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萬生
【摘 要】智能變電站系統現在已經成為我國能源供應的核心系統,是維護國家和社會安定和諧的關鍵性因素,其中的繼電保護可靠性更是變電站穩定運行的重要保障之一。智能變電站的快速發展,使得我們對智能變電站繼電保護可靠性的研究一刻也不能怠慢。特別是在智能變電站的運行過程中,要時刻監測其運行狀態,并及時地進行檢修,最大限度的避免在運行過程中出現故障,從而保障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
【關鍵詞】智能變電站 繼電保護 可靠性 研究
由于智能變電站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容易受到遠程輸送、大功率輸送等一系列難題,從而嚴重影響著智能變電站繼電保護的可靠性,為此,一定要加強智能變電站繼電保護可靠性的研究。在變電站運行過程中一定要及時進行技術檢修,不斷的完善檢測與維修措施,以便能夠確定變電站電力系統的穩定運行。本文就對智能變電站繼電保護可靠性進行了研究。
1 智能變電站繼電保護的具體定義
智能變電站是科技時代的產物,突破傳統,采用多種科學前沿設備,借助計算機技術,實現了高標準、高集成度、數據采集數字化的目標:(1)智能變電站采用光纖電纜,而且電子元件集成度大幅度提高,耗能降低,充油式互感器也改造為電子式互感器,既降低了成本,又降低了能耗,還減輕了由于輻射對環境造成的傷害,一舉多得。(2)智能變電站在擁有信息收集、分析這些基礎功能的同時,還能實現信息的內部共享、網絡共享,使其人機交互性更強。(3)智能變電站的故障檢測功能,故障處理能力有大幅度提升,故障處理更加及時,可靠性更高。
2 智能變電站繼電保護可靠性原理分析
對于變電站來說,可靠性指的就是繼電保護系統在一定的環境,一定的時間內,實際功率在一個正常的范圍內波動,系統正常運行。繼電保護系統的可靠性大體是通過下列三大指標來衡量的,第一,可靠度,這是一個統計學概念,指的是系統在一定條件下,規定時間內達到額定功率的概率,對于衡量系統可靠性至關重要;第二,可用性,指的是在系統完成規定功能的時間內,系統的穩定性,簡單來說,就是系統出現故障時表現出來的自我修復能力;第三,平均失效時間,指的是系統兩次發生故障的時間間隔。一般來講,系統的可靠性依據這三個指標足以體現。
3 提高智能變電站繼電保護可靠性有效對策
3.1增加系統冗余性
冗余從字面意思來看僅僅是重復的、多余的意思,但是在繼電保護中冗余設備卻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通過增加系統冗余性有效保障電力系統系統的穩定運行,提高了繼電保護的可靠度、可用性。冗余包括兩種類型:(1)設備冗余(最基本的),變電站重要的一次設備的保護冗余配置,配備兩套或者三套保護原理不同的保護裝置,這樣既能在保護原理上相互補充,全面保護一次設備,又能保證在單套保護裝置異常退出時,冗余配置的保護裝置仍然能正常保護設備,有力的保證電力系統的正常運行,提高繼電保護可靠性。(2)鏈路冗余。每臺保護裝置均配備雙網通信,這樣有力的保證了當其中一個網絡出現通信異常時候,另外一個網絡能及時補充通信,以保證保護裝置的正常運行。
3.2融環形結構于母線保護裝置中,提高可靠性
設備的網絡結構有三種:一,總線結構,憑借交換機傳送數據信息,接線少,但冗余度不夠,短時間內敏感度不足;二,環形結構,可在環路上任一點提供冗余,可靠性高,但收斂時間較長;三,星型結構,等待時間短,適用于較高場合,零冗余度,但是故障信息傳送速度慢,可靠性低,普及意義不大。環形結構可以在環路上任一點提供冗余,可靠性比之其他兩種結構要高,所以可以在母線保護裝置中運用環形結構,可以使得繼電保護系統的可靠性明顯提高,而且由于運用環形結構,可以減少對元件的損害,大幅度提高系統安全性,以此來提高系統可靠性
3.3建立、健全智能變電站二次設備狀態檢修體系
狀態檢修包含三個層含義:1、設備狀態在線監視;2、設備診斷;3、設備檢修決策制定或提供檢修建議。依托智能變電站先進的設備基礎,狀態檢修系統使用設備在線監視系統,并且依托設備的歷史數據,結合二次設備健康狀態診斷專家系統,對二次設備進行狀態評價,實現設備全生命周期內設備運行狀態變更的全面觀測,能及時發現設備運行中安全隱患并提供檢修建議。二次系統維護人員依托狀態檢修管理系統提供的建議合理安排檢修,有效提高每次設備檢修效率,在根源處消滅安全隱患,可靠提高智能變電站繼電保護的可靠性。
4 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通過對智能變電站繼電保護可靠性進行了研究,得出了:。我國要不斷深入地對智能變電站檢測與修理模式進行完善,并且盡可能地提出相對有效的完善策略,真正確保智能變電站繼電保護的可靠性,促進我國電力企業的快速、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計海明,梁晨.智能變電站繼電保護可靠性研究[J].中國科技信息,2015年第05期:169-170頁.
[2]蔡澤祥,王海柱.智能變電站技術及其對繼電保護的影響[J].機電工程技術,2012年第05期.
[3]孫鵬,王棟,劉永.智能變電站繼電保護可靠性研究[J].中國機械,2014年第22期:41-4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