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念全
傳統數學中,主要以老師講授,學生聽講的方式進行.這樣沒有充分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無法實現自主學習.在教學層面,學生也很難形成“理性思維”,也缺乏學習數學需要的“邏輯思維”、“空間想象力”以及“抽象思維”等.而缺乏這些思維模式,數學學習就不可能獲得很好的效果,學生容易出現記憶性學習和模板式解決問題的思維習慣,對他們以后科學知識的學習有傷害.美存在于一切事物當中,數學也不例外.數學中有科學之美,有抽象之美,有幾何之美,更有數字之美.要培養學生去欣賞這種美,老師首先要做到傳遞這種美,即在教學當中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將美展現,也將數學靈活應用.
一、帶領學生發現幾何之美,熱愛數學圖形
圖形是最容易給人美感的,發現數學之美也從這方面開始.而成功的教育是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從而讓他們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對稱圖形比較容易讓人直觀發現美感,也是在生活中常常采用的設計理念.比如在學習“對稱圖形”時,可以展示四川臉譜、蝴蝶、天安門等具有明顯對稱特征的圖案,從而給學生更加直觀的視覺效果.再講解“圓”的時候,可以引導同學們回答自己對圖形的感受,詢問他們最喜歡的圖形.在學生中,一定會有人回答是“圓”,此時老師可以接下話題,讓大家都去體會“圓”的平衡與舒適.還可以介紹古希臘的文化,他們認為圓是最神圣的.甚至連阿基米德死前最后一句話都是“不要破壞我的圓”.有了這些美的情感的鋪墊,大家對圓的學習興趣定能提高,甚至會激發他們探究學習的愿望,將圓的面積、周長等進行進一步教學,以此來讓課堂更加有活力,有邏輯性.
或者號召學生在課下積極去發現生活中美麗的幾何圖案,可以拍照,也可以用畫筆畫下來,甚至特別的話,還可以邀請其他同學和老師同自己一起去欣賞.生活中的幾何不僅是一種美,有時更是為了更好突出建筑物的作用,這時老師可以幫助學生分析這些圖案的效果,不僅僅有視覺的震撼,更能夠給他們心靈的震撼.
二、帶領學生發現數字之美,引用數學故事
講解完圖形,數學之中不可缺少的就是數字.有理數和無理數又是兩大類,老師可以以問題“你更喜歡無理數還是有理數,原因是什么”來開啟探索數字之美的旅程.讓大家通過回答為什么喜歡無理數,或者有理數,來分清他們之間的區別,都有哪些特征,如何去鑒別它們.如果分不清,怎么能說明自己喜歡呢?
還可以結合一些數學小故事,讓數學學習的背景更加豐滿和立體.比如我國只有初中文憑的數學家華羅庚,他從小就表現出極強的數學天賦,但因后來交不起學費而輟學,后來還染上風寒.但是其在數學方面的成就非常惹人注目,如解析數學論、矩陣幾何論、典型群、自守函數論等.還可以用一些他生活中的小故事來吸引同學們數學學習興趣,發現數學格外的吸引力.或者現在網絡使用非常普遍,所以老師也可以將這種工作交付給學生自己,比如舉辦“我最喜歡的數學家”這一活動.讓每個孩子選擇一個自己最喜歡或是最尊敬、最了解的數學家,講他們的故事和成就,引用他們一些名言作為自己學習的動力.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發現數學之美,還可以增加他們的學習興趣,維持學習動力.
三、帶領學生發現邏輯之美,實踐數學知識
數學的美其實主要體現在“用”上面,認真實踐數學知識,用它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能夠積累我們的成就感,讓生活變得更加有動力和美感.所以教學不能只讓學生看,而讓他們參與其中,這樣他們才能用心感受數學的邏輯之美.比如在教學乘法公式時,可以給學生列出一堆公式,然后里面有正確的、也有錯誤的,或者直接在一些應用題的描述中加入這些數學公式和數字,讓同學們自己去分析發現里面的錯誤.給這個環節起名為“我是小小偵探”,這樣學生會應用自己所學習的數學知識,火眼金睛找出哪些地方是錯誤的,有利于其數學知識的掌握和學習,也讓整個學習過程變得更加有趣味.再比如在幾何教學中,學習圖形面積時,給圖形設定邊長和面積,讓學生發現其中錯誤.數學邏輯是非常有魅力的,而且這種未知的探索能夠給學生帶來極大的成就感,讓他們更有信心參與接下來的學習.
四、帶領學生體會團結之美,小組學習數學
有人認為數學學習是一件孤獨的事情,只有在安靜的環境下才能進行思考.其實不然,特別是對于初中數學的教學,這些基礎知識更多的是需要理解,而不是進一步的思考拓展.所以溝通理解數學知識非常關鍵,這也是建議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方法來組織學習的原因.將學生分為幾個學習小組,然后自主預習數學,完成對數學新知識的初步理解.接著在課堂中參與課堂討論,解決小組中遺留下來的問題.比如在教學《二元一次方程組》時,每個小組都承擔一定的學習任務:解決其他小組提供的應用題和提供其它小組應用題.這樣的兩項任務讓學生從出題人和做題人兩個角度來體會方程組的學習,而且有實際的背景,更容易引起共鳴和生活經驗的積累.另外,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能夠在同學交流中增進彼此的感情,融洽學習氛圍,以數學為媒介建立友誼,這也是數學帶給我們的“美”.
總之,想要提高初中數學的教學質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要從改變數學呈現形式開始.從學習的角度來說,大家會喜歡“美”的東西,會對“美”的事物更有感覺.因此如果將數學美呈現出來,那么就能夠讓大家發現無處不在的數學意義,更能夠提高學生這個方面的數學創造力.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之美,要從數學教學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展開,引導學生積極發現,帶領他們深入體會,只有自己感受到的,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