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銀 朱惠琴
化學基本概念是指在化學學科中最基本的具有廣泛應用的概念.人們正是依賴概念這種性質而展開思維活動.是化學學科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化學概念是用簡練的語言高度概括出來的,包括定義、原理、反應規律等.其中每一個字、詞、每一句話、每一個注釋都是經過認真推敲并有其特定的意義的,以保證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學性.在初中化學教材中,基本概念幾乎每節都有,化學概念是學習化學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準確地理解概念對于學好化學是十分重要的.初中生的閱讀和理解能力往往比較差,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講清概念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一、講清概念中關鍵的字和詞,提煉出概念中的要點
為了深刻理解概念的含義,教師不僅要注意對概念論述時用詞的嚴密性和準確性,同時還要及時糾正某些用詞不當及概念認識上的錯誤,這樣做有利于培養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習慣,并為學生指明在運用這個概念時有幾個必需的要點.例如,在講“單質”(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與“化合物”(由多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這兩個概念時,一定要強調概念中的中心詞“純凈物”三個字.因為單質或化合物首先應是一種純凈物,即是由一種物質組成的,然后再根據它們組成元素種類的多少提煉出兩個要點來判斷其是單質或者是化合物——也就是要判斷某物質是否是單質的要點必須滿足:①一種元素;②純凈物.要判斷某物質是否是化合物的要點必須滿足:①多種元素;②純凈物.否則學生就容易將概念運用錯.例如“金剛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單質“錯誤的原因就是不滿足以上選項要求點中的第二點(因為它們雖是由同一種元素組成,但不是純凈物).
二、利用實驗對基本概念進行解析
由于學生初次接觸化學課,往往對概念理解不深,習慣用死記硬背的方法學習,教師盡可能地加強直觀教學,增加課堂實驗,讓每個學生都能直接觀看到實驗現象,加強直觀性!增強學生對概念的信度.同時學生的感性認識有助于形成概念,理解和鞏固概念.例如在形成催化劑和催化作用概念教學時通過氯酸鉀加熱分解的幾個對比實驗使學生觀察到有以下現象(加熱氯酸鉀時放出氧氣速度較慢,加熱二氧化錳時不放出氧氣,當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共熱時!則放出氧氣的速度很快.再把反應后的剩余物進行分離,把得到的黑色粉末(二氧化錳)再和氯酸鉀加熱,放出氧氣速度仍很快,且稱量得到的黑色粉末(二氧化錳)知同反應前加入的二氧化錳質量相等.用明晰的實驗結論引導學生很快建立了催化劑的基本概念.
三、理解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要使學生真正形成正確的概念,必須積極引導學生開展思維活動,讓他們自己思維活動起來,緊緊抓住客觀事物的各種屬性,從眾多屬性中抽出其中本質屬性來,從而對概念的內涵達到真正的理解.例如在講授質量守恒定律時,本人就采取這種方法;質量守恒定律:“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質量總和”、“參加化學反應”、“反應前各物質質量總和”、“生成的各物質質量總和”、“相等”是這一概念的內涵,體現了質量守恒定律的本質屬性,而化學反應界定了質量守恒定律的范圍,是概念的外延.能把握住這一點學生也就不難掌握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和質量不變;原子的種類、數目和質量不變,對于解題有很大的幫助.例如取鎂粉、鋁粉、鐵粉、鋅粉組成的混合物M克,跟一定質量的溶質質量分數為30%的稀硫酸剛好完全反應,經蒸干水分后的固體生成物N克(不含結晶水);求生成氫氣多少克?此題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和深刻性,解題時必須抓住質量守恒定律的內涵,即:生成物中SO2-4的質量=參加反應的稀硫酸中SO2-4的質量;參加反應的硫酸中H元素的質量=生成氫氣的質量.解題的步驟為:(1)生成物中SO2-4質量為(N-M)克;(2)參加反應的H2SO4中H元素的質量為N-M48克.
四、設計有利于學生形成概念的問題
在化學概念教學時,我們要在備課的時候,就要設計好問題,使化學概念的出現有鋪墊,同時也為學生探索化學概念做好思維準備.這樣,就能使化學課堂教學有個比較完整的結構,也能使學生掌握概念有循序漸進的過程.比如在講授“飽和溶液”概念時,首先要復習溶液等概念,其次就要做概念出現的準備,設計問題:“食鹽在相同質量的水里或酒精中的溶解量是否一樣?”硝酸鉀在不同溫度的水中,溶解量是不是一樣?食鹽能否無限制地溶解在水中?通過這些問題,能很好地為學生探索飽和溶液的概念做有效的鋪墊和提示,也為學生探索飽和溶液概念做了有效的啟發.
五、突出對概念的關鍵字、句的理解,加深學生記憶
一些化學概念層次較多,這給學生記憶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教學中我把組成定義的關鍵詞句向學生突出講解,促進對概念的理解,加強記憶效果.例如,在“催化劑”概念中,強調“變”和“不變”在酸、堿定義中強調“全部”二字等.學生只有理解這些詞語的意義,才能深刻理解基本概念.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學的一大難點,不僅定義的句子比較長,而且涉及的知識也較多,學生往往難于理解.因此,在講解過程中,若將溶解度概念中的四句話剖析開來,效果就大不一樣了.其一,強調要在一定溫度的條件下;其二,指明溶劑的量為100 g;其三,一定要達到飽和狀態;其四,指出在滿足上述各條件時,溶質所溶解的克數.這四個限制性句式加上關鍵字構成了溶解度的定義,缺一不可,進而加深了學生對這個概念的理解.
總之,要提高化學概念教學質量,加強學生素質教育,教師就必須在教學過程中堅持從學生實際出發,多層次、多途徑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化學基本概念教學,不僅要使學生準確理解與掌握概念,而且要注意培養學生掌握研究化學問題的方法、思路及應用概念解決化學實際問題的能力.由于學習對象的不同,基本概念的內容、難度不同,化學基本概念教學的方法和形式應該是多種多樣的.只有不斷地對出現的基本概念知識結構總結,才能提高學生的能力,提高化學基本概念教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