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體驗式”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中心,重視他們在教學過程中的體驗。品德與社會是小學德育教育的主要課程,對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素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體驗式"教學法應用于小學品德與社會的教學中,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學習知識,感受優良道德品質的偉大,塑造健全的人生品格。本文首先分析"體驗式"教學的概念,然后研究"體驗式"教學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小學品德與社會;道德品質;應用中圖分類號:G62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8-0045-02隨著新課改的深入發展,小學教育更重視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自主學習能力便是其中一種。"體驗式"教學更重視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體驗中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從而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小學生的德育教育,主要是通過品德與社會的教學來進行,而道德教育的進行,需要讓學生在追求道德修養的基礎上獲得親身體驗,這樣學生的道德素養才能得到切實提高。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大綱也要求課程教學應注意引導學生從多方面去觀察、體驗和感悟社會,讓學生在此基礎上獲得對社會的真實感受。由此可以看出,將"體驗式"教學應用于小學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將大大有利于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
1.“體驗式”教學法的內涵
"體驗式"教學是指在課堂教學中,相關教師以教材內容為基礎,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一個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其中,通過實踐體驗來學習知識、接受教育,進而實現教學目標。隨著新課改的深入發展,"體驗式"教學逐漸得到認可和推崇。將"體驗式"教學應用于小學品德與社會的教學,有利于加強學生對社會生活的了解,有利于推動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情感與智力。因此,小學品德與社會老師應加強"體驗式"教學的運用,通過廣泛開展情境教學,讓學生在體驗中獲得思想境界的提高。
2.“體驗式”教學法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應用的策略
2.1情境式體驗教學。小學生年級較小,心智發展還不成熟,所接觸的事人和物也不多,缺乏一定的生活經驗,對知識的理解和事物的認識主要是通過直觀感知來完后才能的。并且,小學生的好奇心很強,對新穎的事物很感興趣。因此,小學品德與社會老師應結合學生的這些特點,開展情境式體驗教學,以教材為基礎,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選取學生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事情作為情境素材,注重趣味性因素的加入,引導學生參與到情境教學中。通過設置這樣的生活情境,一方面增強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另一方面加深了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理解。比如,在教學《美麗的冬天時》,可借助多媒體技術制作精美的課件,在課堂上為學生播放秋天的照片和畫面,配上美妙的音樂,將家鄉的秋天風光完完全全地展示給學生,從而為學生常設一個秋天的情境,讓學生在觀看和欣賞中抓住秋天的特征,感受秋天的美好。同時,老師還可為學生播放《找秋天》這首歌,讓學生在聲像結合的氛圍里體驗秋天,了解秋天。如果恰好季節處于秋天,可讓組織學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園,去大自然中親身感受秋天。
2.2問題式體驗教學。“學貴有疑”,敢于提出問題是學習的一種有效方法。某種程度上可以這么說,學習的過程是一個提出問題、探究并解決問題的過程。傳統的教學方法,過于重視知識和方法的傳授,忽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學習的是對未知生活的體驗和探索,而問題則是這一過程的關鍵點。因此,應重視問題式體驗教學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的運用,通過設置各種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根據問題進行探索和求知,讓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學習知識。但應注意,問題的提出要符合學生的特點,考慮學生的智力水平、認知層次和興趣愛好,以學生的角度來設置問題,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利用學過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來解答問題,從而獲得親身體驗。比如,在進行《我們的動物朋友》這一單元的教學時,可為學生提出以下幾個問題情境:(1)同學們的家里有動物嗎?(2)你知道哪些動物?請說出他們的名字