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生 徐輝
作為一名中國人,認識漢字是進行語言交往的必備技能。根據課程標準要求的識字理念,從小學一年級學拼音開始就要慢慢識字。第一冊教材中的讀寫生字就有400個字,不僅要求會認,其中一部分還要求會寫。這給我們的教與學都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如何突破這一難點,使學生主動識字,我們有必要對識字教學的資源進行再開發和利用,以培養學生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掌握一定的識字方法、技能,使學生真正愛識字、樂識字、輕松識字,感受識字的快樂。
一、充分發揮課本資源
(一)創設識字情境,培養識字興趣
如,在教學《比尾巴》時,就讓孩子首先觀察各種動物的尾巴,因為孩子對小動物都很感興趣,孩子一邊說,一邊出示識字卡片,學生就在無意注意中認識了與這些動物有關的生字。在活動中,不知不覺地就記住了本課生字,識字效率大大提高。
(二)發掘教材編排的趣味性,引導孩子樂于識字
1.按圖講故事,情景識字
如,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上冊拼音第8課,情境圖中出現了“竹子、日出、讀書、騎車”幾個詞語,要求學習其中五個簡單的漢字。我先讓孩子觀察畫面,然后師生共同發揮想象,編故事、講故事:“小明的爺爺在日出的時候,帶著小明到公園里騎車,他們經過竹子旁,看見一位阿姨在長椅上讀書……”隨著故事,我隨機出示了“出、讀、書、騎、車”這幾個要求認識的字,學生把它們與故事聯系起來,很快就記住了。
2.利用漢字特點,推理識字
漢字作為方塊字,有一定的造字特點,了解一些漢字造字的規律,將能極大地激發孩子識字的興趣。如《日月明》是一課會意字,它的構文方式不僅使孩子讀起來朗朗上口,而且對孩子記憶字形,理解字義都非常方便。
3.設計多種游戲,快樂識字
機械的反復讀,反復寫,學生容易厭煩,而語文識字的掌握及能力的培養,只有在不斷的練習中,才能得以鞏固和熟練。所以,在教學中,利用生字的組成特點,可以采用順口溜巧記字形,可以編順口溜識字,還可以設計闖關游戲,走迷宮游戲等進行學習鞏固識字。
4.利用教材資源,拓展識字
如,《詠鵝》小朋友早就背得滾瓜爛熟了,讀背沒有問題了,我們就可以把精力多放一點到識字上,在識字的同時了解字義,也有助于詩意的了解。
(三)利用新舊知識的聯系,指導孩子隨機識字
如,在教學《哪座房子最漂亮》時,讓學生想辦法記記“們”。有的說:“門字加上單人旁。”有的說:“門外站個人。”我在肯定了孩子的方法后,又出了幾個字謎:“門里有個人。”“門里有張嘴?!薄伴T里有個太陽?!薄伴T里有只耳朵”……讓能猜的同學寫到黑板上來,學生一一寫出了這幾個字,我們就在愉快的猜謎中記住了“閃、問、間、聞”。實驗證明,在有意識記和理解的基礎上識記(即意義識記),由于有思維活動的參與,其識記效果遠勝于無意識記和機械識記。
(四)重視閱讀教學的各個環節,培養孩子的識字能力
1.在預習中讀準字音
這一環節是孩子自主識字的過程,可以指導孩子讀準字音,不認識的去文中圈出來,讀讀上面的拼音,記住字音,然后再去讀讀生字條中的字,會讀了,把拼音朋友請來,寫在字的上面,以便鞏固。
2.在教學中鞏固字形
經過課前的預習,課堂教學時,老師再有意識地問問:“誰有什么好辦法記住這些字?”組織大家匯集好的記憶方法,集思廣益,學習互補,可以鞏固字形的識記,掌握最佳識字方法。
3.在閱讀中理解字義
閱讀并不是單純的朗讀,它可以幫助我們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字義,從而強化識字。
二、積極開發課外資源
(一)在熟悉校園中識字
一年級小朋友剛剛進入小學,對于學校里的一切都是陌生的和好奇的,我在帶領孩子熟悉校園時有意識地教孩子指讀校名、班名、辦公室等處的室牌名,讓學生在無意識中識記一些字,也給學生的自主識字指出了一條途徑。第一個星期,我還教小朋友識記了各個任課老師的姓,拉近了師生之間的關系。
(二)在與同學交往中識字
進入一年級,身邊的很多同學都是新的,怎樣讓孩子們盡快認識呢?我又找到了一條識字的途徑,讓小朋友在相互的詢問、介紹中識記同學的名字,并承諾請認得最多的小朋友幫老師發作業本,沒想到孩子們的認字熱情出奇的高,不到一星期,有些小朋友已經能認得所有同學的姓名了。
(三)在生活環境中識字
如,在學完《自選商場》后,我讓學生跟隨家長去超市購物,請教家長,認讀商品名稱,剪貼商品包裝,認讀包裝上的字;形形色色的商業廣告也為學生提供了圖文并茂、生動有趣的識字環境,許多朗朗上口的廣告詞深受小學生的青睞,我引導學生利用星期天、節假日,請家長幫助摘錄廣告詞,學習廣告詞中的一些字詞。
漢字學習是一個反復的、長期的過程,盡管新教材第一學段的識字任務相當的重,但如果教師能合理開發識字資源,激發學生對漢字的興趣,并創造多種途徑、多種方式,采用一定的方法,學生還是樂于識字、善于自主識字的。
參考文獻:
孫偉,趙文超.讓識字成為孩子的樂趣[J].教育科學,2016(4).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