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俊剛 李駿 安瑋
【摘 要】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是貫徹落實人才強國戰略,推進高水平大學建設的重要舉措。國防科技大學是首批與國家公派研究生項目簽約的高校之一,通過國家公派研究生項目的資助,已培養一大批具有國際視野的高水平人才。本文結合國防科技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實施情況,針對博士研究生聯合培養中的一些問題進行了探討,可為提高公派留學項目實施效益提供參考。
【關鍵詞】博士生培養 聯合培養 研究生留學
【Abstract】The national project of officially dispatched graduate student for building high level university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for implementing talent strengthen country strategy and advancing construction of high level university.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is one of the first university which sign a contract with the national project of officially dispatched graduate student, under the sponsorship of the national project of officially dispatched graduate student, the university have training a group of high level talents with international view.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project of officially dispatched graduate student in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some problem in joint training PhD candidates is discussed, and the results can server as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the benefits of the national project of officially dispatched graduate student.
【Key words】PhD Candidates Training, Joint Training, Study abroad for graduate student.
1 引言
為貫徹落實人才強國戰略,推進高水平大學建設,增強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服務的能力,在2007年,我國啟動了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以下簡稱公派研究生項目)[1-4]。公派研究生項目在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中選拔一流的學生,到國外一流的院校、專業,并師從一流導師。實施公派研究生項目的目的是為高水平大學和重點學科建設服務,著眼于培養一批能夠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具有國際視野的拔尖創新人才;填補我國前沿學科及空白學科的人才缺口;打造國際人才培養及交流平臺,建立國外穩定持久的學術交流渠道,使重點支持的科研團隊及學科專業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國防科技大學作為985重點高校,是首批與公派研究生項目簽約的高校之一。學校公派研究生項目的實施,瞄準打造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平臺,建立穩定持久的聯合培養和學術交流渠道,推進研究生教育國際化進程,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層次高素質人才,為學校發展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5,6]。按照積極穩妥的原則,緊密結合學校發展綱要和規劃,堅持從重點建設的學科中選拔一流的學員,到國外一流的院校、專業,師從一流的導師,確保派出留學的成效。
2007年以來,學校依托國家留學基金委公派研究生項目,共計派出研究生765人,共獲國家留學基金資助約3億元,派出率居全國高校前列。目前,留學研究生已畢業分配334人,廣泛分布于院校、科研院所和高技術裝備使用與保障單位,一批具有國際視野的拔尖創新后備人才活躍在院校教育、科技攻關、裝備研制與保障等關鍵領域,為人才隊伍建設注入新活力。學校公派研究生項目的實施,為提高學校辦學水平提供了新動力,為學校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提供了新途徑,探索開拓了一條成規模國際化培養研究生的新路子,對建設創新型國家產生了積極推動作用并將產生深遠影響。
根據公派研究生項目計劃,公派研究生選派類別為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和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的留學期限一般為36-48個月,具體以留學目的國及院校學制為準;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的留學期限為6-24個月。公派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依托留學院校培養,公派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由國內院校和留學院校共同培養。
本文針對公派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的培養模式進行探討,結合我校公派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的實施情況,在國際聯合培養目的、聯合培養院校選擇、聯合培養期間的工作、回國后續工作等方面進行討論。
2 國際聯合培養目的
2.1 提高學術研究水平
博士生出國聯合培養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借助國外高水平的科學研究條件和高水平的導師,提高博士生自身的學術研究水平。西方高等教育起步早,現階段,國際上各專業實力和學者聲望排名靠前的大部分為歐美大學或研究所,其在科研條件和導師研究水平以及學術影響力等許多方面都高于國內。通過1~2年的博士生聯合培養項目,可以讓博士生有機會利用國外的先進科研條件并接受高水平導師的指導,從而提高自身的學術研究水平。
2.2 學習先進教學科研模式
國外高水平大學不僅學術研究水平較高,其教學科研模式也先對成熟,有很多值得國內學習借鑒的地方。派出博士生聯合培養,除了進行學術研究外,學習借鑒國外先進的教學科研模式也是主要目的之一。主要考察學習國外高水平大學的課程體系設置、教學方式、教師隊伍建設、能力素質結構、導師指導機制等方面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及科研項目管理、科研隊伍管理、科研評價體系等方面的科研模式。
2.3 培養國際視野
在全球化進程中,為提高辦學水平,國內高校應積極融入國際大環境。當前國際高水平大學并不是只針對其本國辦學,其所培養的學生和教學科研隊伍中,都是來自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的優秀人才。匯聚世界各地優秀人才是國際高水平大學的主要特征之一,留學人員應學習留學院校的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積極培養國際視野,為拓展國內院校的培養模式提供新的思路。
2.4 提高學術影響力
國際影響力是衡量高校辦學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提高國際學術影響力是建設世界高水平大學的必要條件。當前,世界一流大學都有廣泛的學術交流渠道,在國際范圍內具有很高的學術聲譽。為提高國際學術影響力,國內高校應積極走出國門,參與國際學術交流,在國際范圍內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聯合培養博士研究在國外學習期間,應積極參加相關的學術交流活動,擴大自身學術影響。
3 聯合培養院校選擇
聯合培養院校的選擇需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3.1 研究方向的相關性
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的課題和培養計劃由國內院校和留學院校聯合制定,需要綜合考慮國內和國外學習期間研究工作的連續性。因此,在選擇留學院校時,研究方向的相關性是首要考慮的因素。應以博士課題研究內容需求為牽引,選擇與國內研究方向密切相關的國外院校,促進產出高水平博士論文。
3.2 專業實力
按照公派研究生項目實施辦法,選擇留學院校時應遵從“三個一流”的原則,即一流的院校、一流的專業,師從一流導師。考慮到博士研究生需集中在某個專業領域的某個方向進行深入研究,留學院校的專業實力應作為重要的因素來考慮。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因根據自己的專業和研究方向,選擇在本專業方向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院校作為留學對象。
3.3 導師聲望
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在申請留學院校時,需要同時聯系國外留學院校導師。在博士研究生培養方面,國際高水平院校一般實行教授負責制,導師對博士研究生培養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和靈活性。因此,導師的水平決定了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所能接受指導水平的高低,應該作為重要因素來考慮。
3.4 學校綜合排名
學校實力也是公派研究生項目實施辦法中“三個一流”原則中的一個,盡管博士研究生主要是在某個專業領域的具體方向進行深入研究,但是留學院校的綜合實力決定了留學的大環境,世界一流大學能提供較好的環境,例如學校聲譽、學術氛圍、人才培養機制、研究條件、教學科研保障等方面,都能給予良好的支持。因此,學校的綜合排名也是選擇院校時需要考慮的因素。
3.5 與國內合作關系
打造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平臺,建立穩定持久的聯合培養和學術交流渠道是實施公派研究生項目的目的之一。選擇留學院校時需要考慮是否有利于發展穩定深入的國際交流與合作關系,要將當前需求和長遠發展相結合,兼顧考慮鞏固加深已有的國際交流合作關系和拓展新的國際交流合作關系。
4 聯合培養期間的工作
4.1 課題研究
課題研究是聯合培養博士生國外學習期間的主要工作,留學期間應充分利用國外先進的研究條件和研究環境,在導師的指導下進行高水平學術研究。選擇研究內容時需考慮與國內研究方向的相關性,統籌規劃國外研究安排和回國后的研究計劃。
4.2 學術交流
學術交流是提高學術影響力的重要途徑,國外高水平院校具有良好的學術交流環境。聯合培養博士生應充分利用國際環境的優勢,積極參加學術交流,包括參加所在研究團隊日常研討會,主講或參加學術報告,參加知名學者學術講座,參加學術會議,進行短期學術交流等。通過學術交流活動了解國際同行的研究動態,同時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擴大國際影響力。
4.3 課程學習
博士學習階段,一般規定的必修課程較少,以選修課程為主。博士階段主要是根據課題研究的需求,選修部分課程。需要選修的課程類型包括與課題研究相關的專業知識課程,這類課程可以為課題研究打下較為系統的基礎,還有一類是技能課程,例如論文寫作、計算機應用、專業軟件應用等。
4.4 教學科研模式考察
留學對象是作為補充學校教學科研隊伍的潛在后備力量來選拔的,學習國外一流大學的先進教學科研模式也是其任務之一。學術研究是博士生從事的主要工作,應學習國外院校在學術研究體制上的優點。在有條件的情況下,觀摩一些本專業課程的教學方式,或參加導師所上課程的助教任務,學習了解國外的教學模式。
5 回國后續工作
5.1 課題研究銜接
留學結束回國后,應根據后續研究計劃,繼續從事未完成的研究工作。需要注意保持研究工作的持續性,全面考慮回國后開展研究所需的條件,如實驗設備、實驗數據、計算環境等,在回國之前做好充分準備。
5.2 先進教學科研模式借鑒
在學習國外教學科研模式的基礎上,根據國內院校的自身特點,將適合國內院校發展的模式進行探索應用,全面提升國內院校的教學科研管理、隊伍建設、評價機制、運行模式等。
5.3 后續交流互訪
建立穩定持久的聯合培養和學術交流渠道是實施公派研究生項目的目的之一。聯合培養博士生回國后可與留學院校或導師通過參加國際會議、學術報告與交流訪問、合作進行項目研究等方式,鞏固并擴大已有的國際交流合作關系。
6 結語
國防科技大學是首批與國家公派研究生項目簽約的高校之一,通過國家公派研究生項目的資助,已培養一大批具有國際視野的高水平人才。本文結合國防科技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實施情況,針對博士研究生聯合培養中的培養目的、聯合培養院校選擇、聯合培養期間工作、回國后續工作等問題進行了探討,可為后續公派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項目的實施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何峰,胡曉陽,賈愛英.國家公派聯合培養博士生留學成效初探—基于“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的考察和分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2,33(6): 51-55.
[2] 馬靜,胡涌,常新華,劉翠瓊.國內外聯合培養研究生的模式研究—基于國內指導教師調查問卷的分析[J]. 中國林業教育,2011,29(4): 53-56.
[3] 高興武,胡涌,賽江濤,常新華,劉翠瓊.北京市國內外聯合培養研究生的現狀、問題和對策[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1,32(12):4-10.
[4] 丁嵐,李海崢.赴美聯合培養博士生擇校問題分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0,31(10): 28-37.
[5] 耿美華,王澤鋒.我校創新人才培養的若干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3,36(3): 4-6.
[6] 戴佳鈺,侯永,袁建民.一種新的人才培養方式—國際長期研討會[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3,36(4): 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