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文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6.08.054
[摘要] 目的 對于低鈉血癥在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臨床特征進行研究。方法 隨機抽取該院在2013年11月—2015年11月間收治的40例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2例正常組患者沒有出現低鈉血癥,18例研究組患者出現低鈉血癥,對所有患者進行針對性治療,比如降糖以及抗心力衰竭等,低鈉血癥患者還要進行改善治療。對比兩組患者實驗室指標以及相關資料。結果 研究組患者年齡高于正常組,兩組患者心功能等級也存在明顯差異,另外,正常組患者治療前血漿滲透壓以及糖化血紅蛋白與研究組患者的差異顯著(P<0.05)。結論 對于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來說,年齡處于較高階段,并且血糖以及心功能情況較差的患者發生低鈉血癥的概率較高。
[關鍵詞] 糖尿病;慢性心力衰竭;低鈉血癥;臨床分析
[中圖分類號] R58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04(b)-0054-02
Diabetic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in Clinical Analysis of Hyponatremia
WANG Xue-wen
Internal Medicine,the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Shuangyashan City, Shuangyashan,Heilongjiang Province,1551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For hyponatremia in diabetic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in clinical features were studied. Methods Randomly selected from in November 2013 - November 2015 were 40 cases of diabetic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22 patients with normal group did not appear hyponatremia, 18 patients with team of hyponatremia, targeted therapy for all patients, such as hypoglycemic and resistance to heart failure, improve treatment hyponatremia patients. Compared to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laboratory index and related materials. Results Age group patients is higher than normal group, two groups of patients there exist obvious differences in cardiac function level, in addition, the group of patients with normal plasma osmotic pressure an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before treatment with the team in patients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 For heart failure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rged, age at the higher stage, and poor blood glucose and cardiac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high probability of occurring hyponatremia.
[Key words] Diabetes; Chronic heart failure; Hyponatremia; Clinical Analysis
為了對糖尿病以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低鈉血癥的引發原因進行分析,及時改善患者癥狀,該研究特選取2013年11月—2015年11月間該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對其低鈉血癥臨床特征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該院收治的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癥狀以及檢查結果均符合相關標準,其中有18例患者(男性8例,女性10例)出現低鈉血癥,剩下的22例患者(男性10例,女性12例)則沒有出現低鈉血癥,研究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以及治療前后相關實驗室指標。
1.2 治療方法
結合患者血糖檢測結果,選擇口服降糖藥物或者注射胰島素,保證患者的空腹以及餐后血糖分別在6~8 mmol/L以及7~10 mmol/L之間,對于慢性心力衰竭疾病,護理人員需要囑咐患者臥床休息,并控制水的飲用量,必要時可以采取吸氧措施,擴張患者的血管,使其心功能有所加強。除此之外,還要調節患者紊亂的電解質,并使用氯化鈉靜滴[1]。
將5 g/d的氯化鈉用于中度低鈉患者的治療中,可以通過食物進行補充[2],同時要停止將利尿劑用于患者中,使用濃度10%,劑量為60~80 mL/d的氯化鈉對重度低鈉患者進行治療,方法為靜脈滴注,在此期間要控制滴注速度,一般控制在1 mL/min左右,另外要將5~8 g的鈉鹽用于輕度低鈉合并心功能Ⅳ級的患者首日治療中,結合患者病情確定是否再使用氯化鈉對其進行靜脈滴注。對所有患者進行為期10 d的治療,能夠發現心功能以及血糖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并且糾正了其低鈉血癥的情況。
1.3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
2 結果
2.1 臨床資料對比
該次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患者的平均年齡為(75.39±3.36)歲,正常組患者的平均年齡為(65.23±4.24)歲;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258 0,P=0.000 0<0.05),發生低鈉血癥的患者其平均年齡明顯比正常組高,并且心功能為Ⅳ級的人數多于正常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實驗室指標對比
治療前研究組患者糖化血紅蛋白、血鈉以及血漿滲透壓與對照組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受到身體等情況的影響,許多患者都會出現電解質紊亂的情況[4],低鈉血癥就是其中最為常見的一種,其引發原因與慢性心力衰竭、糖尿病等疾病存在一定的關系,所以患有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極易出現低鈉血癥,而這種疾病在單純糖尿病患者中則不多見[5]。該研究研究結果顯示,在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出現低鈉血癥的患者中,其年齡較高,并且心功能等級為Ⅳ級的較多,另外患者糖化血紅蛋白、血漿滲透壓以及血鈉比沒有低鈉血癥的患者高。產生這種現象是因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使其內環境的異常更加嚴重,再加上心力衰竭疾病,就有可能使患者鈉的攝入更低,從而引發低鈉血癥[6],另外某些藥物也有可能增加該疾病發生率,比如利尿劑、腎上腺皮質激素、三環類抗抑郁藥物、卡馬西平等。所以對于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有效控制其血糖以及血壓的情況,控制某些藥物的使用并適當對鈉進行補充,能夠有效防止低鈉血癥的發生[7-8]。除此之外,特別注意和關心高齡患者以及心功能等級較高的患者,能夠有效防止其發生低鈉血癥,提高疾病的治療效果以及預后。
綜上所述,應該積極防止高齡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低鈉血癥情況,并囑咐其積極控制血糖以及血壓,避免低鈉血癥的發生以及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平.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發生低鈉血癥的臨床特征分析[J].山東醫藥,2013,53(25):41-43.
[2] 呂益奎.32例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發生低鈉血癥的臨床療效分析[J].醫學信息,2014(5):69.
[3] 劉思潔.糖尿病合并慢性低鈉性心力衰竭的臨床療效[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14(3下半月):82-84.
[4] 吳新泉.糖尿病合并慢性心衰患者發生低鈉血癥的危險因素及對療效的影響[J].醫學信息,2015(17):256.
[5] 劉志英,何婷婷,侯惠如,等.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低鈉血癥的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19(10):1148-1150.
[6] 馬中書,邱明才.2型糖尿病合并低鈉血癥及低鈣血癥的機制探討[J].中國全科醫學,2011,14(18):2013-2015.
[7] 張國棟,王志強.老年糖尿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低鈉血癥的臨床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5(3):394-396.
[8] 馬愛華,袁磊,林海玲,等.糖皮質激素在治療低鈉血癥中的作用[J].江蘇醫藥,2013,39(20):2490-2491.
(收稿日期:2016-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