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俊杰 王麗云 謝伯欣 張操 王翔 劉雅南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6.08.007
[摘要] 目的 探討給予新診斷2糖尿病患者DPP-4抑制劑治療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 方法 從2005年1月—2015年12月該院收治的新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中抽取1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入選患者均分成兩組,每組各50例病患。單純給予對照組患者胰島素治療,實驗組則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沙格列汀(安立澤)。治療周期內,密切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的血糖值情況、糖化血紅蛋白水平、身體質量指數及低血糖發生率。結果 ①兩組患者的FPG、2hPG、HbAlc水平經治療均有所下降,實驗組2hPG水平和HbAlc水平較對照組改善更為明顯,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②實驗組胰島素用量平均達標時間比對照組更短,,用藥期間內本組患者的胰島素維持劑量也逐漸減少;③對照組患者用藥期間內4次中輕度低血糖,3次嚴重低血糖,實驗組用藥期間內僅1例患者出現輕微低血糖,后經進食逐漸緩解。提示DPP-4抑制劑聯合胰島素治療可有效減少低血糖事件發生。結論 DPP-4抑制劑聯合胰島素治療新診斷II型糖尿病療效顯著,安全可靠,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 DPP-4抑制劑;新診斷標準;2型糖尿病;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04(b)-0007-02
在現代社會,不規律的生活與飲食使糖尿病這一代謝性內分泌疾病在臨床上越來越常見,高血糖作為其主要病癥表現是由胰島素分泌缺陷或生物作用受損所導致的。根據病因學分析體系劃分,糖尿病可分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及特殊類型糖尿病四種。其中,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最主要病癥類型,其患病人數占糖尿病總患病數的90%以上。胰島素是糖尿病患者常用治療藥物,它能有效穩定維持患者血糖水平,防治并發癥。該院近年來以DPP-4抑制劑聯合胰島素治療2型糖尿病取得良好效果,為進一步探究DPP-4在糖尿病治療領域的臨床療效與使用價值,文章現以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為例進行分析和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2005年1月—2015年12月該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抽取100例患者進行試驗研究。全部患者經診斷均符合2型糖尿病新診斷標準。病例排除標準:①肝腎功能不全者;②酮癥酸中毒者;③嚴重內分泌疾病者;④嚴重心血管病或感染所致血糖升高者。隨機將篩選合格病例均分成兩組,每組各50例患者。實驗組:男22例,女28例;患者年齡30~60歲,平均年齡(47.84±2.06)歲;患者病程2~10年,平均病程(6.35±1.13)年。對照組:男21例,女29例;患者年齡32~59歲,平均年齡(47.92±2.11)歲;患者病程1~11年,平均病程(6.42±1.07)年。兩組患者基本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單純胰島素注射治療,藥劑規格10 mL:400單位,每日用藥次數及用藥量依患者病情、血糖、尿糖而定,餐前20 min左右皮下注射,用藥初始從小劑量(2~4單位)開始,后根據血糖檢測結果逐漸調整藥劑量,連續治療1個月。
實驗組胰島素注射治療與對照組一致,在此基礎上,該組患者加用DPP-4抑制劑,口服沙格列汀(安立澤)或西格列汀(捷諾維)。沙格列汀用藥劑量5 mg/次,西格列汀100 mg/次,兩種用藥均1次/d,用藥不受進餐限制。每例患者上述兩種藥物選擇1例服用,同時胰島素注射治療,用藥周期1個月。
兩組患者用藥期間內均給予常規飲食指導及運動鍛煉指導。治療前后,測量并記錄兩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紅蛋白水平(HbAlc)及身體質量指數(BMI),觀察患者用藥期間內的低血糖發生情況及胰島素用量變化情況。
1.3 統計方法
以SPSS 21.0系統軟件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指標變化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FPG、2hPG、HbAlc、BMI水平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FPG、2hPG、HbAlc水平均有所下降,組內前后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2 hPG水平和HbAlc水平較對照組改善更為明顯,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外,兩組患者治療前后BMI指數無明顯變化,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內胰島素的用量水平
對照組胰島素用量平均達標時間為(10.4±2.7)d,確定胰島素達標用量后,患者治療周期內均以該用藥劑量維持。實驗組胰島素用量平均達標時間為(6.7±3.2)d,與對照組相比達標時間縮短,且患者胰島素用量達標后,治療周期內的維持劑量逐漸減少。
2.3 兩組低血糖發生情況
對照組用藥期間內低血糖情況共計出現7次,其中3例為嚴重低血糖(血糖<4.3 mmol/L)。實驗組用藥期間內僅1例患者出現輕微低血糖,后經進食逐漸緩解。提示提示DPP-4抑制劑聯合胰島素治療安全可靠,能有效減少低血糖事件特別是嚴重低血糖事件的發生。
3 討論
有糖尿病癥狀、無熱量攝入8 h以上的空腹血糖高于7.0 mmol/L、隨機血糖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2 h血糖高于11.1 mmol/L是現階段臨床判定2型糖尿病的新型診斷標準。2型糖尿病作為臨床常見代謝性疾病具有進展性特點,通常隨著病程的延長,患者將會出現胰島素功能進行性衰竭、口服降糖藥物失效等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3點:①胰島素抵抗減弱;②胰島β細胞功能惡化;③促泌劑失效。鑒于此,長病程糖尿病患者通常多采用皮下注射胰島素的方式維持血糖水平DPP-4又稱T細胞表面抗原CD26,其主要作用為分解蛋白質,目前臨床投入使用的DPP-4抑制劑類型有沙格列汀、西格列汀、維格列汀等。該次臨床選用的安立澤和捷諾維即為沙格列汀、西格列汀片劑,這兩種抑制劑均能作用于2型糖尿病,在患者科學飲食和運動基礎上有效改善血糖控制。此次研究結果顯示,DPP-4抑制劑聯合胰島素治療2型糖尿病,患者治療后2hPG水平和HbAlc水平較單純胰島素治療改善更為明顯,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聯合治療下,患者胰島素用量平均達標時間比單純胰島素治療用時更短,用藥期間內患者的胰島素維持劑量也逐漸減少,提示DPP-4抑制劑不僅可有效改善患者高血糖癥狀,更能縮短胰島素維持劑量達標時間,加速患者血糖水平穩定,改善患者胰島素水平,幫助患者減少胰島素用量。此外,聯合治療下,50例患者治療周期內僅1例出現輕微低血糖,與單純胰島素治療出現的4次中輕度低血糖,3次嚴重低血糖相比,其低血糖發生率明顯降低,提示DPP-4抑制劑聯合胰島素治療可有效減少低血糖事件特別是嚴重低血糖事件的發生,應用療效顯著,安全可靠,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廖桂華,王建,周建國,等.安立澤聯合胰島素治療單獨胰島素降糖欠佳的高齡2型糖尿病患者臨床觀察[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4(4):735-738.
[2] 王凱亮,孫治平,韓旸,等.DPP-4抑制劑治療新診斷Ⅱ型糖尿病的療效觀察[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6):659-661.
[3] 劉瓊,何翠英,衛家芬.DPP-4抑制劑治療2型糖尿病的研究進展及臨床應用[J].實用藥物與臨床,2015(7):856-859.
[4] 宋秀霞,姜濤,康慨,等.DPP-4抑制劑聯合二甲雙胍治療初發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療效觀察[J].中國新藥雜志,2014(2):215-218,240.
[5] 宋崟,任耘.DPP-4抑制劑單藥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J].天津藥學,2014(1):62-64.
[6] 李敏.DPP-4抑制劑聯合治療對2型糖尿病臨床療效的系統評價[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4(24):44-48.
[7] 陸菊明.DPP-4抑制劑單藥治療和聯合治療方案及療效分析[J].藥品評價,2012(34):31-36.
(收稿日期:2016-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