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秋
在日本地方城市普遍面臨人口流失、產業蕭條這兩大困境的情況之下,流山這座小城獨辟蹊徑,吸引了大量帶著孩子的父母前來工作生活。
如果你2015年10月在東京乘坐地鐵的話,那就很有可能會看到千葉縣流山市所刊登的城市宣傳廣告:成為了媽媽(爸爸)的話,就來流山吧!
這組簡單但卻有沖擊力的廣告把流山這座日本首都圈名不見經傳的小小“睡城”推到了公眾注目的中心。在日本地方城市普遍面臨人口流失、產業蕭條這兩大困境的情況之下,流山這座小城獨辟蹊徑,吸引了大量帶著孩子的父母前來工作生活,相信這能給許多正面臨相似困擾的城市以些許啟示。
保育園接送站
作為日本東京都通勤圈的一部分,流山市可謂是一座標準的“睡城”。根據最近一次日本國勢調查的數據顯示,流山市總人口中有33.5%的人每天到東京都內上班。如果城市失去了對通勤人口的吸引力,再加上沒有其他產業的支持,市政很可能就此陷入僵局。
然而,現實中的流山市呈現出了一幅截然相反的景象。在2005年到2014年的十年間,流山市的總人口一共增長了約兩萬人。2015年該市更有2387人次的凈流入,排名全日本的第十位。仔細看流山市的數據,我們就能發現其中的端倪:在流入的人口中,增長最為明顯的是三十歲到四十歲和四歲以下這兩個年齡段。這意味著新搬入流山市的人中有許多都是帶著孩子的父母。而要解釋流山對這個群體的吸引力,就要回到本文開頭所提到的那個廣告了。
2005年,連接東京都和茨城縣科教城市筑波市的筑波快線開通,從流山市到東京市中心的時間被縮短為了大約25分鐘左右,這大大增加了市民通勤的便捷。但與此同時,更多本縣和外縣的城市也加入了首都睡城地位的拉鋸戰中。沒有工業也沒有旅游資源的流山市在競爭的初期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但也因為沒有可以用來地方創生的資源,流山市開始了自己獨特的探索。
流山市政府所瞄準的正是帶著孩子的年輕父母。這些正值壯年的年輕人不僅是財政來源的長久保證,他們的后代更能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在此基礎之上,流山市開始推出一系列新政來打造一個親子宜居的城市。這其中最著名、也可以說是流山市名片的行政服務,就是“保育園接送站”項目。
在今天的日本,有越來越多的家庭是父母都工作的雙職工家庭。每天如何接送孩子成為了家長們最大的煩惱之一。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流山市政府在市內兩個最大的車站設立了接送站點。每天早上,父母可以把孩子寄存在這些站點,然后自己轉乘列車去上班。站點工作人員會利用巴士把每個孩子送到他們所屬的幼兒園。而每一天晚上他們又會負責把孩子從幼兒園接回相同的站點,再由下班的父母把他們帶回家。接送服務最晚可以延伸到晚上9點,而每天100日元(相當于6元人民幣)的花費也為父母減輕了許多負擔。同時,因為政府的統一接送使得許多本來因為地理位置不方便而招不到生源的幼兒園又重獲新生。流山市首創的“保育園接送站”服務在日本全國都引起了關注,橫濱等大城市也已經表達了模仿流山市而開設的意愿。
市政服務要用市場化手段
隨著“保育園接送站”,流山市變成了知名的親子宜居型城市。而每年新流入的人口又不斷參與到這個城市的建設中,并提出新的構想來加固各類宜居的措施。然而,這種良性循環并不是自然而然就能實現的。在它背后有著流山市政府在行政和制度上的創新作為后盾。
流山市成功背后,不得不提到市長井崎義治。井崎創造性地在市政府內部引入企業力量,從而讓公共行政可以更加有效率。
在2003年的10月,他就在政府企劃部內開設了市場營銷室,注重打造流山市的城市形象。2004年4月,這一辦公室被提升為了營銷科。在由5人組成的科室里,包括科長、室長和新聞官在內的3人是從民間直接招聘而來的非公務員。這在當時的日本還是史無前例的。
自然,辦公室在開設之初受到了不少人的強烈反對。但井崎義治卻認為就市政服務而言,公和私的界限并沒有我們所想象的那么大。企業里的市場營銷部和作為政府分支機構的市場營銷科最大的不同有兩個。第一,前者的服務對象是特定個人,而后者的服務對象則是全體市民。第二,前者受到公司管理層的監管,而后者受到全體市民的監督。只要明確了這兩點,在政府部門直接引入民間的幫助也就水到渠成了。
新的市場營銷部最新做的就是打造流山市的品牌形象。他們利用專業的市場分析知識和工具,來調查人們對于宜居城市的訴求。并最終確定利用流山市有限的資源打造親子宜居城市來吸引人口流入的大策略。市場營銷部積極利用各類媒體,包括開設官方社交網站,成為熱門電視劇和電影的拍攝地,并在各大城市的地鐵站投放廣告來放大城市形象。與此同時,對于已經推動的項目他們還會不斷跟蹤監控,以幫助它們真正落實。在城市知名度大幅提升之后,流山市也開始了進一步的拓展計劃。市政府每年都會與縣內外各企業開展聯動,積極說服它們把新的產業和新的就職形態帶到流山作為試點。而它們為年輕父母所帶來的新機遇也使得流山往親子宜居的目標又邁進了一步。
正是靠著市場化手段和公共服務精神的結合,流山市才準確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即使在今天有不少其他城市也提出了相似的口號和策略的情況下,流山市的這塊招牌也能使它在各種競爭中占得先機。
(據東方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