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世寶
發散思維是一種重要的創造性思維,其特點是思維方向的求異性、思維結構的靈活性、思維進程的飛躍性、思維效果的整體性、思維表達的新穎性等.它是不依常規,尋求變異,對給出的材料、信息從不同角度,向不同方向,用不同方法或途徑進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下面通過例題示范分析講解.
例題某化學興趣小組采集一些石灰石樣品,進行了下列實驗:取4份質量不同的石灰石樣品,分別與27.0 g相同溶質質量分數的稀鹽酸充分反應后(石灰石中的雜質既不溶于水,也不與鹽酸反應)經過濾、干燥,稱得剩余固體的質量.剩余固體的質量與所取樣品質量的關系如表1所示:
①試計算: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
②所用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相對原子質量:Ca-40,C-12,O-16,H-1,Cl-35.5)
解析根據表中數據分析,每次參加反應的固體質量分別為0.9 g ,1.8 g ,2.7 g ,2.7 g .由此可知第1、2次鹽酸過多,第3次二者剛好完全反應,第4次石灰石樣品過多,故用第3次數據計算.
①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是
(3.0-0.3) g3.0 g×100%=90%.
②設參加反應的HCl質量為x,
CaCO3+2HClCaCl2+CO2↑+H2O
10073
2.7 gx
1002.7 g=73x,
解得x=27×0.073 g.
所用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
27×0.073 g27.0 g×100%=7.3%.
答: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90%;所用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7.3%.
變式一為了測定某石灰石的純度(其中雜質不溶于水,不與鹽酸反應,高溫時不發生分解反應)現取用2 g這種石灰石樣品,用實驗室現有的未知溶質質量分數的稀鹽酸20 g分4次加入,充分反應后,經過濾、干燥等操作后稱量,每次稀鹽酸用量及剩余固體質量見表2.
①表中m為g;
②該石灰石樣品的純度為.
③哪一次鹽酸有剩余.
④所用稀鹽酸溶質質量分數為.
解析由表中數據分析可知,前三次參加反應的固體質量都是0.5 g,固體有剩余.
①故表中m為0.5 g;最后剩余固體0.3 g為雜質.
②該石灰石樣品的純度為1.7 g2 g×100%=85%.
③由分析可知,第4次鹽酸有剩余.
④用1、2、3次的數據計算都可.
設所用稀鹽酸溶質的質量分數為x%.
CaCO3+2HClCaCl2+CO2↑+H2O
10073
0.5 g5 g x
1000.5 g=735 g x%,解得x=7.3%.
變式二某化學興趣小組為測定石灰石中碳酸鈣的含量,將過量的稀鹽酸加入到20 g石灰石中(其它成分不與鹽酸反應),把產生的CO2氣體用足量的NaOH溶液吸收,同時測量2分鐘內NaOH溶液增加的質量,結果如表3所示.
試回答下列問題:
⑴請以反應時間為橫坐標,以產生CO2氣體的質量為縱坐標,畫出能夠表明產生氣體的質量隨時間變化規律的關系曲線;
(2)從表中可以看出,20 g石灰石樣品與鹽酸反應生成的CO2質量最多是;
(3)計算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
解析(1)根據表中的數據描點畫出圖象,曲線一定要平滑,圖略.
(2)由表中數據分析可知,20 g石灰石樣品與鹽酸反應生成的CO2質量最多是6.6 g.
(3)設20 g石灰石中碳酸鈣的質量為x,
CaCO3+2HClCaCl2+CO2↑+H2O
10044
x6.6 g
100x=446.6 g,解得x=15 g.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15 g20 g×100%=75%.
答: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75%.
通過對表格數據的分析處理并結合所學的化學知識進行解題,使學生分析信息、處理數據的能力大大提高.
總之,一題多解的訓練是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一個好方法,它可以通過縱橫發散,使知識串聯、綜合溝通,達到舉一反三,對培養創造型人才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