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淼 張鳳麗 毛冬竹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6.08.143
[摘要] 目的 臨床分析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性白內障患者術后并發癥的影響。方法 選取該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性白內障患者290例,按照隨機分配方式,將其分為研究組(145例)和對照組(145例),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方式,研究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采取護理干預方式,對比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結果 兩組患者經過護理,研究組出現35例術后并發癥[1],并發癥發生率24.1%,對照組出現115例術后并發癥,并發癥發生率79.3%,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比對照組明顯更低,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于糖尿病性白內障患者,實施護理干預措施,可有效提升手術治療效果,降低患者痛苦感[2],減少術后并發癥發生例數,加快患者恢復進程,值得臨床推廣運用。
[關鍵詞] 糖尿病性;白內障;護理干預;術后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 R5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04(b)-0143-02
近些年來,隨著糖尿病發生率逐年提升,對患者生活、工作造成嚴重影響。在臨床上,白內障作為糖尿病常見性并發癥,隨著護理水平提升,醫療技術日益成熟,糖尿病性白內障治療,不再屬于手術禁忌癥。然而,因脂肪、糖和蛋白質代謝出現紊亂,組織抵抗能力、修復能力的降低,在手術后,易發生角膜水腫、術后感染、前房纖維滲出等相關并發癥,需加強護理干預[3]。筆者取該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性白內障患者290例,其中145例實施護理干預措施,取得良好護理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性白內障患者290例,按照隨機分配方式,將其分為研究組(145例)和對照組(145例)。研究組男性72例,女性73例,年齡46~85歲,平均年齡(66.4±4.2)歲,病程時間4~16年,平均病程時間(6.0±1.7)年。患者入院時,空腹血糖檢測為6.9~12.8 mmol/L。對照組男性74例,女性71例,年齡47~83歲,平均年齡(66.1±4.0)歲,病程時間5~14年,平均病程時間(6.2±14.1)年。患者入院時,空腹血糖檢測為6.8~12.6 mmol/L。所有患者經確診屬于2行糖尿病,均伴有白內障[4]。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全部患者在手術之前,給予常規血壓、眼壓和血糖檢測,選擇人工晶體植入和超聲乳化聯合手術。在手術1月時、3月時、6月時,檢測并發癥、眼底狀況。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方式。研究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積極護理干預措施,例如保持眼部清潔,用藥指導和術后并發癥監測、隨訪等措施。
首先,術前護理。其一,重視健康教育。患者入院之后,由于術后并發癥監測、出院后治療、用藥,均需患者、家屬配合。所以,必須重視健康教育,主要包含糖尿病性白內障相關知識,在手術期間,血糖控制目的和重要性,講解術后并發癥預防知識,加強術后飲食控制,合理使用降糖藥物,防止出現高血糖或低血糖,向患者講解避免便秘、打噴嚏等方式。同時,患者出院后,囑托患者要定時復診,若發生視力突然下降,頭痛、嘔吐或眼球疼痛正在,必須及時到院就診。其二,心理支持。因患者缺乏手術治療的相關知識了解,心理易焦慮、緊張,機體容易發生應激反應[5]。因此,護理人員以熱誠、親切態度,向患者講解醫院規章制度、環境,手術相關知識,緩解患者恐懼心理。針對患者主訴,要求耐心傾聽,及時掌握患者心理狀態,做到診治計劃,加強心理疏導。其三,眼部護理和血糖控制。對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需做到仔細記錄。針對血糖較高患者,一直到控制理想后,方可實施手術治療。對于病程較長患者,因血糖控制難度較大,直到患者血糖控制在較低水平再行手術。在手術之前,必須做到全身檢查,加強手術禁忌癥排查[6]。同時,加強眼部檢查,做到角膜曲率檢查。由于糖尿病患者抵抗力較低,容易發生感染,需加強術前指導,使用抗生素滴眼藥,在手術前開始使用,一次2 h。
其次,術后護理。其一,常規護理。選擇平臥位方式,使頭部放松,降低頭部活動率,在打噴嚏和咳嗽之前,需作深呼吸,避免繼發出血。針對心腎疾病患者,在手術后,需加強吸氧和心電監護,避免發生心、眼反射。仔細觀察患者是否出現惡心、頭痛和眼脹癥狀。局部使用激素眼藥,在手術后第一天時,選擇碘必舒滴眼。按照前房炎癥反應,明確滴眼次數,保持應用2~3月。若發生結膜水腫或出血癥狀,可能是前房積血,必須立即使用消腫和止血藥物。其二,血糖監測。定時監測患者的血糖值和尿糖值,囑托患者按時用藥。確保血糖穩定,可降低術后的纖維滲出反應,防止術后并發癥。其三,感染預防。在專科預防基礎上,仔細觀察患者術后的眼部狀況,若出現劇烈疼痛者,注意是否出現感染、高眼壓等癥狀。每日按時用藥,觀察是否有結膜分泌物或紅腫情況,監測傷口愈合狀況。因患者抵抗力較低,在手術后,需給予皮質激素、抗生素感染預防,選擇散瞳劑滴眼,避免出現虹膜后粘連。其四,飲食護理。指導患者多食用蔬菜,避免便秘。嚴禁硬質食物攝入,在手術后,患者容易出現放松狀態,飲食不合理,導致血糖不穩,對切口愈合造成一定影響。因此,需加強飲食教育,做到科學飲食和合理運動,對于使用胰島素患者,需做到按時進餐,防止出現低血糖癥狀。其五,出院指導。在患者出院后的3 d左右,指導患者能夠正確使用眼藥水,確保眼部清潔,防止彎腰或低頭行為,導致眼部加壓和充血,防止碰撞行為。在出院的1月時、3月時、6月時,必須到院及時復診。若發生視力突然下降,頭痛、嘔吐或眼球疼痛正在,必須及時到院就診。
1.3 統計方法
應用SPSS 15.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數表示,行χ2檢驗。以P<0.01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經過護理,研究組出現35例術后并發癥,其中29例角膜水腫,6例前房滲出,并發癥發生率24.1%,對照組出現115例術后并發癥,其中87例角膜水腫,28例前房滲出,并發癥發生率79.3%,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比對照組明顯更低,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近些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逐漸提升,人口趨向老齡化發展,糖尿病發生率正呈逐漸增加趨勢。根據相關研究,白內障作為糖尿病的常見性、多發性并發癥,白內障發生率是非糖尿病性患者的5倍左右。目前,糖尿病性白內障對患者視力造成嚴重影響,妨礙患者的生活、工作。在臨床上,主要采取晶體植入、白內障切除術[7]。因該手術切口較小,應激反應較輕,術后恢復較好,得到臨床廣泛運用。
糖尿病患者因高血糖癥狀,使得代謝紊亂,引起眼部結構發生組織結構改變,提高了白內障手術難度,增加了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在術前、術前,嚴格控制血糖,加強并發癥護理,注重術前和術后護理,可明顯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例數。同時,在手術期間,對血糖控制十分重要,通過圍術期護理干預,讓患者、家屬掌握糖尿病性白內障的相關知識,緩解患者心理障礙,提高患者的主動配合度,確保圍術期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可有效減少手術風險,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升手術成功效果,降低患者痛苦感[8]。
在本組實驗中,兩組患者經過護理,研究組出現35例術后并發癥,并發癥發生率24.1%,對照組出現115例術后并發癥,并發癥發生率79.3%,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比對照組明顯更低,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學意義(P<0.05)。這說明,對于糖尿病性白內障患者,實施護理干預措施,可有效提升手術治療效果,降低患者痛苦感,減少術后并發癥發生例數,加快患者恢復進程,值得臨床推廣運用。
[參考文獻]
[1] 王玉.糖尿病性白內障圍手術期的護理體會[J].贛南醫學院學報,2006(4):57.
[2] 潘麗,單文哲,王秋月.護理干預對白內障合并糖尿病患者手術并發癥的影響研究[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8(8):105-106.
[3] 向濱,齊輝,游暢.護理干預對糖尿病白內障術后并發癥影響研究[J].現代臨床醫學,2007(4):79.
[4] 徐建萍,石貞仙,趙志芬,等.日本糖尿病視力障礙病人的護理[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2005(6):51-52.
[5] 唐正香.糖尿病性白內障行超聲乳化加人工晶狀體植入術150例圍術期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09(6):51-52.
[6] 潘麗,單文哲,王秋月.護理干預對白內障合并糖尿病患者手術并發癥的影響研究[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8(8):157.
[7] 吳紅艷,張樂,范志萍.組合型人工腎應用中常見并發癥及護理干預[A].第一屆全國疑難重型肝病大會、第四屆全國人工肝及血液凈化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
[8] 張蘭蘭,陳德行,王玉華.糖尿病合并心肌梗塞病人經皮冠狀動脈成形術的護理干預[C]//河南省心血管疾病護理新進展學術會議論文集.2009.
(收稿日期:2016-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