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新
在現代教學中進行知識遷移能力的培養是進行學生基本能力培養的重要方面.所謂遷移能力就是指對于知識的廣泛應用能力,是一種舉一反三乃至于學科之間的相互理解、相互提升的能力并在此過程中提升對于本學科知識的把握能力,這是學生學習知識進行生活應用的基礎.學習遷移對學習效果有著很大的影響作用.一旦學生掌握了正確的學習遷移方法,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中化學,雖然學習時間只有初三一學年但是作為化學教學的基礎時期,其對于學生們未來化學學習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中一些學習方法對于學生的化學學習影響甚至于是整體性的、基礎性的.作為一名初中化學教師對于學生基礎學習習慣的培養有自己的一份責任,學以致用,知識遷移能力的培養更是重中之重.
化學學科作為一門“小眾化”的學科,其在遷移能力培養上先天就有自己的不足.首先,其與其他學科的知識相關聯的較少,化學學科在初中教學工程中占有比例不大,而且由于初中化學進行的是基礎性教學,主要教授學科基礎.要知道在這些專業性學科基礎知識教授時,一般不會涉及到跨學科領域,同時學生作為初學者也沒有能力進行知識的遷移.由于初中化學教學處于初三,對于學生來說進行新的知識學習就已經很辛苦了,他們缺乏相應的精力進行知識遷移,面對中考很多學生心理上甚至于會有焦慮的情況,這對于知識遷移要求的“心理平靜,理清線頭,逐步過渡,相互牽引”來說無疑是不利的.
其次,初中化學的知識雖然簡單很多情況上只是金屬基本屬性的探究與化學基本原理的教授,但是相對初中生來說,這些知識缺乏相應的參照系,真正掌握很困難,大初中學習過程中很多的學生使用死記硬背的方法進行化學學習的,這種參考初中文科的“速成式”學習方法.雖然對于知識理解能力要求得到大幅度的降低,并且對于短期初中生提高考試成績來說是很有利的,但是長時期看其實在很大程度上已經透支了學生學習化學的基本能力培養潛力,在進行死記硬背時學生得到的只是考試知識,對于其遷移能力的培養是有限的.
再次,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教學配合問題,由于在初三化學作為一門新開設的學科,學生沒有自己相應的學習習慣,教師由于面對新的學生也不了解學生的學習概況,雙方只能通過相互的交流以及相互間私下打聽來測度彼此的教學與學習習慣,但是由于時間的因素雙方的磨合期又不可能太長,所以在進行教學過程中就會出現教學磨合不足的情況,在這樣的條件下,教學相長的局面自然很難出現,并由此造成化學教學迅速滑向“單純記憶”的不歸路.第四,中考的影響,這其實進行化學的實際目的以及學生學習的最重要動力,但是卻也是進行化學學科遷移能力培養的障礙之一,由于中考化學占七十分,所以對于學生來說,很多情況下只要想進入一所好的高中化學成績必須保持在六十五分以上,但是由于學習的多是初中化學基礎,所以通過記憶很快就能掌握,自然學生們對于提升所謂的知識遷移能力就會興趣缺失.可見在當前條件下,進行初中化學教學遷移能力的培養仍然有一定的困難,但是這些困難并不是不可以克服的,下面我們就從學生培養與教師活動的角度進行相應的討論.
對于進行遷移能力來說沒首先要考慮的就是知識遷移問題,而知識遷移又分為學科內知識遷移、學科外知識遷移,以及學科與生活知識遷移,我們先來看學科內知識遷移,學科內知識遷移其實只是對于學生自我學習本學科知識,通俗說法就是舉一反三的能力,在化學學科中以金屬性質教學為例,在進行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的基本學習后,教師先進行一項基本教學活動如進行鐵與空氣相互反應的教學,相應的以探究鐵金屬教學的思路引導學生研究銅、鋁、金、銀等金屬并得出結論,以這些探究為基礎對金屬做出分類.
由此可見,學科內知識遷移最重要的是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以及相互關系發現學習的過程,對于此類遷移能力教師可以通過上課提問,組織學生進行小組性探究學習等方法進行主動培養,在主動培養的過程教師要進行耐心的解釋講授,幫助學生理解相關的知識結構與原理,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提高學生知識遷移的效率以水平,總之教師要做好自身課堂引導者的角色,并在此學習活動中培養基本的學科興趣與學科意識.這也是遷移能力的基礎工作并且對于學生的適應中考也有很好的作用.
其次就是,進行學科間遷移能力的培養.對于這一項,我認為重要的是進行由易到難的培養,由于在進行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要進行物質探究得出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所以進行學科外知識體系內遷移首選的就是物理,人們常說“理化不分家”,通過物理學科進行化學知識的導入并且通過化學知識更好地理解物理現象,在此基礎可以進行物理與化學中學科的交叉點的聯合教學,通過對于知識點的不同方向的講授一方面可以開闊學生們的解題思路,另一方面也可以鍛煉學生們的聯想能力,還可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此基礎上也可進行與數學的聯合教學,解釋化學中的數學問題,同時對于化學知識的應用更加學科基礎化,提升學生理科性整體思維,并幫助學生進行知識體系的構建,在學生心里打下整體性思維的烙印,并以此為基本提升學生的學習潛力與思維的廣度與深度.
第三,進行學科與生活的對接,在學生學習化學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學生只是為了成績而學習,根本不知道其中包含的生活作用,作為教師應該進行相應的引導,幫助學生通過情景遷移的方法記性學習,教師可以通過生活情境的構建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進行應用,比如,在初中化學中有人體化學反應的章節,教師通過對于人體內化學反應的講解,對人體不同部位的運動作出解釋,并以此為依據將其遷移到一個應急救援的現場,通過應急救援的種種手段以及背后的化學知識應用使學生們明白化學離我們的生活并不遙遠,還有就是水壺除銹的實驗這是最直觀的化學生活應用之一,通過這樣的實驗,幫助學生提升自身對于化學的理解,在此基礎上進行相應的教學提高,幫助學生理解化學原理提升互選興趣,完善教學過程中對于生活知識的正視不足的毛病.
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可以充分證明初中化學的基礎性工程以及其學習習慣對于之后的化學學習有很重要的影響,而培養學生遷移能力是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增強學生的學習水平有很有效方法與工具,并在此基礎上幫助學生實現自己學習方法的創新,找到適合于自己的化學學習方法,并以此為依據建立整體的化學學習體系,實現學習體系化、計劃化,實現初中化學與高中化學的完美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