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引弟
摘 要:中國夢理論的集體行動邏輯表現了理論最基本的結構和功能,這就是理論的整體性結構、轉換性結構和激勵性功能。要從四個方面進一步構建中國夢的理論和現實的集體行動邏輯,即:1、構建中國夢的信仰體系。 2、構建中國夢理論與現實集體行動邏輯的“視域”。 3、構建趨社會性情感。4、構建文化的根行動邏輯力量。
關鍵詞:中國夢 集體行動邏輯 適存與構建
中國夢之所以吸引了全世界的眼光,激發了中國人民建設自己國家的豪情壯志,關鍵在于中國夢構建了理論和現實的集體行動邏輯。這個集體行動邏輯決定了中國夢的價值和意義。
中國夢的理論集體行動邏輯
中國夢之所以構成理論的集體行動邏輯,就在于中國夢具有理論的整體性結構、轉換性結構和激勵性功能。所謂理論的整體性結構就是這個理論不是一個觀念、一個思想的去歷史化的產物,而是理論的歷史、現實和未來的組合和交織,具有時間和空間的多重構成。就中國夢的時間構成看,中國夢一方面連接著社會主義的起源、發展和實踐等一個歷史和現實的系列脈絡,一方面又把向未來延伸作為進一步發展和完善的方向脈絡。就中國夢的空間構成看,中國夢把中國的各個地方、各個部門、各個群體、各個民族緊密聯系在一起,構成了中華民族團結奮斗的理論和現實的“共同世界”。在這個文化控制機制構成過程中,中國夢不僅僅是人們頭腦中發生的事情,而且是被米德等人稱作的有意義的象征符號進行互動和交流的構成。所有的群體和個人參與“規范博弈”就會形成一個集體的邏輯力量,這就是中華民族的大團結的力量。正如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次會議強調: 改革要聚焦聚神聚力抓好落實 著力提高改革針對性和實效性。 任何一個有意義的公共產品不僅僅是人人都能夠享有,而且還要人人都能夠為這個產品增值。這個增值的過程需要“規范博弈”支持。“規范博弈”的好處是讓每個群體和個人都能夠將享受和參與統一起來、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中國夢的“規范博弈”解決了一個十三億人口的泱泱大國如何激勵大家為獲取一個眾人都接受的公共產品去奮斗的關鍵問題。中總之,理論的集體行動邏輯使中國夢不僅僅成為“社會性的話語,能夠開展社會性話語對話,而且可以導致中國夢獲得“全民族的一致性”的高度和廣度。
一、中國夢的現實集體行動邏輯
中國夢現實的集體行動邏輯表現了實踐意義上的體驗基模和詮釋基模。所謂體驗基模就是人們進入新的經驗脈絡里再次體驗原來在理論脈絡里體驗到的那種理想化的興奮。在理論脈絡里,人們體驗的理想狀態只是行動的主觀構成,還沒有與行動的客觀構成合二為一,理論狀態的無意識行動體驗也沒用被現實的有意識的行動體驗所代替。所謂詮釋基模就是將理論的集體行動邏輯轉化為現實的集體行動邏輯。理論的集體行動邏輯是思想處于時空中。現實的集體行動邏輯則是思想處于生命的流程中。理論仿佛是語言中的語法,行動則是運用這個語法對現實的組織。
中國夢現實的集體行動邏輯通過體驗基模和詮釋基模的構建表現為現實的“共同世界”的構建。習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強調:“在各民族中牢固樹立國家意識、公民意識、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最大限度團結依靠各族群眾,使每個民族、每個公民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共享祖國繁榮發展的成果。”現實集體行動邏輯的“共同世界”構成一般來說有兩種。一種是我們對我們熟悉的人的意識和經驗都會被移用到對同時代人的意識和經驗里,一種是“互為主體的一致性”。共同世界的意義重建,不僅僅是外在時間問題,更重要的是內在的時間意識。自我的邏輯行動意義就是由祖國觀、民族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偉大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所構成。
二、構建中國夢的理論和現實的集體行動邏輯
中國夢的理論和現實的集體行動邏輯是當代中國發展的必然趨勢,是中國人民創造的一切美好因素的凝練和綜合。要從四個方面進一步構建中國夢的理論和現實的集體行動邏輯,即:1、構建中國夢的信仰體系。 2、構建中國夢理論與現實集體行動邏輯的“視域”。 3、構建趨社會性情感。4、構建文化的根行動邏輯力量。按照習近平的提法這就是做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統一和結合。
1、構建中國夢的信仰體系。中國夢的信仰體系是一個包容寬和的文明信仰體系,不同的利益群體的不同的利益追求都可以在這里安家落戶。習近平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演講指出:“歷史告訴我們,只有交流互鑒,一種文明才能充滿生命力。 構建中國夢的信仰體系就是要實現各種文明和諧共生。實現各種文明和諧共生將進一步提升中國夢的理論和現實的集體行動邏輯力量。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大文化比小文化更有行動力量。
2、構建中國夢理論與現實集體行動邏輯的“視域”。每一個人都有一個獨特的與眾不同的視域,構成對世界體驗的多元方式。中國夢的理論和現實的集體行動邏輯則要求視域的一致性和共同性。這個意義上的視域,應該是奧地利哲學家舒茨指出的“高階次序的多元綜合”,即:視域的整體性。 視域的整體性并不排除自我化的視域,但是,自我化視域是整體性視域的一個構件。
3、構建趨社會性情感。社會沖突、社會矛盾和社會危機很大程度上源于人們的趨社會性情感的淡薄乃至淪喪。趨社會性的情感是一種與社會和他人和諧相處的情感,主要表現為與社會和他人的合作行為。中國夢的趨社會性情感的構建將促進中國夢的集體行動邏輯的形成和發展。
4、構建文化的根行動邏輯力量。無論經濟人還是理性人,都僅僅是構成集體行動邏輯的一個方面,起決定作用的還是文化的根行動邏輯力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今天中國文化根行動邏輯力量的表現。文化根行動邏輯力量是信仰模式、價值模式和行為模式的統一。中國今天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從根本上看,就是這種文化根行動邏輯力量的弱化乃至缺失帶來的精神和物質損傷,如果不去治理這個頑疾,就會導致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難以持續進步和發展,更談不上形成和構建集體行動邏輯。
結束語
中國夢的理論和集體行動邏輯將把多邊的自我和多邊的他我組織起來構成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制度的大潮流。從發展和進步角度看,這是更大公共性的形成。只要我們處理好中國夢的適存與構建的關系,中國夢就會以社會性感情的凝結將繼承和發揚、保留與創新、傳統與現代諸多元素進一步構建理論和現實的集體行動邏輯。
參考文獻:
[1]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人民日報,2014.1.22.
[2]習近平.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演講.人民日報,2014.3.28.
[3] [奧]舒茨.《社會世界的意義構成》[M].謝淙祺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