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艷梅
【摘 要】目的:比較分析了不同產地丹參中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以更為清晰而全面的了解丹參藥效成分,為其進一步開發利用提供文獻依據和研究思路。方法:通過近十幾年來國內外相關文獻對不同產地丹參主要有效成分含量的報道,進行整理、歸納、分析與比較。結果:丹參的主要活性成分為以酚酸類為主的水溶性成分和以二萜醌類化合物為主的脂溶性成分。采用不同的檢測方法,對不同產地的丹參藥材品種主要有效成分進行檢測、分析。結論:不同產地丹參藥材品種中酚酸類成分和二萜醌類化合物的含量存在一定差異,為丹參藥材采購及臨床選用時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丹參 不同產地 成分 含量
丹參為唇形科植物丹參 Salvia miltiorrhiza Bge 的干燥根和根莖,味苦,微寒,具有活血祛瘀,通經止痛,清心除煩,涼血消癰之功效,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脅痛,癥瘕積聚,熱痹疼痛,心煩不眠,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瘡瘍腫痛等癥狀[1]。丹參作為一傳統中藥在我國沿用己久,始載于《神農本草經》,被列為上品?!渡褶r本草經》有記載“主心腹邪氣,腸鳴幽幽如走水,寒熱積聚,破癥除癮,止煩滿,益氣”,在其后的歷代本草中均有記載。丹參的有效成分主要包括水溶性成分[2-3],以酚酸類成分為主,如原兒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 PA )、原兒茶醛(protocatechualdehyde, PD)、丹參素(danshensu, DSS)、咖啡酸(caffeic acid, CA)、紫草酸(lithospermic acid, LA)、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 RA)、丹酚酸A(salvianolic acid A , SaA )、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 , SaB)和丹酚酸C ( salvianolic acid C, SaC )等,和脂溶性成分,以丹參酮類成分為主,如隱丹參酮(cryptotanshinone, cTN )、二氫丹參酮I(dihydrotanshinone I , dTNI)、丹參酮I(tanshinone I, TNI)、丹參酮II a ( tanshinoneII a, TNII a)等。2010版中國藥典規定丹參商品藥材,丹酚酸B含量不低于3. 0%,丹參酮II a含量不低于0.2%。
由于受產地、氣候和生態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不同丹參藥材所含主要成分差異較大。在參考2010版中國藥典和相關文獻的基礎上,本文對河北、山東、安慶、甘肅、江蘇等地的丹參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進行綜述,為進一步丹參藥材的質量控制提供理論依據?,F結果如下報道。
1 丹參水溶性成分
1.1 丹參酸B
丹參水溶性成分以丹參酸B為主,具有廣泛地藥理活性,具有抗肝損傷、肝纖維化作用;能防治動脈粥樣硬化;對心臟、腦有保護作用;同時還具有一定的抗腫瘤作用[3]。對不同產地丹參的丹參酸B含量進行研究比較,具有重要意義。徐山[4]測定不同產地丹參中丹酚酸B的含量,其中五個產地丹參中丹酚酸B含量不同,四川中江(丹參中丹酚酸B, 7.8 %)>山東日照(丹參中丹酚酸B, 6.8%)>陜西商洛(丹參中丹酚酸B, 5.4%)>河北行唐(丹參中丹酚酸B, 4.8 %)>浙江(丹參中丹酚酸B, 4.0%),結果表明各產地丹參藥材中丹酚酸B含量有較大差異,以四川中江丹參的丹酚酸B含量最高,山東日照丹參次之。陳徹等[5]測定和比較不同大規模栽培產地丹參藥材中丹參酮IIA和丹酚酸B含量。丹,但丹酚酸B含量卻最高丹酚酸B含量較高的是山西芮城栽培品,但參酮IIA含量卻最低。結果顯示丹參中丹參酮IIA和丹酚酸B的含量與產地關系較大,此研究結果可作為丹參藥材采購及臨床選用的參考依據。
1.2 丹參素
吳學騁[6]對反相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不同產地丹參中丹參素的含量進行研究,對比了安徽、江蘇、河北、湖北四個不同產地丹參中丹參素的含量,發現不同產地間丹參素含量存在統計學差異,結果表明河北產丹參中丹參素的含量顯著高于其他產地丹參素含量,因此在使用藥材時對藥材的來源應當給予更多的重視。黃敬群[7]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5種不同產地 丹參中丹參素和原兒茶醛含量,從上述結果可以看出,丹參素的含量比較,盧氏野生丹參>洛陽丹參>盧氏家種丹參>蒲城丹參>陜南丹參,明顯可見不同產地的丹參藥材品種,其丹參素的含量有較大的差異。
2 丹參脂溶性成分
《中國藥典》丹參項下脂溶性成分以丹參酮ⅡA作為質控指標[1],而近年研究表明,丹參的脂溶性成分還包括隱丹參酮、丹參酮Ⅰ等,且含量較高、活性較強[2,3]。
2.1 丹參酮IIA
麥少霞等[8]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對市售不同產地的丹參中丹參酮II a的含量比較,結果表明不同地區丹參藥材的丹參酮ⅡA含量差別較大,安徽的丹參平均含量最低,四川的丹參平均含量最高,而同一地區中不同種類的含量都不一樣,這可能與各產地丹參的生長環境和藥材產地的加工方法有關。程立方等[9]對山東不同產地丹參飲片中丹參酮IIA含量進行了分析,發現以丹參酮ⅡA的含量為指標,不同產地丹參飲片中丹參酮ⅡA的含量順序依次:生品飲片為淄博 >臨沂 >濟南 >德州 >煙臺 >青島 >聊城 >棗莊 >菏澤 >泰安;黃酒炙品飲片為淄博 >臨沂 >德州 >濟南 >煙臺 >青島 >棗莊 >菏澤 >聊城 >泰安,不論飲片生品還是酒炙品均以淄博、臨沂的丹參飲片的丹參酮ⅡA含量較高。
2.2 丹參酮I
安睿、王新宏[10]等人用HPLC法測定,以1%醋酸甲醇溶液和1%醋酸水溶液為流動相作梯度洗脫,檢測波長為280nm,研究不同產地丹參中丹參酮Ⅰ的含量,根據實驗結果發現,同為江蘇射陽產丹參,種子繁殖的樣品中所測成分含量最高,同時比較不同繁殖法所得樣品,也發現種子繁殖的樣品中所測成分含量較高;江蘇射陽種子繁殖的丹參樣品、山東平邑、陜西漢中的丹參樣品的品質與野丹參的相近。目前由于野生丹參資源不足,上述產地的家種丹參可作為該藥材較為可靠野生藥材的替代品。孔祥文、韓 杰[11]等以丹參藥材為研究對象,采用色譜法測定藥材中丹參酮I成分的含量,不同產地丹參中的丹參酮Ⅰ含量差別較大,山東的野生丹參含量最高,安徽的栽培丹參含量最低,而同一地區中野生品的含量普遍高于栽培品。這與丹參的產地與加工方法有關,所以應對丹參的產地加以分類。
2.3 隱丹參酮
韓杰、鐘萌、李東輝[12]等收集了河北、山東、江蘇、河南和安徽等主產地的丹參飲片,包括不同栽培方法的丹參飲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譜法對其進行了隱丹參酮的含量測定和比較,結果發現不同產地丹參飲片的隱丹參酮含量差別較大,山東的野生丹參飲片含量最高,安徽的栽培丹參飲片含量最低,而同一地區中野生品的含量普遍高于栽培品。李力、婁子洋、陳萬生[13]等采用超聲提取結合HPLC法對全國8個主產地的丹參脂溶性部分中隱丹參酮進行了含量測定,結果顯示隱丹參酮以遼寧、四川、山東所產的丹參含量較高。
3討論
縱觀丹參的應用歷史和近代研究報道,證明丹參這一具有悠久應用歷史的傳統藥物具有多方面的作用,是臨床上重要的常用藥物,可用于多種疾病的治療。尤其是近年來,隨著人們膳食結構的變化和社會老齡化的出現,心血管病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丹參不僅有活血化瘀的功能,而且對治療心腦血管病、肝病、脈管炎及神經性衰弱等多種疾病均有新的療效。丹參現代成分研究表明[14-15],眾多學者從丹參中己分得80多個水溶性酚酸和脂溶性二萜醌類化合物,并對其中近60的成分進行了生物活性研究,主要集中在酚酸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和二萜醌類抗菌、抗腫瘤等活性研究,闡明了丹參發揮多種藥效作用的物質基礎。近年來,人們采用多種現代化分析方法與技術,針對性地對酚酸和二萜醌類等活性成分進行了較為高效、快速的分離分析,為中藥丹參的現代化開發和應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丹參作為一種常見中藥,其用量一直很大。實踐中發現市場中丹參質量差異較大,造成臨床用藥出現“方靈藥不靈”現象。不同產地丹參飲片的丹參酸、丹參素和隱丹參酮、丹參酮II 及丹參酮II A含量差別較大,同時提取方法、分離方式同樣對丹參飲片質量具有重要的影響?;诘し铀峒暗⑼哂兄匾膽脙r值,以及目前的提取工藝所存在的弊端,對丹酚酸及丹參酮的提取工藝優化及其純化工藝的還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國藥典( 一部) [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70-71.
[2] 馮小艷,周國軍,李焱 等.不同產地丹參藥材干燥前后化學成分含量變化[J].安徽醫藥, 2013,17(11): 1863-1866.
[3] 鄧寒霜,李筱玲,王凱.不同產地丹參飲片質量研究[J].時珍國醫國藥,2009,20(12): 3105-3106.
[4] 徐山.不同產地丹參中丹酚酸 B 的含量測定[J].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2011,35(2): 178-179.
[5] 陳徹,王勇,王晶,等.不同產地丹參藥材中丹參酮ⅡA 和丹酚酸 B 含量比較[J].中醫藥學報,2014,42(1):32-34.
[6] 吳學騁,舒陽,楊睿,等.反相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不同產地丹參中丹參素的含量[J].湖北中醫雜志,2014,36(9):68-68.
[7] 黃敬群,張秀巧,郭軍 等.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 5 種不同產地丹參中丹參素和原兒茶醛含量[J].安徽中醫學院學報,2005, 24(1): 37-40.
[8] 麥少霞,陳麗娟,王磊 等.市售不同產地的丹參中丹參酮 ⅡA 的含量比較[J].臨床醫學工程,2010,17(5):117-118.
[9] 程立方,崔秀君.山東不同產地丹參飲片中丹參酮IIA含量分析.
[10] 安睿,王新宏,周思麗,等.HPLC測定不同產地丹參藥材中脂溶性成分[J].中成藥, 2004, 26(4): 294-297.
[11] 孔祥文,韓杰.不同產地丹參中隱丹參酮,丹參酮Ⅰ和丹參酮ⅡA的含量比較[J].中國藥房,2011,22(19):1794-1796.
[12] 韓杰,鐘萌,李東輝 等.市售不同產地丹參飲片中隱丹參酮,丹參酮Ⅰ及丹參酮ⅡA 的含量比較[J].首都醫藥,2010,22:041.
[13] 李力,婁子洋.不同產地丹參中3種丹參酮含量變異[J].第二軍醫大學學報,2000, 21(8):753-755.
[15] Lu Y R, Foo L Y. Polyphenolics of Salvia-a review[J]. Phyochem,2002,59 (2):117.
[16] 陳立亞.迷迭香酸的研究概況.中國藥事,2007,21(1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