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鴻英
[摘 要] 健全有效的會計核算,能促進企業的經營成效,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有效防范企業經營風險。信息化對企業會計核算的影響,有利方面能夠降低核算成本、提高時效性,但同時又會使會計核算復雜性提高,安全性和保密性風險加大等等。為使企業會計核算適應新的會計信息化背景,企業管理層要重視會計信息化建設,完善企業會計核算的機制和監督,提高企業會計核算人員的整體素質。
[關鍵詞] 會計核算;會計信息化;影響研究
[中圖分類號] F230[文獻標識碼] B
一、研究背景
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不斷進步,使會計工作出現重大變革,然而國內外會計造假事件卻頻繁發生,讓投資者對企業會計信息真實性和會計隊伍的專業性產生懷疑,雖然我國財政部在監督會計核算和整頓企業經濟秩序做出了不少努力,同時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專家學者對于會計信息化環境下的企業會計核算方面的研究,并非做到完美,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理論和實踐兩方面的研究也處于基礎階段。關于信息化環境下的企業會計核算顯然欠缺相關理論指導,我國現行的有關信息化環境下企業會計核算法規制度出臺的較少。作為企業經營活動的重要部門,財務會計部門的日常工作包括:對外向投資者展現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以及現金流量,幫助外部投資者和債權人對企業經營情況有深入的了解,合理地做出投資決策;對內向管理層提供改善企業管理、防范經營風險、保證資產安全完整的完整化建議。
J.Motwanieral(2013)指出,如果會計行業不按照信息技術重新塑造自己的話,那么它將可能被推到一邊,甚至被另一行業——對提供信息、分析、簽證服務有著更加創新的行業所代替。企業自身只有改變生產運營管理模式,才能產生更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駱良彬等(2012)《企業信息化過程中會計核算問題研究》中分析了財務信息系統中的會計科目代碼體系,指出分段的編碼模式被很多ERP系統總賬模塊中的會計科目代碼采用。
王棣華(2013)《淺析會計信息化與企業會計核算》中指出在現代信息化的推動作用下企業的內部財務管理體系變得更加完善,創新出了不同的財務會計核算的模式,在對傳統的財務會計信息核算工作的不足以及優勢的發揮上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有利于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形成與發展。
二、會計信息化對會計核算的影響
(一)有利影響
1.提高會計核算的時效性。傳統會計核算是由人工進行記賬、算賬和核算,降低了會計工作效率,容易出現工作錯誤,并增加了企業成本。信息化會計核算為企業搭建會計信息系統,實現所有會計數據和業務的網上操作,所有信息即時傳遞,減緩了時間延遲,大大提高會計信息產生和提供的時效性,會計分期對企業的制約很小,管理層可以隨時查看最新或者往期的財務數據,即時反復處理數據,生成財務報告提高了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2.降低企業會計核算成本。傳統會計核算體系對企業經營的影響很小,缺乏信息的時效性以及準確性。在信息化會計核算體系下企業借助現代信息技術、電子技術,尤其是以會計軟件為代表的信息系統幫助企業實現了各項信息資源的共享,促進了財務信息資源在企業決策中的應用時效性和準確性,實現了財務數據的一體化和科學化。同時對于企業決策者而言,可以隨時對公司會計信息進行調閱,通過設置數據訪問權限,又避免了會計信息的流失,從而極大的降低了會計成本。
(二)不利影響
1.復雜性影響。當前,我國會計信息化軟件在使用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不易于安裝,而且不易于操作。有的會計信息化開發公司,開發設計的信息化軟件系統過于復雜,為了占領更大的市場,設計的軟件具有多種功能但不細化,希望利用自己軟件的功能全這一優點占領市場,爭取包涵各種會計業務,其中具備的核算子系統缺乏必要的聯系,會計數據不能實現及時傳輸,這樣的會計信息化軟件系統存在一定的缺點,有的軟件還不易于操作,具有異常繁瑣的操作順序與層次,這樣的信息化軟件系統不能保證其安全性。
2.安全性與保密性影響。我國大部分的企業應用的會計信息化軟件都是依托互聯網完成數據的傳輸,而這種模式本身就具有很多漏洞和后門,黑客輕易就能進入系統當中,竊取信息,改變數據,發布虛假信息等。現代會計信息化體系完全是依靠網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得以實現的,在對會計信息進行處理時,很可能由于計算機網絡的不穩定,導致會計信息的丟失或損壞,這樣就會對企業財務工作的順利開展造成影響。
3.基礎工作影響。很多單位不重視會計工作,單位內部不具備完善的會計內部管理制度,也不具備規范的財務管理制度,有的單位雖然制訂了制度但也不認真執行,隨意做假賬,對會計報表數據任意改動。會計法制建設不能落到實處,存在大量的執法不嚴現象,甚至某些企業管理人員因為自己的私欲,徇私舞弊,干涉會計的行為,侵害國家財產,使國家遭受重大的經濟損失。
三、傳統會計核算存在的問題
(一)會計核算缺乏時效性
會計核算的時效性是會計核算的重要構成部分,會計信息的時效特性十分明顯,企業的經濟利益受會計核算的發生時間與信息供給時間的間隔影響。產生與供給信息的時間間隔越長久,企業的經濟利益就越低下。然而,因為手工的會計核算手段極其簡陋,導致其核算時效滯后,給企業帶來了無法避免的損害。
(二)會計核算深度不夠
會計核算的深度是指會計核算指標的詳細水平和關聯水平。通常,會計核算的程度并不是越粗糙就越不好,成本效益原則是企業經營者重點考慮問題。因為在傳統的會計核算中,主要使用手工操作,核算手段十分粗糙,核算深度不夠,關聯度低。管理者不能清晰了解各項核算指標在不同財務報表中的內在聯系,內在聯系被完全割斷,所提供的核算內容十分膚淺。
(三)會計核算方法和指標單一
傳統會計核算模式下只能提供反映單一經濟內容的單一本位幣貨幣指標,然而信息化會計核算模式下能夠反映實物量指標和外幣指標。傳統會計模式下企業只注重生產過程的成本控制,但是信息化環境下的會計核算,管理者對企業成本產生的過程進行有效管控,所以傳統會計核算模式對整個企業的成長沒有起到良好的促進效果。
四、信息化環境下企業會計核算優化對策
(一)企業管理層要重視信息化建設
為了順應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改革時,不僅要將信息技術融入到日常業務中,也要對會計核算工作進行整合,利用企業自身的資源,將會計信息化與其相聯合,從而改良企業運行模式,精簡和統一企業會計核算工作。企業會計核算職員要做到有效的利用計算機搜集和共享財務數據,以取得精確的數據,并準確完整反映出財務的日常經營活動。
(二)完善企業會計核算的機制和監督
要獲得準確的財務數據,企業就必須建立一套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嚴格的財務規章制度是會計工作有序進行、部門內部管理工作的合理保證。同時,企業會計核算工作也需要建立監督機制,才能保證會計核算工作體系的完善。管理人員可以從以下兩方面來監督企業會計核算工作。一方面,成立企業內部審計部門,聘請具備專業技能的審計人員,組成內部審計項目組,對財務人員的會計核算工作進行審查和不定期的抽查,實現內部監督。另一方面,加強社會機構對企業會計核算的監督,例如聘請會計師事務所、獨立董事及其他第三方機構對企業會計核算工作的監督。
(三)提高企業會計核算人員的整體素質
企業需要建立健全針對財會人員的培訓體系,應當進行有效果并且具有專業針對性的信息化相關培訓,提高會計人員實際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解決會計問題的能力。同時,企業可以利用網絡技術為會計人員提供便利的遠程教育服務。
五、結論
在國家深化信息化改革的戰略指導下,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加強會計核算信息化建設,并且基本形成了一定的規模。但是由于某些企業管理者對會計核算信息化建設的重視不夠,企業財務核算制度不健全,缺乏專業人才,會計信息化數據安全性不高等問題制約了企業會計核算信息化的發展。通過對企業會計核算的研究,深入剖析了會計信息化環境的新形勢下的影響因素,找出企業會計核算存在的問題及應對對策。會計信息化環境下,從改善企業內部環境和企業外部環境兩大方面分別提出了改善企業會計核算信息化的建議,通過企業管理層重視信息化的建設,完善企業會計核算的機制和監督,提高企業會計核算人員的整體素質,完善企業信息化與財務信息化之間的配套建設,做好會計信息系統網絡安全保障,政府積極引導信息化建設和加強對企業信息化核算的監督這幾方面改善我國企業會計核算的信息化建設。
由于政府大力發展企業會計核算的信息化建設,并且越來越多的企業重視了財務信息化的實施,而專家學者對于企業會計核算信息化的研究還沒有達到十分深入透徹的階段,所以對于信息化與企業會計核算的研究還有很大的研究空間。
[參 考 文 獻]
[1]J Motwanieral.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ERP projects: Evidence from case studies[J]. Int.J.Production Economies,2013(75):83-96
[2]駱良彬,張白.企業信息化過程中會計核算問題研究[J].會計研究,2012(5):69-75
[3]王棣華.淺析會計信息化與企業會計核算[J].會計之友上旬刊,2013(34):51-52
[責任編輯:王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