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麗萍 謝軼 溫紅艷

[摘要] 目的 探討兒童肺炎感染常見病原的感染率、混合感染情況,為臨床的診治提供依據和參考。方法 整群選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間該院收治的139例肺炎患兒,晨起空腹抽取靜脈血3 mL,應用間接熒光免疫法來進行9種病原體檢測,對檢測出的結果進行分析。 結果 ①在檢測的9種病原體中,檢出率從高到低排列依次為肺炎支原體(MP)39.57%、肺炎軍團菌(LPNL)19.42%、乙型流感病毒(FluB)11.51%、呼吸道合胞病毒(RSV)7.19%、腺病毒(ADV)6.47、甲型流感病毒(FluA)5.76%、副流感病毒(PIV)4.32%、Q熱立克次體(QFR )1.44%、肺炎衣原體(CP)0.72%。②在肺炎4個年齡組中合并兩種病原體感染在3<年齡≤6組發生率高于其他年齡組(P<0.05)。 結論 ①肺炎支原體為小兒常見病原。②混合感染多見于3~6歲小兒。
[關鍵詞] 兒童;肺炎;病原體
[中圖分類號] R725.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6)03(b)-0052-03
Clinical Analysis of Pathogen Infection in Infantile Pneumonia of Different Ages
YAO Li-ping, XIE Yi, WEN Hong-yan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aotou Medical College, Baotou, Inner Mongolia, 01401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infection rate and mixed infection situation of common pathogens in the pneumonia infection in children in order to provide basis and reference for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thods 139 cases of children with pneumonia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4 to June 2015 were selected, and 3ml fasting venous blood were taken in the morning, 9 kinds of pathogens were detected by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the detection Results were analyzed. Results ①In the 9 kinds of pathogens, the detection rate from high to low was in turn mycoplasma pneumonia (MP) 39.57%, legionella pneumophila (LPNL) 19.42%, influenza B virus (FluB) 11.51%,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 7.19%, adenovirus (ADV) 6.47%, influenza A virus (FluA) 5.76%, parainfluenza virus (PIV) 4.32%, q fever rickettsia (QFR) 1.44%, chlamydia pneumoniae(CP) 0.72%. ②In the four age groups of pneumonia, the incidence of two merged pathogen infection in the 3 [Key words] Children; Pneumonia; Pathogen 肺炎(Pneumonia)是小兒時期的一種多發病和常見病,可由多種病原體引起,隨著年代的變遷,病原體種類和感染率也在發生變化。我們旨在研究兒童肺炎常見病原在各個年齡段的感染率及混合感染情況,為臨床的診治提供了參考依據。通過探討兒童肺炎感染常見病原的感染率、混合感染情況為臨床的診治提供依據和參考。該課題的研究對象均為2014年6月—2015年6月包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兒科確診肺炎的住院治療兒童。應用間接熒光免疫法來進行9種病原體檢測,對檢測出的結果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課題的研究對象均為包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兒科確診肺炎的住院兒童139例,平均年齡(3.8±2.5)歲。其中男86例,平均年齡(4.0±3.2)歲,女53例平均,年齡(3.7±2.1)歲。按年齡分為4組:0<年齡≤1者23例,1<年齡≤3者41例;3<年齡≤6者46例;6<年齡者29例。 1.2 方法 標本采集:所有住院患兒均于入院第2天晨起空腹抽取靜脈血3 mL,放置干燥管中,搖勻,4~8 ℃低溫冰箱冷藏,于1 h內送檢。采用九項呼吸道感染病原體IgM抗體檢測試劑盒應用間接熒光免疫法來進行9種病原體檢測,對檢測出的結果進行分析。
1.3 觀察指標
采用IFA(間接免疫熒光法),嚴格按說明書操作,用熒光顯微鏡在400倍放大下觀察結果。包括肺炎軍團菌(LP)、肺炎支原體(MP)、Q熱立克次體(QFR)、肺炎衣原體(CP)、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FluA)、乙型流感病毒(FluB)、副流感病毒(PIV)9項檢測。
1.4 評價標準
應用試劑盒陽性對照確定為分別是哪種病原體感染。
2 結果
2.1 病原學檢測結果
139例中檢測出病原陽性的標本共105份,陽性率75.54%;未檢測出任何病原的病例有34份,占24.46%。在檢出的105份陽性病例中,感染一種病原體的兒童有78例,占74.29%,兩種病原體混合感染27例,占25.71%。在105份陽性血清標本中,男性患兒占61.90%(65/105),女性患兒占38.10%(40/105),男女患兒性別之比為1.62:1。表1所示,在檢測的9種病原體中,檢出率從高到低排列依次為肺炎支原體(MP)39.57%(55/139),肺炎軍團菌(LPNL)19.42%(27/139),乙型流感病毒(FluB)10.07%(14/139),呼吸道合胞病毒(RSV)7.19%(10/139),腺病毒(ADV)6.47% (9/139),甲型流感病毒(FluA)5.76%(8/139),副流感病毒(PIV)4.32%(6/139),Q熱立克次體(QFR )1.44%(2/139),肺炎衣原體(CP)0.72%(1/139)。
2.2 不同性別患兒病原學檢測結果
在105份陽性標本中,男性占65例,女性患兒40例。如表1所示,9種病原體感染(包括合并感染)所致小兒肺炎中性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3 不同年齡患兒病原學檢測結果
0<年齡≤1歲的兒童陽性檢出率為62.07%,1<年齡≤3歲的兒童陽性檢出率為81.36%,3<年齡≤6歲的兒童陽性檢出率為82.05%,6<年齡兒童陽性檢出率為78.57%;各年齡段病原體感染陽性例數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46,0.78,2.01,1.34,P>0.05)。
2.4 多種病原體混合感染的檢測結果
在4組中合并兩種病原體感染在3<年齡≤6歲發生率高于其他年齡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肺炎是兒童最常見和多發的呼吸道疾病,是兒童感染性疾病的首位。在一些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中,肺炎是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主要原因。現在絕大多數的肺炎兒童感染可明確病原學的診斷,其中多為病毒感染,但是隨著年代的變遷,病原體種類和感染率也在發生變化。
近年來關于肺炎病原學的研究報導國內外很多地區都有,目前肺炎支原體感染成為兒童肺炎感染的重要病原。周宗武[1]認為,因肺炎支原體引起的肺炎在兒童群體中的發病率非常高,且該發病率與兒童所在地理位置、年齡以及流行年份等息息相關。馬紅萍等[2]研究顯示,小兒肺炎病原體主要為細菌、病毒及支原體,其中尤以細菌和病毒所引起的肺炎占比例較大。相關研究表明[3-5],小兒支原體肺炎目前占小兒肺炎比例較高且較重,易發生肺不張及心肌細胞損害。該研究的結果顯示,該年度支原體感染比例偏高,且肺炎支原體的檢出率最高為6<年齡,48.28%,占檢出病原體的第1位。這可能與嬰幼兒接觸外界環境較少,感染機會相對較少有關,另一方面與母體保護性抗體在其體內存在時間,及活動空間大小有關。 嬰幼兒支氣管肺炎的細菌病原體主要是肺炎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桿菌、流感嗜血桿菌、大腸埃希菌、軍團菌等。近年來流感嗜血桿菌肺炎逐漸增多,2011年其對3代頭孢菌素敏感率>90%[6]。陳娟娟[7]研究表明,患兒年齡越小,細菌性肺炎感染率越高。王軍等[8]對53 例肺炎軍團菌肺炎住院患者PCR 檢測嗜肺軍團菌陽性率為9.4%。肺炎軍團菌是細胞內感染的G-桿菌,在該研究中,此試劑盒偏重于病毒和支原體的檢測,在細菌感染中只檢測軍團菌。故肺炎軍團菌的檢出率為18.71%,此比例偏高。病毒也是引起兒童肺炎感染重要病原。該文研究應用間接熒光免疫法(IFA)對9種病原體進行檢測,所檢測的標本中總的陽性率為75.54%,大部分為病毒引起的肺炎。該研究的結果病毒性肺炎的檢出率從高到低排列依次為,乙型流感病毒11.51%;呼吸道合胞病毒占病毒感染性肺炎的7.19%;腺病毒占病毒感染性肺炎的6.47%;甲型流感病毒占病毒感染性肺炎的5.76%;副流感病毒占病毒感染性肺炎的4.32%。
兒童肺炎感染病原間存在混合感染情況,尤其是在多項病原聯合檢測時病原混合感染的情況較多見,本結果表明兩種病原體混合感染率為25.71%,且在3<年齡≤6歲發生率高于其他年齡組(P<0.05),可能說明3~6歲兒童正是上幼兒園期間人員密度相對較大,接觸外界環境機會多,所以混合感染率較大,提示要進一步落實幼兒園的消毒隔離制度,做好防控工作。
該研究發現肺炎支原體、嗜肺軍團菌、乙型流感病毒是引起肺部感染的主要病原體,其陽性率分別為39.57%、19.42%、11.51%。該研究中肺炎支原體是肺部感染的重要病原體, 肺炎支原體(MP)感染占39.57%,在分析的病例中占第1位。綜上,在小兒肺炎中,病原體檢測對其治療有極重要的意義。今后要繼續擴大樣本量,同時加用痰培養以明確為何種細菌感染將對肺炎病原體檢測有更大的臨床指導價值。
[參考文獻]
[1] 周宗武.淺談肺炎支原體感染的兒科臨床研究進展[J].求醫問藥,2013,11(11):36.
[2] 馬紅萍,范淑英,陳功. 全血C-反應蛋白與白細胞計數聯合檢測在小兒肺炎中的應用[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1, 32(5):208.
[3] 吳東亮.90例小兒重癥支原體肺炎相關危險原因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26(5):1169-1170.
[4] 丁淑玉,崔占杰.纖維支氣管鏡術對小兒難治性支原體肺炎并肺不張療效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2014,7(1):92-93.
[5] 徐莉,崔文賢,翟云,等.支原體肺炎患兒血清可溶性細胞間粘附分子-1及心肌酶譜聯合檢測的意義[J].中國婦幼保健,2013,28(17):2723-2725.
[6] 朱少惠,梁永洪.第3代頭孢類藥物聯合青霉素鈉與單獨使用對嬰幼兒支氣管肺炎療效的對比分析[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3,33(12):988-990.
[7] 陳娟娟.小兒肺炎病原體檢測及分析[J].醫學研究雜志,2012, 41(3):142-144.
[8] 王軍,鄭連友,彭海濤,等.聚合酶鏈反應在嗜肺軍團菌肺炎診斷中的應用[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9,19(8): 1018-1019.
(收稿日期:2015-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