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琳輝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6.08.029
[摘要] 目的 探討利拉魯肽聯合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該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接診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作為該次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各60例。研究組患者采用利拉魯肽聯合二甲雙胍進行治療,對照組患者僅使用二甲雙胍進行治療,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后前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與不良反應。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后血糖水平均有同程度的降低,研究組患者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3.3%,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1.6%,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均未發生不良反應事件。結論 利拉魯肽聯合二甲雙胍對2型糖尿病進行治療,可有效的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改善臨床癥狀,且不良反應發生情況較少,安全性較高,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 利拉魯肽;二甲雙胍;2型糖尿病;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04(b)-0029-02
糖尿病是常見的慢性病,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糖尿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成為了繼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疾病后嚴重慢性病[1]。引發糖尿病的不良因素有很多,主要為飲食習慣及生活方式,因此改變患者的生活方式及不良習慣可以有效的控制糖尿病。二甲雙胍是常見的糖尿病治療藥物,但是單獨進行使用的效果并不明顯[2]。該文選取了2014年1月—2015年1月該院接診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進行研究,探討利拉魯肽聯合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接診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男性68例,女性52例,年齡41~75歲,平均年齡(50.13±3.76)歲,病程3個月~15年,平均病程(5.21±2.12)年。所有患者均符合2型糖尿病的臨床診斷標準。將120例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60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標準
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肝腎功能異常者;糖尿病嚴重并發癥患者;妊娠者;精神疾病者[3]。
1.3 研究方法
對兩組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同時對患者飲食習慣、生活方式進行指導。
1.3.1 對照組 給予患者口服二甲雙胍0.5 g/次,2次/d,餐后服用。
1.3.2 研究組 給予患者利拉魯肽聯合二甲雙胍進行治療,采用皮下注射方式,0.6 mg/次,1次/d。兩組患者持續治療15 d,根據血糖改變情況調整藥物劑量。
1.4 觀察指標
測量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空腹、餐后2h血糖水平及糖化蛋白水平。觀察兩組患者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針對癥狀給予處理。
1.5 療效評價
顯效:經治療,患者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均在正常值范圍內;有效:經治療,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明顯的環節,血糖及血紅蛋白水平下降80%;無效:經治療,患者臨床癥狀、血糖水平無明顯改善[4]。
1.6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6.0系統軟件統計分析資料;計量資料用(x±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均為出現任何不良反應。
2.1 兩組患者血糖水平
經治療,兩組患者的血糖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研究組患者的血糖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為93.3%,對照組為81.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2型糖尿病的易發人群為40~60歲,且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均為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是常見的內分泌代謝疾病,具有很強的遺傳易感性。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生活方式不斷的改善,使人們日常飲食中攝入的脂肪、能量、糖類等明顯增加,而運動量逐漸減少,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根據流行病學研究報告表明[6],糖尿病在全球范圍內的發病率明顯提高,特別是發展中國家,預計2025年糖尿病的發病率會提高170%。糖尿病目前已經成為及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疾病后的第二位疾病,嚴重威脅人們的健康安全。2型糖尿病患者生產胰島素的能力并沒有完全消失,但是產生的胰島素較差,使患者身體處于胰島素缺乏的狀態中,可以藥物來刺激胰島素進行分泌,達到控制血糖水平的目的。
糖尿病的誘因有很多,主要為遺傳因素、年齡、肥胖及攝入高熱量食物過多,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均會表現出代謝性紊亂癥狀,由于糖尿病患者的年齡較大,患病的同時可能伴隨著腎臟疾病或心腦血管疾病,當尿糖排泄出現障礙時,就會使患者出現多尿的癥狀。糖尿病患者的血漿滲透壓要比正常人高很多,加之尿量較多,使機體內的水分大量丟失,體內的細胞就會處于脫水的狀態,使患者出現口渴的癥狀;當患者的身體處于胰島素相對缺乏的狀態時,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能力會大幅度降低,使細胞出現過度饑餓的情況,這時會刺激患者的攝食中樞,使患者常常感到饑餓,大量的進食。
目前臨床上認為,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理機制是胰島B細胞功能減退及胰島素抵抗。而胰島B細胞功能減退是促進糖尿病進展,導致不良預后的重要原因。控制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HbA1C)可以有效的控制糖尿病的進展。但是這種單純控制糖化血紅蛋白(HbA1C)水平的治療方法不能有效的改變病理基礎,改善或延緩胰島B細胞功能衰退才是治療糖尿病的根本方法。據相關研究表明,胰島素、磺脲類及二甲雙胍等藥物不能阻止胰島B受到的損害。所以為了徹底根治糖尿病需要尋求更可靠的藥物。
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可以促進胰島B細胞的分化,誘導新細胞的產生,抑制B細胞死亡,增加B細胞的含量,同時對B細胞存在保護的功能。利拉魯肽是一種GLP-1的類似物,與天然的GLP-1及其相似,能夠彌補傳統降壓藥物的缺點。藥物集合GLP-1受體后,在進入機體內,能夠刺激胰島B細胞的分泌,抑制高血糖素分泌。另外,利拉魯肽不僅可以控制血糖水平,同時還可以延長患者的胃排空時間,降低了患者多食的癥狀,使患者攝入的能量減少,降低體重,引發低血糖的風險隨之降低,且利拉魯肽的用藥時間并沒有特定性的要求,治療時比較方便。利拉魯肽聯合二甲雙胍,可以有效的彌補到了二甲雙胍的缺點,使二甲雙胍的服用劑量減少,減少患者過度服用藥物帶來的不良反應。
該研究中研究組采用利拉魯肽聯合二甲雙胍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對患者的治療后的血糖、糖化蛋白水平進行比較,發現研究組患者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可見利拉魯肽聯合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的效果明顯優于單純服用二甲雙胍藥物。
綜上所述,利拉魯肽聯合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的治療效果顯著,可以有效的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無不良反應,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梁超,周玲.利拉魯肽聯合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床療效[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2,33(5):656-658.
[2] 崔榮崗,蘇秀海,李文東,等.利拉魯肽聯合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40例療效分析[J].臨床內科雜志,2013,30(8):528-529.
[3] 劉波.利拉魯肽與格列美脲聯合二甲雙胍治療老年2型糖尿病療效比較[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6):1396-1397.
[4] 楊文英,劉曉民,馬建華,等.利拉魯肽與格列美脲聯合二甲雙胍對2型糖尿病的療效和安全性比較[J].中華糖尿病雜志,2011,3(6):457-462.
[5] 董越華,朱梅,高志紅,等.利拉魯肽聯合二甲雙胍治療肥胖2型糖尿病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1例報告[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2,20(6):469-470.
[6] 何靜,蔣瓊.利拉魯肽聯合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床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14,21(36):80-82.
(收稿日期:2016-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