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曉慶
[摘要]科學合理的旅游線路規劃是提升旅游者旅游參觀質量的基本保障。絲綢之路文化旅游資源具有分布廣、游線長、文化價值濃厚等特點,在進行絲綢之路文化旅游線路規劃時,需要遵循市場導向、科學合理的時空布局、注重文化資源內在價值的聯系等原則,在充分挖掘和整理絲綢之路文化旅游資源及其價值的基礎上,探討絲綢之路文化旅游線路規劃的策略。
[關鍵詞]絲綢之路;價值挖掘;線路規劃
[中圖分類號]F59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3115(2016)8-0037-03
一、旅游線路的概念及相關研究
關于旅游線路的概念,學界眾說紛紜,綜合起來看大致有以下四種觀點:
一是從市場需求出發,認為“旅游線路是旅游服務部門根據市場需求分析而設計出來的包括旅游活動全過程所需提供服務全部內容的計劃線路”,“旅游線路是旅游服務部門根據市場需求,結合旅游資源和接待能力,為旅游者設計的包括整個旅游過程中全部活動內容和服務的旅行游覽路線”。
二是從旅游線路合理規劃方面認為“旅游線路是指在一定的區域內,為使游人能夠以最短的時間獲得最大觀賞效果,由交通線把若干旅游點或旅游域合理地貫穿起來,并具有一定特色的路線”。
三是將旅游線路視為是一種旅游產品。旅游線路是指旅行社生產的包價旅游產品,根據旅游資源和接待能力以及旅游者的需要而規劃出來的旅游途徑。
第四種觀點綜合了以上三個內容,認為旅游線路既是指旅游規劃或管理部門為旅游者設計的游覽線路,又是旅游管理機構向旅游者提供的旅游產品。
除了對旅游線路的概念進行探討外,研究者還從旅游線路的類型、旅游線路設計的基本原則、國內外旅游線路的設計模型、旅游線路空間與時間模式等方面進行了研究。
總體來看,研究者對旅游線路的研究多從旅行社或旅游管理部門的角度出發,試圖設計出最優化和最大限度滿足游客需求的旅游線路來。但到目前為止,還很少有研究者從旅游資源角度出發,根據旅游資源的類型和稟賦,在深入挖掘旅游資源尤其是文化旅游資源價值的基礎上設計旅游路線。
絲綢之路是人類的寶貴遺產,在其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多種文化在這里交流融合,它是一條經濟貿易發展之路、通商之路,同時也是重要的文化傳播之路。兩千多年的歷史為絲綢之路沿線各地遺留下了非常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僅絲綢之路中國段沿線7個省份就擁有26處世界文化遺產點和1000多個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于2003年發布實施的《旅游資源調查、分類與評價》(GB/T 18972—2003)(Classification,investigationandev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標準,在全國8個主類31個亞類旅游資源中,絲綢之路上的旅游資源就涵蓋了地文景觀、水域風光、遺址遺跡、建筑與設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動等6個主類;綜合自然旅游地、地質地貌過程形跡、自然變動遺跡、天然湖泊與池沼、瀑布、泉、冰雪地、草原與草地、花卉地、居住地與社區、水工建筑、社會經濟文化活動遺址遺跡、景觀建筑與附屬型建筑、歸葬地、地方旅游商品、人事記錄、民間習俗等17個亞類。絲綢之路文化旅游資源又包含物質與非物質文化資源和其它輔助旅游資源。物質文化資源如佛教石窟、寺院遺址、古城址、古驛站、古烽燧、治所、古墓葬以及各類出土文物等;非物質文化資源如民間文學、民間舞蹈、傳統戲劇、曲藝雜技與競技、民間美術、傳統手工技藝、傳統醫藥、民俗等。
絲綢之路文化旅游線路的規劃,需要在充分了解和分析絲綢之路沿線文化旅游資源類型和價值的基礎上,根據市場需求,在時空布局及主題提煉上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
二、絲綢之路文化旅游線路規劃原則
(一)市場導向原則
游客的需求永遠是旅游線路設計的導向性因素。在進行旅游規劃之前,一定要進行規范的市場調研,根據旅游者的需求進行線路規劃。充分考慮到游客的旅游動機、時間和經濟消費能力、身體狀況、特殊愛好、特殊旅游主題等。線路的設計要盡量豐富多樣,以滿足不同游客不同層次的需求。這種原本針對團隊旅游的旅游線路規劃對于散客來說也同樣具有導向性的作用。
旅游線路的市場調研分為現實客源市場的調研和潛在客源市場的調研。現實客源市場調查就是針對已經購買了該旅游產品的旅游者而做的調查,是游客在體驗了該產品后對旅游者的滿意度進行調研,根據游客的反饋意見對旅游線路進行適當的調整。潛在客源市場的調研則是先設計出一些旅游線路產品,看該產品對潛在游客的吸引力有多大。潛在游客的意向性的調研也是對旅游線路產品的一個初步的宣傳,讓潛在游客對該產品有初步的印象。
(二)科學合理的時空布局原則
對于旅游者來說,旅游是一次經歷和體驗的過程,旅游活動包括“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如何統籌安排好這六大要素,讓游客有一個完美的旅行體驗是旅游線路規劃設計的核心。統籌安排主要包括時間和空間的雙重統籌布局,選擇合適的交通工具和旅游景點,制定合理的價格和游覽的時間,配備合適的導游,安排恰當的住宿、購物和娛樂活動等。
(三)資源類型合理搭配原則
絲綢之路上的旅游資源類型多樣,風格、質量和品位也各不相同,既有自然景觀,又有歷史文化景觀,還有各類景區和旅游服務項目。一條旅游線路上的景點的選擇和搭配對于游客的參觀體驗非常重要。
第一,根據景點的質量和品位來安排。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一條旅游線路上的旅游景點的質量和品質不可能處在同等水平,如果一開始就安排質量品質最好的景點,把相對較弱的景點安排在后面,隨著游客在時間、經費和體力上的不斷付出,他們會感覺后面的景觀越來越不如之前的景觀,會產生心理落差,從而降低對這條旅游線路產品的感受。如果反過來,把越好的景點放在后面,游客看到的是一個比一個更好的景點,其內心的滿足感和成功感就會更高。可見,對不同質量和品位的景點進行不同的組合后帶給游客的游覽感受是截然不同的。
第二,根據景點的自身特色來安排。絲綢之路旅游資源類型多樣,在旅游線路景點的安排上,也要根據景點的自身特色來安排。一般來說,水域自然風光在清晨參觀比較好,因為清晨空氣清新,風平浪靜,更能體現水景的韻味。以山體為主的景觀或者安排在清晨,或者是黃昏,清晨太陽上升時的光線和下午的烈日余暉更能勾勒出山峰連綿起伏的線型和山體的雄渾壯麗。以觀賞植物為主的景點,則更適合下午游覽,有利于欣賞植物富于變化的動態美。一些民俗類、休閑類的游覽活動放在晚上更合適,游客在辛苦奔波一整天后回到住處,品嘗當地特色美食,觀看表演等都是比較好的休閑方式。
第三,充分照顧游客的生理、心理特點。歷史遺跡類文化信息比較濃厚的旅游景觀適合在上午游覽,因為根據人的生理機能,上午時間人的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興趣濃厚,容易接受復雜的更大量的文化信息,下午人比較疲倦,接收文化類信息的興趣較弱,就不適于參觀這類景觀了。線路的安排還要講究動靜結合的原則,如果第一天游覽的景觀對人的體力消耗較大,那么第二天的游覽就要考慮安排體力消耗較少的靜態的參觀內容,讓游客有時間恢復體力。絲綢之路文化旅游資源在空間布局上較為分散,各省之間和每個省內的各景點之間基本呈點狀分布的狀態,而且歷史文化遺跡類的資源所占比例較大,因此,在旅游線路規劃時就尤其要注重景點的合理搭配,充分考慮游客的生理和心理特點。
第四,注重文化資源內在價值的聯系。關于這一點,以往很少有人注意到。對于以自然景觀為主的旅游線路,當然不必去考慮各景點之間的文化關聯,但是作為絲綢之路文化旅游來說,注重各景點之間的文化關聯是有必要的。根據調查發現,選擇絲綢之路文化旅游的游客對絲綢之路上的文化都有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但他們對其中的文化內涵又知之甚少。絲綢之路是一條文化交流之路,絲綢之路的榮衰與當時當地的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等因素密切相關,因而各地文化遺跡之間的關聯性也比較明顯。在設計旅游線路時對各文化資源的價值進行深入挖掘,并找出它們之間的文化關聯,將更加有助于游客的理解和接受,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大限度地向游客傳遞文化信息,也無形中增加了這條線路的分量和吸引力。
三、基于文化價值挖掘的絲綢之路文化旅游線路規劃策略
絲綢之路沿線涉及7個省份、1000多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化旅游資源類型豐富多樣。但同時,由于絲綢之路沿線涉及的省市非常多,旅游資源呈散落分布的狀態,各省、市、縣區之間的游線一般都比較長,游客既可以選擇省內游,也可以選擇跨省份旅游,使得絲綢之路的旅游線路規劃變得非常復雜。
以往的研究者在進行旅游線路規劃研究時,更多地是從時空布局方面安排旅游線路,主要研究如何在最合理的時間內讓游客參觀最多的旅游景點,幾乎沒有考慮過要根據絲綢之路沿線文化旅游的資源價值特點和游客對文化信息的不同需求來實施旅游線路規劃,以滿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本文主要以甘肅省和陜西省為例,在充分挖掘和整理絲綢之路文化旅游資源及其價值的基礎上,從省內基礎線路、省內主題線路、區域合作專題旅游線路、區域合作環行旅游線路、區段旅游線路等不同層次來分類探討絲綢之路文化旅游線路規劃的策略。
(一)省內基礎線路規劃
省內基礎線路規劃就是專門針對省內旅游而進行的線路規劃,比較適合短期旅行的游客。可以根據各省旅游資源的特點,選擇一些最經典和最有特色的旅游景點進行合理的搭配。比如甘肅省內基礎線路可以設計出如下旅游線路:
河西走廊精品旅游線路:武威雷臺漢墓—張掖大佛寺—嘉峪關—敦煌莫高窟—鳴沙山·月牙泉—陽關—玉門關
戈壁古關古城旅游線路:張掖黑水國遺址—瓜州鎖陽城—高臺駱駝城—敦煌沙州古城—玉門關—河倉古城—陽關
甘肅石窟藝術賞析游:天水麥積山石窟一永靖炳靈寺石窟—武威天梯山石窟—肅南馬蹄寺石窟—玉門昌馬石窟—安西榆林窟—瓜州東千佛洞—敦煌莫高窟
河西自然風光游:武威民勤沙漠公園—張掖山丹軍馬場—嘉峪關七—冰川—鳴沙山·月牙泉—雅丹地貌
根據陜西省旅游景點的分布特點和資源類型,陜西省內基礎線路一般為一條線路一日游的類型:
西安—兵馬俑—華清池—西安
西安—華山景區—西安
西安—乾陵景區—法門寺—西安
西安市區明城墻、鐘鼓樓廣場、大雁塔北廣場
㈢省內主題線路規劃
近年來以資源類型為基點的主題旅游已經成為我國旅游的新興模式,主題旅游更多的是一種文化旅游,因而需要在深入挖掘旅游資源價值的基礎上找到各文化旅游點之間的文化關聯,以便更好地詮釋絲綢之路的文化,給游客更深度的文化體驗。
根據甘肅省內文化旅游資源的價值特點,可以設計如下主題旅游線路:
遠古文化游:武威黃娘娘臺遺址—臨洮馬家窯遺址—秦安大地灣遺址—天水伏羲廟—卦臺山—涇川王母宮
古城鎮遺址文化游:夏河八角城一臨夏桑科古城一景泰吊溝古城—金昌高廟古城—永昌驪軒城—張掖黑水國遺址—高臺駱駝城—瓜州鎖陽城—敦煌古城—陽關—玉門關
古墓葬文化旅游:天水漢將軍李廣墓—武威雷臺漢墓—張掖黑水國漢墓群—酒泉丁家閘壁畫墓—酒泉唐代模印磚墓—嘉峪關魏晉壁畫墓
隴中、南石窟文化游:永靖炳靈寺石窟—武山拉梢寺石窟—木梯寺石窟—甘谷大象山石窟—天水麥積山石窟
河西石窟文化游:西千佛洞—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東千佛洞—玉門昌馬石窟—酒泉文殊山石窟—肅南馬蹄寺石窟—武威天梯山石窟
甘肅民俗文化游:甘南藏族風情—臨夏穆斯林風情—肅南裕固族風情—肅北蒙古族風情—阿克塞民俗風情
根據陜西省內旅游資源可以設計如下專題線路:
佛教文化勝跡游:大雁塔—小雁塔—興教寺塔—鳩摩羅什塔—法門寺—彬縣大佛寺
古城遺址文化旅游:漢長安城遺址—厝長安城遺址—明城墻
古墓葬文化旅游:秦始皇兵馬俑—乾陵—昭陵—茂陵—陽陵
㈢區域合作旅游線路規劃
區域合作專題旅游是在旅游空間方面進行擴展和延伸的旅游線路,根據游客的喜好和各省之間的文化旅游資源特點,可以規劃出如下絲綢之路文化旅游線路:
絲綢之路黃金全線游:陜西西安—成陽—寶雞—甘肅天水—蘭州—武威—張掖—嘉峪關—敦煌—新疆哈密—吐魯番—庫爾勒—庫車一喀什
魅力絲路精華游:烏魯木齊—吐魯番—葡萄溝—天山天池—敦煌—嘉峪關—蘭州—青海湖—塔爾寺
絲路探秘游:烏魯木齊一吐魯番—葡萄溝—天山天池—烏爾禾魔鬼城—布爾津—喀納斯湖—莫高窟—嘉峪關—蘭州
(四)區域合作環行旅游線路規劃
西安旅游環線:陜西西安—甘肅天水—蘭州—武威—寧夏銀川或中衛—西安
蘭州旅游環線甘肅蘭州—武威—青海西寧—蘭州
銀川旅游環線:寧夏銀川—甘肅武威—嘉峪關—敦煌—青海西寧—甘肅蘭州—銀川
西寧旅游環線:青海西寧—甘肅武威一蘭州—天水一甘南一臨夏一西寧
烏魯木齊旅游環線:新疆烏魯木齊—甘肅天水—武威—張掖—嘉峪關—敦煌—新疆吐魯番—烏魯木齊
通過上述各類旅游線路的規劃可以發現,絲綢之路作為一條經濟文化帶,從洛陽到新疆,總體的游線非常長,沿線城市眾多。因而,在旅游線路規劃時,可以設計全程式旅游線路,也可以截取其中的某一段,還可以跳躍式地選擇其中的某幾個點串聯成線,也可以以某個城市作為中心據點,圍繞這個城市在周邊進行旅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