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洪艷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6.08.145
[摘要] 目的 探索護理干預對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臨床價值。方法 抽取自2013年3月—2014年3月該院就醫的4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將其作為觀察組,施行護理干預措施,以同樣方法抽取之前入該院就診的4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將其作為對照組。 結果 該院所有患者經密切觀察后表明,采用常規專科護理的對照組的剖腹產例數、早產兒例數、巨大兒例數、羊水過多例數、妊娠高血壓綜合征例數、新生兒圍產期并發癥例數以及干預后的FPG、2hPBG、HbAlc均高于觀察組,觀察組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護理干預在妊娠糖尿病患者護理中效果確切,其值得在臨床推廣。
[關鍵詞] 護理干預;妊娠糖尿病;影響;觀察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04(b)-0145-02
妊娠糖尿病是臨床上常見的一類疾病,其主要是由于產婦在妊娠前糖耐量和糖代謝明顯減退,從而導致患者并發高血糖現象,其發病率占糖尿病產婦的80%以上。大部分產婦在妊娠結束后,糖代謝功能才逐漸恢復至正常,但還有少部分患者仍存在高血糖現象,對此已引起廣大醫學者的重視[1-3]。該文旨在探索護理干預對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臨床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自2013年3月—2014年3月該院就醫的4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采用自愿原則,且經過患者和其家屬同意,并簽署同意書者,并將其作為觀察組,施行護理干預措施。以同樣方法抽取之前入該院就診的4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將其作為對照組,實施常規指導方式。同時所有患者均經臨床診斷確診為妊娠糖尿病。排除需使用胰島素控制血糖的患者。對照組:年齡為20~35歲,均齡為(26.48±2.76)歲;平均孕周為(30.35±3.64)周;平均體重為(65.48±1.28)kg,初產婦28例,經產婦12例。觀察組:年齡為21~37歲,均齡為(27.48±1.28)歲;平均孕周為(31.58±2.48)周;平均體重為(64.28±2.87)kg,初產婦29例,經產婦11例。對比兩組妊娠糖尿病患者之間各項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護理方式:采用常規護理措施,其中包括:給予患者飲食護理,藥物護理,血糖的監控。
觀察組護理方式: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用綜合性的護理干預措施,其主要以四個方面著手。
1.2.1 飲食干預 對于妊娠糖尿病患者飲食護理為主要關鍵,其對于部分患者更具有直接維持血糖平衡作用。護理人員應耐心與患者講解控制飲食的重要性,以及控制飲食時需注意的事項,從而提高患者的重視性和主動性,且囑咐患者應施行少食多餐制度(每日5~6餐),多食用高纖維、高維生素、微量元素等食物,以粗糧為主,蛋、豆、奶、蔬菜食物為輔,禁止食用含糖量較高食物,同時定時檢查患者血糖,將患者產后血糖控制在8 mmol/L以下。
1.2.2 行為干預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容易并發皮膚感染和呼吸道感染,所以需早期對患者進行預防性護理措施,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如勤換內衣褲、勤洗手、多喝溫開水等。且根據患者病情程度,可適當的參與戶外運動,如散步、練太極等,且隨時備好含糖量食物,防止其發生低血糖。
1.2.3 監測干預 加強對患者的監測,其中監測又分為:體重監測、胎兒監測、血糖監測、腎功能的監測。
體重監測:根據患者妊娠期的不同,對其體重的要求也不同,妊娠前三周時,體重不宜正常過快,同時切勿減肥,若發現體重增長過速,可到醫院就醫,在妊娠中期和晚期時,每周增長速度應保持為350~400 g之間。胎兒監測:教會產婦自數胎動,若發現異常情況,可及時通知醫生,給予處理,其可利于監測胎兒在產婦子宮內的生長情況,且可通過胎心監測、B超檢查可了解胎兒在產婦子宮內的發育情況。血糖監測:教會產婦使用微量血糖儀和自我監測血糖方法,并囑咐其餐后兩小時和睡前監測,并詳細記錄,然后可根據產婦的血糖變化,調整其飲食規律。告知患者若出現頭暈、乏力等低血糖反應時,應立即食用巧克力或糖果含糖量食物。
腎功能監測:由于妊娠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現尿路感染和腎病綜合征,而其會對胎兒生命造成威脅,對于應密切觀察患者腎功能,尤其在產婦孕32周后,每月應產檢一次,觀察其水腫、血壓、尿酮、尿蛋白等情況。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在妊娠晚期FPG(空腹血糖)、2hPG(餐后兩小時血糖)及HbAlc(糖化血紅蛋白)控制情況。同時對比兩組的妊娠結局,主要包括早產兒、剖腹產、巨大兒、羊水過多、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及新生兒圍產期并發癥的情況。
1.4 統計方法
該研究的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7.0進行統計學分析,行χ2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計算。P<0.05認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妊娠結局和并發癥情況
兩組患者經不同護理后表明,觀察組患者的妊娠結局和并發癥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結果如表1所示。
2.2 分析兩組孕婦干預前后血糖水平
兩組患者經不同護理后表明,干預后的對照組FPG、2hPBG、HbAlc均高于觀察組,說明觀察組血糖水平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具體結果如表2所示。
3 討論
妊娠可使糖尿病由隱性變為顯性,從而使得無糖尿病史的孕婦發生GDM[4]。孕婦的糖尿病病情及其血糖控制情況直接影響著母嬰的健康,高血糖易引發胎兒發育不正常甚至死亡,加大了孕婦流產的概率[5]。有數據顯示,有妊娠糖尿病的患者比非糖尿病的孕婦產生高血壓的幾率高出3倍左右。所以,對于妊娠糖尿病患者在妊娠期間的血糖控制至關重要。
該院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取護理干預措施,其主要優勢在于:①經過飲食護理干預,可提高孕婦對妊娠糖尿病相關知識的了解,且及時控制患者飲食,可改善其血糖水平,但在控制飲食的同時,還是需要足夠的營養和熱卡,避免發生營養不良現象,應盡量避免加有糖分的食物攝入,如蜂蜜等,盡量選擇使用含有較高的纖維量食物,如白米飯等患糖尿病患者,由于氮的丟失,需攝入更多的蛋白質,每天100~110 g/d為宜,同時配有牛奶,肉類,豆類食物食用;②在健康教育上,護理人員要積極地與妊娠糖尿病患者進行針對性的心理溝通,糾正她們傳統的錯誤觀念,囑咐患者定期做好產前檢查,講解孕期控制血糖的重要性宣傳正確的控制血糖的知識,使之消除不良反應情緒,積極地配合醫護人員檢查和治療;③安全有效的運動治療,對母嬰的健康都十分重要,運動療法主要功效為可刺激血清胰島素水平,調節胰島素受體,降低基礎葡萄糖,改善碳水化合物的功效,適當的運動也可避免孕期體質量過度增長,確保正常分娩,其應選擇有氧運動。
通過該臨床試驗發現,采用常規專科護理的對照組的剖腹產例數、早產兒例數、巨大兒例數、羊水過多例數、妊娠高血壓綜合征例數、新生兒圍產期并發癥例數以及干預后的FPG、2hPBG、HbAlc均高于觀察組,觀察組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
總而言之,使用護理干預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降低其并發癥的發生率,所以其在妊娠糖尿病患者中效果顯著,其護理方式值得被產科廣泛利用。
[參考文獻]
[1] 梁成強,潘妹霞,王鴻,等.生活方式干預對妊娠糖尿病病人認知、血糖控制以及妊娠結局的影響[J].腸外與腸內營養,2011,18(2):91-93.
[2] 王君,李紅星.妊娠糖尿病的研究進展[J].醫學綜述,2012,18(3):429-431.
[3] 申娟茹,李俊玲.妊娠糖尿病護理干預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14,28(2):145-146.
[4] 張萍,宋瑞雪.妊娠糖尿病病人營養干預效果分析[J].腸外與腸內營養,2013,20(6):356-357,363.
[5] 邱敏芬,童盛華.妊娠糖尿病合并酮癥酸中毒患者的監測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19):1774-1775.
(收稿日期:2016-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