思維方法。數學知識具有不同程度的抽象,為適應學生的思維方式,指導學生抽象數學知識和原理,就需要提供豐富的直觀材料,通過觀察、操作、比較、分析獲得大量感知認識,建立表象,以此作為進行抽象數學知識的支柱。這是指導學生逐步學會抽象概括的一個重要方法。
2、訓練語言表達,指導學生初步學會有條理的思維。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正確的思維方法離不開語言的支持。①創造機會,鼓勵學生敢說。不同年齡、不同智力基礎、以及不同個性差異的學生,他們語言表達能力差別很大。有的能獨立說明算理,有的需在教師的引導下說明算理,有的在教師引導下說明算理還很困難,但是不管怎樣,我們都要給全體學生說話的機會,說錯了不要緊,只要大膽說就可以。特別是對于那些不善于言語表達的同學,更需要熱心鼓勵。②交給方法,使學生能說。要形成能力,需要經常性的培養,日積月累。可以讓學生學著說,試著說,自己小聲說一說,同桌互相說一說,逐步提高講題說理的能力。同時要讓學生認真聽別人說,提出自己的補充意見或不同意見,使學生說的水平進入到一個新的層次。逐步使學生從敢說到會說、善說、善辯,從而達到促進思維發展的目的。
3、培養自學能力,指導學生逐步學會看書,提出問題,歸納知識。從書本上獲取知識是學習的途徑之一,所以教學中注意指導學生養成看書的習慣,看懂書上的數學表達方式,抓住重要的詞和句,依據自學提綱,尋找答案,理解抽象句子的含義,從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為學生獨立參與學習,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奠定基礎。
總之,培養數學課上學生良好的參與意識,需要教師不斷努力,讓我們從每一節課做起,真正地把學生看成是“發展中的人”,而不是知識容器,讓他們在老師和他們自己設計的問題情景中,通過良好的參與活動,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從而學會生存、學會發展,這將是我們每一位教師的使命和責任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