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宏
教師,歷來是人們心目中一個神圣的名詞,因為她肩負著神圣的使命;因為她工作的本質是“塑造人”;因為她必須要有一顆真誠的愛心。古往今來有多少有所偉業(yè)或有成就的人,在他們回首過去時,讓他們難以忘懷和真誠感謝的除了自己的親人之外就是他們的老師了。“為人師”者在人格上那崇高的魅力,深深地影響著他們。正是這種無法言說卻又那么深刻地沁入人心的巨大力量,引領了學習者,塑造了學習者。教師一直以來是“陽光下最光榮的職業(yè)”,不管歷史怎樣變遷,教師的這些內涵在歷史長河中將永恒閃光、永不磨滅。
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人性光輝中最溫暖、最美麗、最讓人感動的一縷。我總感到:人生不一定人人都很成功,不一定人人都能成為英雄豪杰,但善是本意,良是品行。所以,有善良仁慈之德,這是天經(jīng)地義的道理,也是做人的基本準則。
但是,善良是和諧、美好之道,心中充滿慈悲、善良,才能感動、溫暖人間。沒有善良,就不可能有內心的平和,就不可能有世界的祥和與美好。一個善良的人,就像一盞明燈,既照亮了周圍的人,也溫暖了自己,善良無須灌輸和強迫,只會相互感染和傳播。
那么要做善良的人其哲理有哪些呢?個人認為:善良是寬容,也是一種美德。“做善良的人”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之一,善良是基本的善意情感,一個微笑,一個簡單的動作,一句發(fā)自內心的問候,這對我們并不難做到,卻可能因此幫助別人走出困境。有了善良的品性,就有真心愛父母、愛他人、愛自然的基礎和可能。一個善良的人,就像一盞明燈,既照亮了周圍的人,也溫暖了自己,善良無須灌輸和強迫,只會相互感染和傳播。所以,做人不一定要頂天立地,轟轟烈烈,但一定要善良真誠。所以,做人得要問問你想不想善良。我期待所有善良的人都能得到善良的回報。
善良是修養(yǎng),也是一種品德。記得孔子在《論語·憲問》中曾經(jīng)說過這樣一段話:“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如果一個人有了一種仁義的胸懷,他才能真正做到內心的坦然和平靜,這樣的人就算仁者吧。個人最起碼的品德,體現(xiàn)一個人的內在修養(yǎng)。善良的語言和行為就像柔柔的春風溫暖著人們的心靈,鼓起人們熱愛生活的信心和勇氣。
善良的人的標準:在工作和生活中,會用心與人溝通;人世間最美的體驗是心與心的交流,用心溝通是一種快樂。工作上始終能堅持“所有的錯都是我的錯”的社會服務理念。說聲“對不起”是一種態(tài)度,一種寬容的精神。
善良是精神,也是一種肚量。做到善良,就要多做點善事,不求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只要微乎其微的小事就可以了。在公共汽車上,可以把座位讓給老人、弱者、病人、殘疾人、孕婦、幼兒;在課堂里,從不在別人發(fā)言時插話;在身體有缺陷的人面前,毫不顯示出鄙夷之色,不嘲笑、譏諷他,并伸出援助之手;在看到別人隨意破壞自然環(huán)境,或肆意獵殺小動物時,能及時出來阻止;看到暴力行為能報警、叫大人或自行制止;能容納、包容別人的不是……這些事都能使你成為一個善良的人。
善良是意境,也是一種品性。一切人,一切事物都是相連的,在施予他人的時候,你實際也是利益自己,當傷害另一個生命時,實質是在傷害自己。所謂善良,無非就是擁有一顆大愛心、同情心,不害人、不坑人、不騙人。有了善良的品性,就有真心愛父母、愛他人、愛自然的基礎和可能。
怎樣才能達到善良的境界?我個人認為應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做善良的人,要有良好的動機
做一個善良的人,我們必須有自己做人的原則,能幫助別人的,我們將全力以赴地去幫助,能寬容別人的,我們將用真誠之心去對待他。善良的人一定有愛心,有善心,有同情心,有責任心,有理解之心,有寬容之心,有道德之心,也一定是一個睿智聰明的人。
二、做善良的人,要有高尚的品德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既然我們自己都不愿意做的事,為什么要強求別人去做呢?做一個善良的人,用真心去對待生命中每一個人;做一個善良的人,用愛心去寬容每個人;做一個善良的人,用善心去理解身邊的每個人。人的一個重要特征是有理性、有同情心。一個根本不知道關心人、同情人的人會受到朋友的冷眼、親人的疏遠、群眾的不尊重、社會的唾棄。這也說明人們是喜歡善良、歡迎善良、向往善良的。只有善良才會有幸福,只有心存善良才能和平、愉快地相處。
三、做善良的人,要有負責的精神
做一個善良的人,為自己、為家庭、為社會奉獻自己的愛心,做一個善良的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做一個高尚的純潔的人。每個人都期待都盼望都希望都可以做一件快樂的事。做一個善良的人,用自己最真誠、最真心的愛去完成它的使命吧!
四、做善良的人,要有真摯的關愛
其實愛和善良是一體的,只是愛包括的范圍很廣,而善良的范圍只有一個,愛的廣義是愛別人也包括別人愛自己,而善良的廣義是你必須去愛別人,去為別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去寬容別人的錯,去記住別人的好,這樣你的付出才會讓別人去尊重你、去愛你。
五、做善良的人,要有豁達的情懷
人的思想是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善惡美丑盡在其間,七情六欲妖嬈流連,沒有誰天生就是一個純思想的人,也沒有純善和純丑,任何事都有參照物,都是相對而言。所以,不應該總去考慮別人的言行如何,甚至在自我的內心世界苦苦糾纏其中,私自改變別人的形象,加深誤解,而是從自我做起,以誠摯的心理解、接納、關懷和幫助別人,讓別人感受善良所帶來的美好,凡事將心比心,以心換心,生活就會充滿陽光和快樂,我們就不會無端地怨天尤人,甚至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為。
陶行知先生說得好:“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教師的愛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動力。愛孩子,就是愛明天,就是擁抱未來。愛是教育好每個學生的前提,愛是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的誘因。每個人都有愛與被愛的權利,無論是智商高的還是智商低的,無論聽話的或調皮搗蛋的,都十分需要老師的關愛。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齊說過:“從早到晚,我一直生活在他們中間……我的手牽著他們的手,我的眼睛注視著他們的眼睛,我隨著他們流淚而流淚,我隨著他們微笑而微笑……”多么動人的形象寫照啊,這是對老師生活的最好寫照。愛的力量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種力量,老師的愛又是何等的至真至純至濃。老師的愛能使少年兒童更為健康地成長,教師的愛又是開啟學生心靈的金鑰匙,再“堅硬”的冰也能被真誠的愛所融化。而今天新時代的教師,面對世界多重的誘惑,如何保持一顆至善至純的愛心?我想,那就每天看著孩子臉上那抹笑容吧,試著去愛他們,去了解他們,去尊重他們。那是教師無盡的財富。十多年的教師生涯,使我對學生的愛有了豐富的內涵和深層次的理解。教師的愛對學生來說,應該是公正的、理智的、高尚的,應該把愛灑向每一個孩子。
如果,現(xiàn)在讓我重新選擇,我仍然會選擇教師。我愿像一只辛勤的蜜蜂,不停地在幼教園地里采花釀蜜。我愿像一汪清泉,永不停息地潺潺流入每個孩子的心田,滋潤孩子們的心靈。
參考文獻:
王坤.做一個善良的教師[J].青年教師,2005(7).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