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巍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6.08.058
[摘要] 目的 分析血糖檢驗對于控制老年人正常血糖水平的臨床意義。方法 選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該院收治的6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為觀察目標,按照計算機數字法分為參照組和實驗組,各300例,兩組患者均在常規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進行相應的活動鍛煉,實驗組每周檢測1次血糖,3個月檢驗1次HbA1c,參照組完全根據患者個人意愿檢驗血糖,比較兩組血糖改善情況。結果 與檢驗前相比,定期檢驗后的實驗組FBG、2 hPG以及HbA1c均得到了顯著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參照組檢驗前后上述指標無明顯變化(P>0.05)。結論 老年糖尿病患者定期進行血糖檢驗有利于根據各項血糖變化值和臨床表現調整治療方案,加強生活干預和健康指導,對控制患者正常血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糖尿病;老年患者;血糖檢驗
[中圖分類號] R58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04(b)-0058-02
≥60歲的患者出現糖尿病典型臨床癥狀或糖尿病發病時間持續到60歲以上的病例被臨床統稱為老年糖尿病。近年來,隨著老齡化進程的不斷加劇,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發病率逐漸上升,如何對其血糖進行有效控制是臨床面對的迫在眉睫的問題[1]。常規藥物治療基礎上進行飲食調整和運動鍛煉,并定期進行血糖檢驗,對改善患者病情,提高預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為分析血糖檢驗對于控制老年人正常血糖水平的臨床意義,該研究選取該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間收治的6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為觀察目標,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6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為觀察目標,所有患者均符合WHO糖尿病臨床診斷標準[2]。其中男性患者258例,女性患者342例,患者年齡63~82歲,平均年齡(70.5±3.2)歲。按照計算機數字法分為參照組和實驗組,各300例。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迪瑞CS-12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FBG(空腹血糖)、2 hPG(餐后2 h血糖)以及HbA1c(糖化血紅蛋白)等血糖指標。實驗組每周檢測1次血糖,3個月檢驗1次HbA1c,根據檢驗結果,指導患者適當調整治療方案,改變不良飲食和生活習慣。參照組完全根據患者個人意愿檢驗血糖,比較兩組血糖改善情況。
1.3 療效評價標準
①理想血糖控制效果:FBG在4.4~6.1 mmol/L范圍內,HbA1c在6.5%以下(不包括6.5%);②較好的血糖控制效果:FBG在6.1~7.0 mmol/L范圍內,HbA1c在6.5%~7.5%;③血糖控制效果不佳:FBG在7.0 mmol/L以上,HbA1c在7.5%以上[3]。
1.4 統計方法
借助統計學軟件處理器SPSS 21.0處理分析全部數據,血糖控制效果采用,均數±標準差(x±s)進行描述,組間比較進行t檢驗。
2 結果
檢驗前,兩組患者FBG、2 hPG以及HbA1c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檢驗后,實驗組FBG、2 hPG以及HbA1c改善情況顯著優于檢驗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參照組檢驗后的上述指標與檢驗前進行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糖尿病是臨床發生率較高的一種終身性內分泌性疾病,病情長,病因復雜,嚴重威脅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由于2型糖尿病是中老年時期常見病和多發病,所以老年糖尿病以2型糖尿病者居多,其是一種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相對來說,臨床病情具有一定的穩定性,但在臨床治療過程中可能會向1型糖尿病轉變,而1型糖尿病病情不穩,控制效果較差。大多數老年糖尿病患者都會出現各種類型的并發癥,如泌尿系統感染、眼科疾病等。很多患者不僅表現出“三多一少”的情況,還表現出其他的臨床癥狀。近年來,隨著老齡化趨勢的不斷發展,老年糖尿病患病數量逐漸增多,積極有效控制患者血糖變化十分重要[4]。
該組研究結果顯示,檢驗之后,實驗組血糖控制效果顯著優于檢驗前(P<0.05),但參照組檢驗后的血糖控制效果與檢驗前相比,差異不明顯(P>0.05)。由上述研究數據可知,加強對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檢驗和監控,對維持正常血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檢測過程中,一旦發現患者血糖升高或者糖代謝異常時,在給予胰島素等對癥治療的基礎上,對其日常飲食、運動頻率進行相應的調整,可顯著改善患者體內胰島素含量水平,緩解胰島素β細胞承受的壓力,促進葡萄糖快速吸收消化,從而達到有效控制血糖的治療目的[5-6]。除此之外,由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變化比較頻繁,再加上血糖異常容易導致一系列并發癥,因此,進行血糖檢驗和監測還能顯著降低并發癥發生率,而維持正常血糖指標是有效控制和治療糖尿病的關鍵所在[7-8]。醫護人員還要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指導宣教,囑其及時改正日常生活中不良飲食習慣、行為等,遵醫囑服藥,提高其治療依從性。注意其情緒變化,強化心理指導,使其始終保持良好的心態,樹立戰神疾病的信心,定期進行相應的基礎檢查,以明確疾病變化,調整治療方案。
綜上所述,老年糖尿病患者定期進行血糖檢驗有利于根據各項血糖變化值和臨床表現調整治療方案,加強生活干預和健康指導,對控制患者正常血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李曠,鄧述歡,吳佩明,等.探究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檢驗的臨床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4,9(5):68-69.
[2] 于亮.糖尿病的血糖檢驗新技術的臨床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25(13):87-88.
[3] 李微.研究妊娠期糖尿病的臨床血糖檢驗結果[J].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15,2(5):165-166.
[4] 李育霞.75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檢驗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26(6):82.
[5] 張晶菊.血糖與尿糖檢驗在糖尿病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分析[J].醫學信息,2015,17(11):50-51.
[6] 萬敏,李冰,李必生,等.中老年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脂、血糖水平的檢測及臨床意義[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3, 34(23):3184-3185.
[7] 易延靜,秦俠,黃曉波,等.中老年人群體重指數腰圍與血糖水平及糖尿病關系的分析[J].四川醫學,2013,34(7):908-910.
[8] 卞紅燕.非乙醇性脂肪肝患者的血脂和血糖檢驗結果探討[J].當代醫學,2015,21(13):17-18.
(收稿日期:2016-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