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鳳龍
教具是為了達到教學目的而設計制作的。教師動手研究、設計、制作教具,是提高素質教育的手段之一,也是整個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自制教具方便講解,構造極其簡單,可以滿足當前的教學需要,有利于鞏固、提高師生的基礎知識和動手技能,提高教學質量。在教學中直觀形象、省時、省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學生的感知速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在學生幼小的心靈中埋下創新的種子。尤其對教育經費短缺、條件差的廣大農村和貧困地區學校更有現實意義和長遠意義。
一、自制數學教具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用自己設計、制作的教具進行教學,有利于改變“滿堂灌”的現象,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學生理解計數單位的十進關系中,教師借助自制教具人民幣、計數器的直觀演示,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自主探究的欲望,認識平行中教師制作兩個不同顏色的盒子,教師對兩個盒子擺放位置的操作,學生通過觀察、觸摸等感知活動,感受到盒子某面中兩條色線的位置關系,進一步體會理解同一平面的意義。有意識地營造和諧輕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有機會去動手發現、創新,自己動腦思考、歸納總結,從實踐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更好地學習數學。作為工作在小學教育第一線的教師,我認為,要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不但要用好別人發明創造的教具,自己也要根據教學內容需要,勤奮學習,熱愛勞動,展開聯想,創造發明,把發明創造的教具用在教學第一線,教具形象直觀、通俗、易懂,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時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用自制教具輔助教學,有利于突破難點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自制數學教具是教師自身數學知識與教學經驗的結晶,它針對數學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和亟須解決的問題而集教師的教法和學法為一體,在幫助學生理解重難點上起了不可缺少的作用。教學中,有許多奧妙、許多困惑需要教師幫助學生去解答。教師僅用傳統教學方法是不行的,學生無法接受,但教師用教具演示,有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教師一件件精致的教具,學生學習興趣盎然,從不想學變為想學,甚至和教師一起探討、切磋,相互改進,使學生潛力充分地發揮。這樣,教師素養提高,學生想學、會學,努力優化課堂教學效率。
三、自制教具的使用能使數學中抽象的、復雜的概念具體化
用教具教學中,學生個個都能參與操作活動,經歷動腦動手的過程,使數學中抽象的、復雜的概念具體化。教具使用,可以使實物、文字、表格、圖形等多種形式結合起來,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整個學習過程,加深所學內容的理解,豐富多彩的教具可以使實物與潛伏性問題相結合。實物與文字相結合,計算與推理相結合,數和形相結合,充分發揮圖形的作用,使課堂豐富多彩,富有啟發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在教學中制作放大的游標卡尺(測量圓柱、圓錐的直徑、半徑),方位移植轉盤(可能性、旋轉),花瓣形轉盤(+、-、×、÷),角演示儀(角的大小),活動轉盤演示卡(低年級數學教學),三角形拼圖、正方體魔形(空間幾何),24小時計時器等,對教學起到很大的幫助,學生對知識的學習既輕松又真實,也不必死記硬背,復雜變簡單,抽象變具體。
四、自制數學教具可以改進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增強學生思維的開放性和思考問題的全面性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參與制作數學教具的過程是學生全面鍛煉的過程,學生參與數學教具的制作不是一種簡單的機械模仿,他們需要弄懂教具的原理,并對教具作出點滴的改進,需要創造性的思維活動,需求合適的器材,進行精密的加工、組裝,也是一種手腦并用的鍛煉活動,用自己制作的教具進行表演又是動手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的鍛煉。改變由教師唱獨角戲的教學形式,真正體現參與式教學。課堂上,學生主動積極、大膽發言,相互交流、展示。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習慣和應用意識,提高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感受學習創造的樂趣,增強學好知識的信心。學生獨立思考和探索的愿望和能力有所提高,并能在探索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觀點。能在傾聽別人的過程中逐漸完善自己的想法,提供充分探索與交流的機會,使學生進一步經歷觀察、實驗、猜測、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動。
數學教學是一門學問,更是一門藝術,如不科學合理地運用教具,純粹是圖新鮮擺花架子只會適得其反。它是服務于教學,所以要有實用性。在學習別人成果的前提下,還要革新創造,在全人類科學迅速發展的今天,要用革新技術指導制作教具。紛繁復雜的教學內容,通過教具的演示,變得簡單明了。總之,教學性、實用性、科學性、創新性是自制教具必須達到的目標,教師動腦動手自制教具,其本身就是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誘導,對培養開拓型、創新型人才大有裨益。對于我們農村的教師,由于經費、環境等一系列問題,因此,教具的設計、制作和研究是數學教學工作的一項長期任務。
參考文獻:
白家安.淺談自制教具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J].教學周刊,2012(10).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