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仁芳
作為一名一線的數學骨干教師,我一直堅信“沒有優質高效的課堂就沒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所以從教10多年來,我一直在探究如何上優質高效的課,從教這幾年來,我除了平時注重動手實踐,注重運用多媒體技術,注重和學生保持和諧的師生關系等,我還一直注重小組合作,發揮學生團結的力量;結合所教內容布置合適的前置作業。在自己的不斷探究中教學質量也在不斷地提高。下面我結合我的課堂教學談談我在課堂教學中的一些做法:
各行各業的競爭日趨激烈,這些競爭并不是靠個人的單兵作戰就可以取勝的。團隊精神在競爭中越來越重要,很多工作需要團隊合作才能完成。因此,合作在今天具有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長期以來,我國大多數學校教學采取的是班級授課制,學生在教室里正襟危坐,專心聽教師講課;學生站起來回答問題或到黑板上板演,這種教學組織形式的優越性和局限性早被人們所認識。就其局限性來說,它不利于學生主體性的發揮,更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數學教學的目的,不僅要讓學生會做,更要讓學生掌握數學思維的方法。展現思維過程是學生發展思維的過程,我們總是在曲折中求思,在運用中變得靈活,在疏漏中學會縝密,在思考中學會合作。
例:工廠里生產了2400個零件,每4個裝一包,每25包裝一箱,一共可以裝多少箱?有多種解答方法,在教學中,我讓學生讀題獨立完成,然后小組交流,匯報:
組1:我們的算式是“2400÷(4×25)”,先求一箱里面有多少個,算式是“4×25”,再求一共可以裝多少箱,算式是“2400÷100”所以列綜合算式是“2400÷(4×25)”。
組2:我們的算式是:“2400÷4÷25”,先求一共可以裝多少包?算式是“2400÷4”再求一共可以裝多少箱?所以列綜合算式是“2400÷4÷25”。
組3:解:設一共可以裝x箱。25×4×x=2400
……
學生思維活躍,能清楚地表達出解題的思路,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學生間的互動交流能夠實現優勢互補,從而促進了知識的建構。通過合作學習,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得到了培養,通過小組合作,教師權威的淡化和角色的轉變,學生主體性增強,面對面圍桌而坐,注重互助式、互動式、討論式的學習;評價和獎賞也由過去主要針對個體轉向以小組為主,學生的解題思路更多了,在交流中更多的學生相互得到了知識補充,從中學會了分析問題、表達結果相結合過程的策略和思想方法。
關于前置性作業的實踐:我們濟南市經十一路小學提出“253創新思維培養模式”,即課堂上用2份的時間預習,5份的時間互動交流,3份的時間練習鞏固。剛開始時,我在擔憂,學生預習后會給人的感覺是“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蕩”,因為學生如果自己在預習時了解了那么一點表層的知識,上課時就不會認真聽講了;再一方面就是預習過的數學課堂,感覺變得不那么精彩了。可是,通過幾輪研討課下來,我發現我的擔憂是多余的,學生不僅沒有出現我們之前的擔憂,而且通過預習可以明顯感覺到孩子的學習起點不但有所提高了,而且我們也不用再對新知鋪墊,課堂效率大大提高了。開始時有些學生的預習就是應付老師,能不寫就不寫,能少寫就少寫,為了避免學生出現這種“鉆空子”的情況,我又結合我們高年級學生的特點,在教學中布置預習作業時,我會適時地布置前置作業(一張前置作業單)或讓學生把學到了什么和疑惑寫到預習本上(開學初每人一本),使學生預習時更有目的性和實效性。例如,在教“長方體的表面積”一課時,我布置前置作業:
1.動手做附頁中的長方體學具,并想辦法求出它每個面的面積。
2.思考:哪兩個面面積相等,每個面的長和寬分別是長方體的( )和( )。
3.我計算的面積總和是:
4.我猜想長方體的表面積公式是:
這樣上課時我們就可以讓學生直接拿學具在小組內交流匯報,總結規律,從而推導出長方體的表面積公式。通過前置作業我們只要解決好怎樣交流成果,怎樣把握住教學的重難點和組織課堂就行了,如果需要探究的可以有足夠的時間去探索,有足夠的時間去鞏固練習,從而提高課堂效率。課堂教學中有許多新授課都可以布置前置作業,這里我不一一列舉了。
在教育越來越被重視,信息傳輸方式多樣,活動領域異常廣闊的今天,學生在與周圍世界互動的過程中,知識結構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所以一切不用再把知識掩著、蓋著,不用再害怕學生“未教先知”,而應打開預習的大門,讓那滿園的春色盡情開放,相信預習后的課堂,將來會呈現出一番“紅杏枝頭春意鬧”的喜人景象。
參考文獻:
齊福杰,董秋玉.智慧創新教學模式:探索優質高效課堂[J].基礎教育參考,2010.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